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起身告辞。
崔保国送他们出病房,就被崔锦芳劝了回去。
姐弟俩又来到医院缴费窗口给崔守义缴了三百块钱。
小民咋舌。
“大姐,这是不是太多了!”
这年代的钱后面加两个零,才等同于21世纪的购买力。
崔锦芳摇头。
“你看着,崔二哥退下来,必然能做出一番成就,说不得我们还有求于他,现在结个善缘,以后用得着人家的时候,不必临阵烧热灶。
况且这个钱用不完还能退,崔二哥要是不缺钱,自然会还回来,要是正缺钱,咱们就是雪中送炭,以后才好来往,有来有往才能越走越近。”
她是看出来的,每个家庭有一个人强硬,其他人就会软弱一些。
父强子弱是常态,有崔守义在前头撑起一片天,崔庆军做什么都不显,越发平凡,现在居然把老父的医药费都拿去囤菜,可见是个不能成事儿的。
崔保国不同,那是烈火刀锋里淬炼出来的,看他为了崔守义,二话不说抛下七年的青春积累,回家从头开始,就知道是个孝顺的。
孝子在意什么?
当然是父志。
崔守义眼下上心的,无非是村里的发展,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崔保国子承父业,战友遍布全国,将来的助力,比崔锦芳这个用报纸打出来的虚无缥缈的名声好用多了。
小民被崔锦芳这一番教导,打心眼里佩服大姐。
“大姐,无论我读了多少书,我还是觉得比不上你,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
崔锦芳抿唇笑。
前世小民初中毕业,家里钱被向红军拿走,一穷二白,小民回来务农几年,慢慢有了积蓄,依旧渴望读书,才又考的高中,可惜中途被她连累又回家务农。
今生小民上高中时只有十三岁,还是个孩子。
十三年能有多少生活经验?
崔锦芳的阅历都是经过岁月的河流冲刷沉淀出来的,那可是混着很多挫败砸出的血泪。
“大姐希望你的生活简单一些好,在学校生活怎么样?跟同学和老师相处的如何?”
崔锦民说起大学生活,又开始絮絮叨叨的讲解,教学楼,宿舍,室友,老师,还有汗牛充栋的图书馆,连水房几点开放都跟崔锦芳详细介绍。
在学校木讷少言的机械工程系的尖子生,在自家小学文凭的大姐跟前就是个唠唠叨叨的弟弟。
村里的情况可不妙。
崔锦芳刚到村口,就已经有人在等着了。
“小芳啊,赊账也不是不行,一毛二实在太少了。”
“对啊,我要求不高,就跟第一批收购价一样,一块钱六斤就好。”
“我不需要一块钱六斤,一毛五一斤也成,不过我要现钱,家里没钱买肉过年,媳妇回娘家几天了,一串儿孩子都没人管。”
崔锦芳皱着眉头,小民开路也寸步难行。
“你们的要求我都懂,这样,我回去想想办法,晚上跟我叔爷爷家碰个头,现在先让我们回家吃饭行不行,我们姐弟去县里探望守义叔,午饭还没吃呢!”
崔锦芳松了口,给了他们希望,众人这才让出一条路,崔锦芳带着小民赶紧回去。
身后还有热心大娘喊话。
“小芳,别煮饭了,我家有棒子面煎饼,我让大山给你拿一些。”
“我家有大葱和酱!”
“回头给你带点咸菜丝。”
崔锦芳礼貌的拒绝,到家后,家里吃的饼子有现成的,都是秀琴大娘蒸了馒头拿过来的,小民烧火,她打个白菜疙瘩汤,淋一点香油,就可以暖暖和和的吃一顿。
吃过饭崔锦芳跟小民一起往崔义忠家去。
崔义忠跟小芳要了个底,不用她出面,就把村民们哄的高高兴兴。
“你们一人一个说法,都不一样,搞清楚,你们是想要高价,还是想要现钱,要高价就不必在这里叫,小芳又不能变出来,现钱她能想想法子。”
原本以为两头都就不上,意外得知还能这样,众人喜出望外。
崔庆军脖子里还有两道挠痕,想起家里泪水涟涟的老娘,住在医院的老父,还有目光冰冷的二弟,最恼火的还是暴躁的婆娘和哇哇哭的孩子。
“要是能明天就见着钱,一毛二也不是不可以。”
半辈子被人指着鼻子说不行,好不容易老父亲倒下,自己硬气一回,还踩了个烂泥坑,二弟面前保住哥哥的尊严比什么都要紧,一定得先把崔守义的医药费凑出来。
这话音没落,崔庆军就被别人瞪了好几眼。
谁让他先松口的?
说不定价钱上也能再商量呢!
崔义忠看着几人的眼神交锋,冷笑一声,不耐烦的吐了一口烟。
第1169章 小芳-收菜
“成了,你们也别跟我这打马虎眼,我去跟小芳说,按照以前的一块钱六斤的价钱,给现钱。
差多少,我老崔家拿给小芳,给你们补上。
你们也晓得,我家这一支,几乎都卖了个好价钱,没几个往家里拉菜,都是一个村的,要挣一起挣,不能叫你们亏太多,我让他们拿一些出来。”
这话说的那几个崔武的狗腿子无地自容。
众人沉默许多,这次沉默跟刚才的讨价还价不同,满满的安心。
原本看不惯崔义忠整天像个土皇帝一样,把族里子弟管的死死的,谁不听话抽谁全家,现在他们居然生出浓浓的羡慕。
要是当初他们有这样的族老坐镇,压着他们赶紧卖多好。
要是那会儿卖掉,现在家里早就是万元户了,一万块,大木匣子都装不下的钱。
经过焦灼的等待和希望渺茫的商谈,如今算是拨云见日。
村民们沉淀下来,脚步匆忙的往家走。
回去统计一下大约有多少菜,明天带领全家挖菜,卖了钱一定要搂在怀里亲香一宿,再打点猪肉,给孩子扯身新衣裳,踏踏实实过个年。
啥玩意儿也不比钱在兜里让人更踏实啊!
第二天一大早,崔锦芳早早起来去公社办事,又给小七单位打了电话。
村里有老五坐镇,带着大元老六等人已经在过称记录了,秀琴大娘带着媳妇们检查菜的质量。
等到十点多,地头乌泱泱堆的全是湿润的麻绳捆的菜,打理的干干净净,一丝不乱。
崔锦芳带着信用社的两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藤条箱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大檐帽的公安,腰里别着五四式,看的众人有点惊悚。
咋的,小芳这是干啥!
等崔锦芳带着信用社的人,抬着大箱子坐在地头。
工作人员随手打开,里头露出一扎一扎的大团结,人群立刻骚动起来,时不时夹杂阵阵抽气惊呼,还有不少后头的人闻言,想凑过来看看一箱子钱是什么样。
两名公安站在那充当保护神,冷眸一瞪,众人只敢远观,不敢上前。
崔锦芳接过大元手里的账本,笑盈盈地道:
“叔爷爷昨儿都跟我说了,我和小民先跟信用社办的贷款,把你们货款给足,钱货两讫,咱们都安心,让乡亲们好好过年。”
众人看向崔锦芳的眼神都变了。
有那吃尽了囤菜苦头的老人,天不亮就来帮忙摘菜,这会儿十指冻成红萝卜,包着灰蓝色头巾,站在冷风里,看见那么多的钱,眼泪汪汪。
“小芳是个好的,你三奶奶我回去就烧香求菩萨保佑小芳,长命百岁,事事顺遂,来年找个好夫婿。”
崔锦芳羞涩的笑笑,没有搭话。
崔义忠攥着烟袋锅子站在旁边。
“乡亲们,这些都是我侄孙女儿芳妮儿,还有侄孙大学生小民,用自己后半生的信誉做担保,给你们贷来的现钱,不说还有利息,就说小芳这份胆子摆在这,以后村里人就不能再干出过河拆桥的事儿,你们知道小芳先前给不出菜,赔了人多数钱吗?要不是赔个彻底,至于去借信用社的钱吗......”
崔义忠斗志满满,给崔锦芳铺了高高的台子。
等对好账本,这边大元唱数,崔义忠拨一把包浆的老算盘快速给出总数,那边谢会计也已经出了结果,两厢一对,没有问题,崔锦芳这边就发钱。
轮到崔庆军的时候,马来娣一马当先,一把抓过属于自家的七百多块钱,撩起棉袄就往内兜里揣。
“你做什么?”
崔庆军上去要抢,被马来娣一肘子格开。
“去去去,你说我做什么,浩浩跟小娟连一件过年的新衣服都没有,我二姐那还欠了三百,还有娘家弟弟,大姑姐,这老多饥荒,这钱哪够!”
崔庆军抱着脑袋。
“那也要拿一点给我大付医药费啊!”
马来娣啐一口。
“装什么孝子贤孙,他二叔不回来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法子,现在有二叔在,你就别壮阔了。”
在场上年纪的人忍不住指指点点,还有的开腔训斥马来娣,马来娣就只认钱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