关灯
护眼
字体:

争朝_若酒【完结+番外】(182)

  “如此下来,这些将士跟着太师,就是为了富贵。”郭济说,“但是主公是功臣,已经功高盖主了,就要想点别的路子了。”

  “比如?”宇文泰问道。

  “封公封王,加九锡。[3]”郭济说道。

  “郭别驾,我是大周的臣子。”宇文泰眼神赤热。

  “南疆的陈校谋反,这会是第一例吗?”郭济摊开手,“那会是最后一例吗?”

  “不会。”郭济斩钉截铁。

  “永初皇帝曾经是魏的臣僚,他只不过就是魏朝北府军团的一个团校,家族算不上世家。”郭济喝着茶,“后来,魏大乱,他先是清除皇族,立一个傀儡,然后晋封为太尉,侍中,后来是总领百揆[4],创立周朝。”

  “主公,已经到这一步了。”郭济说,“太保的遗愿,你是知道的。”

  宇文泰依稀想起,他的父亲临终宇文沪说起的话。

  他的父亲指着天。

  天下,是属于他们宇文氏的。

  是的。

  “好。”宇文泰眼神冰冷,“那么第二件?”

  “田地。”郭济说,“田地是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情。我记得,章德皇帝执政,在青龙十一年,惠献太子在臣僚的唆使下侵地,刘隆将土地产出的粮食贩卖,谋求私利。这被侵地的农民,欲哭无泪,上告官府,这一层层地推卸,然后就引发谋反案。于是,窦太后和章德皇帝以他谋反罪论处,流放北朔灯州。”

  惠献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呢?他已经是太子,为什么还要侵占土地呢?

  惠献太子在处理朝政,算得上是精明。他就为了一块地犯糊涂。

  因为太子有权势。

  “侵地案演变成谋反案,然后惠献太子死。朝政一步一步错乱。”郭济说,“所谓谋反,其实就是一个幌子。惠献太子听信谗言,没有想过那户人家指望着收成,将产出粮食卖出,所得的费用刚好就是一次诊金。孩子病了,发高烧,没有银子,大夫不出诊。桩桩件件,经过有心人利用,惠献太子无心,不爱护子民。”

  事实只是侵地,谋反是无影的。

  “那么,这派遣的人,只能是寒门?”宇文泰说。

  “世上不会有非常公正的人。因为哪怕他再公正,人心依旧不服。”郭济说,“地是百姓生存的根基。我的意思,是保证农民有地,而去抑制豪族世家侵地。这个制度是必须施行,什么身份什么人,占地多少亩。切切实实的规定,要比人老实得多。然后御史台派出监察御史,随时拘押不配合制度的官员。百姓不配合,移交县衙。”

  “嗯。此事我会再出个条陈,然后与你们再商议。”宇文泰点头,“第三件事?”

  “邵海。”郭济眼神平静。

  “他这次抵住月治国的侵扰,算是能文能武。”宇文泰说。

  “主公,可别忘了。邵海,他不仅与猎豹山勾结,还有,觊觎张夫人的心思。”郭济说,“他看张夫人的眼神,我身为臣子,感觉不适。既然,我是主公的幕僚,他也是幕僚,还是臣子。这种心思,是属于不忠。”

  “云舒是清白的。”宇文泰正色说道。

  “当然。我们几位幕僚,都知道张夫人与主公情投意合,举案齐眉。”郭济说,“邵海的度不会把握。主公,以宝运皇帝的名义,给他指婚。一来,是赏赐;二来,可以监视邵家。”

  “这个办法好。”宇文泰说。

  十二月初一。

  岁暮天寒。

  卯时。

  宣德殿。

  宇文泰直接坐在皇帝的旁边,已经不用低两级台阶。

  “陛下,中书省收到群臣奏表。”张琛走向前,“太师功高盖世,应加封太师为秦公,加九锡。”

  宇文泰上下打量宝运皇帝刘冲。

  刘冲皱着眉头,不发一言。

  “陛下,请陛下加封太师为秦公,加九锡。”郭济走向前。

  “请陛下加封。”练宥与邵海说道。

  “请陛下加封。”群臣们异口同声,跪在地上。

  宇文泰眼神冰冷。

  “陛下,这中书令的奏表,陛下看过没有?”宇文泰拿着奏表,质问刘冲。

  “看过。”刘冲微微低着头。

  “那为何,还不盖上?”宇文泰指着玉玺,“嗯?”

  “这......”刘冲紧握拳头。

  “陛下,若不是微臣,恐怕坐在龙椅上的,就是逆臣陈校。”宇文泰厉声说道。

  刘冲红着眼眶。

  “哦?”宇文泰微微眯起眼,“这几个月,太常令顾分,可是与陛下说了些什么?”

  “没,没有。”刘冲嗫嚅道。

  “哼。”宇文泰从手里拿出血淋淋的绢布,“这顾分与你发过誓,联合陈校等南疆世家,讨伐我宇文泰。陛下还要派人,刺杀微臣!”

  “误会。”刘冲红着眼睛,“逆臣顾分诬告朕!太师之心,天地可鉴,朕是不会怀疑的!”

  “哦?”宇文泰继续说道,“只怕是陛下质疑我们宇文家,有谋朝篡位之心吧!”

  “哼!”宇文泰不以为然。

  宇文泰离开宣德殿,大臣们面面相觑,看向刘冲。

  “退朝。”童瑾喊道。

  第152章 百姓

  刘冲回到偏殿,立即跑到床榻上,怮哭起来。

  “陛下。”太监童瑾劝慰道,“您别哭坏身子......”“朕是天子,宇文泰他,竟然敢当众责骂我!”刘冲擦擦眼泪,“要朕封他为秦公,还要九锡之礼[1]。朕还得封他的岳父,为正六品敦州司马。张年本来是个县尉,现在要连升三级。他要讨他岳父的欢心,还要朕给他盖章。”

  他说着说着,又再次哭泣,泪流满面,身子一抽一抽的。

  宫女打好温水,给刘冲地上手帕。

  “陛下。”童瑾左顾右盼,“司徒王棠对宇文泰专权,十分不满;另外从太史令傅康的儿子傅澈,因为是京山县主的驸马,现在宇文泰将刘氏宗亲晾在一旁。傅康父子自然是不受重用的。”

  “嗯。”刘冲擦干眼泪,“你秘密宣二人进宫,不要让外人知晓。”

  “是。”童瑾说道。

  辰时。

  御史台。

  卫昕穿着深绿色官服,配九跨银带,执竹木笏。

  她现在是从六品知弹侍御史。

  御史台台院设立四名侍御史。分别是一名知杂事侍御史,一名知弹侍御史,两名东西推的知推侍御史。知杂事侍御史是负责处理台内日常事务,在朝廷殿中,以及各州秘密安插监察御史,给朝中大夫提名迁改,评定令史的考题。知弹侍御史辅助御史,弹劾案中的官员;天子坐朝,知弹侍御史宣读弹劾文章,并在朝廷议罪。

  东知推侍御史是负责案牍,及九寺五监的及三司受事,南疆外务;西知推侍御史是负责三省六部,北朔,东闵,西凌受事,兼任匮使。匮使使负责铜匮里的秘密举报,举报对象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朝堂命官。

  甄士与邓先进入台院。

  “知弹侍御史张依拜见两位大人。”卫昕行礼如仪。

  甄士的职位原本是知弹侍御史,现在宇文泰把他调为东知推侍御史,而邓先则为西知推侍御史。

  “张侍御史不必多礼。”甄士说道,“你我同僚,全是为了太师。太师安全无恙,我们御史台才能风调雨顺。”

  卫昕笑而不语。

  “张侍御史,我们正在审理原太常卿顾分,与叛贼陈校暗中勾结一事。”甄士说道,“今日未时,请张侍御史来到审讯室一,听候案件审讯,你做好笔记,攥写弹劾文章,到时要在宣德殿当着文武百官朗读。”

  “是。”卫昕微微欠身。

  未时。

  审讯室一。

  御史中丞杜文,知弹侍御史张依,东知推侍御史甄士,西知推侍御史邓先,以及御史台主簿崔怡。

  审讯对象是前太常令顾分。

  顾分自十一月二十四日逮捕进御史台以来,他身体瘦弱,眼角布满新旧的疤痕,嘴唇不由自主地冒出血泡,手指残缺,长短如一。他的脚趾朦胧一片,残片血肉分不清晰。

  顾分情况特殊,他既是朝廷命官,又是敦州顾家人,案件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东西知推侍御史不可缺席。

  “顾分。”杜文说道,“你与两任南疆节度使窦栾,以及陈校关系匪浅。本台院经过调查,你唆使陛下重用叛贼陈校,讨伐太师宇文泰,此乃第一案;敦州顾家,端州陈家,并州窦家参与昭成观残害女道士案件,这是昭成观观主湛坤道长列举顾家参与人员的名单,这是物证,此乃第二案。”

  顾分弯弯嘴角。

  “你笑什么?”杜文说道。

  “站在,你旁边的,张依,知弹,侍御史。”顾分说,“她不是,张依,她的名字,叫作卫昕。”

  “血口喷人。”杜文立马拍着桌子,“张依是御史台台院的知弹侍御史。”

  “张依原是锦衣卫经历所的经历。”甄士不以为然,“但是她处事不惊,我们御史台是破格取用的。这次平定南疆,除掉叛贼陈校,陛下与太师决定提升她为知弹侍御史。我们御史台无人有异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扮男装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