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阿蜃_鹿鸣春【完结】(848)

  跟下头两个弟弟不亲,只有一个娘让她挂念。

  这回回来,男人也跟着回来,是为了年前被马翠莲借走的一千块钱来的。

  第1174章 小芳-吃瓜

  那是家里所有积蓄,当时崔庆军答应的好,等到年后就还一千二。

  现在窑村菜滞销掉价的消息全公社都传遍了,大姐夫当即坐不住,催着大姐回来要钱。

  二百的红利不要,就要一千块钱本金。

  可是崔庆军拿不出来。

  除了欠大姑姐的,还有崔守义的老本也被崔庆军找马翠莲哄走。

  再跟崔保国分家,还得把这些年的账算清楚,这么一来又要倒欠崔保国的钱。

  崔庆军媳妇儿马来娣整个春节都不安生,带着三个孩子在家闹腾,与其跟着崔庆军背这么多债务,不如离婚,孩子都送人散伙,把崔守义气的手脚发抖,马翠莲捏着帕子只会落泪。

  大闺女崔红星舍不得老娘,女婿可不管这些,那钱都是他辛辛苦苦挣的,家里也要养孩子。

  最后还是崔保国站出来,自己吃亏,房子会另外盖,爹娘也跟自己,崔庆军每月给五块钱,每年三百斤粮食给二老就成,等过了十五就先搬出去,欠大姐的钱,崔庆军自己想法子。

  崔庆军居然也同意了。

  没法子,不同意就要妻离子散。

  好在那几亩大棚能卖到二月底,能还清大姐家的债务,留点钱养活老婆孩子,房子都是自家的了。

  老二这边只能先对不起了,崔庆军打定主意等开春多种几亩地,一定要攒钱弥补老二。

  这消息传出去,全村都说崔保国愚蠢。

  这不就是扫地出门,净身出户,还要背负中风的老父亲?

  前任大队长家原本有两个吃公粮的,在全村日子数一数二的好过,队长家孙子们吃腻了鸡蛋也不过是去年的事儿,这才多久,一个家就败落了。

  村里不少老人们拧着自家儿孙耳朵教导,但凡崔守义还是大队长,甚至只要还健康,能管住崔庆军,家里都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所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崔义忠家的儿孙们,小七崔红旗就不说了,人家在城里端方向盘。

  留在村里的这些,家家都是万元户,今年个个都买了自行车,崔锦峰甚至买了摩托车。

  向来被人看不起的石爱萍今年端着瓜子花生到崔义忠那房去串门,都没被赶出来。

  他们这些人家原本有机会跟崔锦科几家一样,成为万元户的,可惜年前囤菜太疯狂。

  村里人议论纷纷,各种不同的声音传播,崔保国当初定亲的姑娘如今年岁都大了,早就禁不起拖延,听闻此事,双亲大怒。

  既然已经定亲,就是结百年之好,分家大事,居然不跟准岳家商议,就独自做决定,家中女儿嫁过来住哪里?过的什么日子?

  崔保国擅自退役也就罢了,如今连分家也自己做主,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

  年初五迎财神的时候,崔锦芳下田看蔬菜,就见着当初跟崔保国相亲的那一家子风风火火的进村,脸色凝重,跟旁边热热闹闹跳财神的一拨人形成鲜明对比。

  锦科堂哥家的儿媳妇秋燕见状,看热闹一般,跟崔锦芳分享八卦。

  “哎呀,这林家总算舍得过来了!”

  崔锦芳听着话音,仿佛对林家有看法。

  “怎么这么说?”

  秋燕笑着跟大姑分析情况。

  “那林晓云早年仗着有工作,眼珠子长在头顶上,矜持的不得了,悄摸相亲起码相了十来个,又勾着村里大小伙子对她另眼相看,个个都觉得自己在林晓云面前时特殊的。

  好不容易跟崔保国定下来,结果崔保国那年受伤回来探亲,她家以为崔保国伤重可能退役了,再三推脱婚事,又开始骑驴找马。

  等崔保国伤好了归队,又升了职,她家赶紧把这事儿瞒下来,催着人家回来结婚。

  现在好了,啥样的都没捞到,还生生把自己耽搁到二十三岁,老姑娘了!”

  崔锦芳还没来得及从这纷纷飞瓜里理出头绪,秋燕陡然发现自己说话不妥当,赶紧跟崔锦芳道歉。

  “对不住啊大姑,我不是说你,你还比她小一岁呢!”

  崔锦芳哈哈大笑,一记铁砂掌拍在秋燕肩膀上。

  “好了,我就没在意过这个,都没往自己身上想,看热闹就看热闹,急啥眼!”

  秋燕抹一把脑门上不存在的汗水,嘘一口气。

  “嘿嘿,是,看热闹,要我说,崔保国又不是傻子,相反,能在队里干这么多年,能有几个是脑子不够使的?

  只不过人家眼界高,不屑跟这些人计较,你看着,就算林晓云要嫁过来,我猜,崔保国也不会同意。”

  说着神秘兮兮的降低嗓门。

  “我听说林晓云骑驴找马不是头一回了,就因为崔保国不在家,她娘家人又为她兜底。”

  崔锦芳笑笑,对别人的私事不予评论,只是听个热闹。

  “说起林庄,你也是林庄的,你们村好像靠近窑厂,有没有路子买砖?”

  秋燕被崔锦芳这个跳跃幅度极大的话题带着走。

  “大姑你要买砖?”

  崔锦芳指指猪圈里那几头宝贝。

  “要盖一排养猪场,还想把家里房子推倒重新盖。”

  村里人的习惯,有钱就要先盖房子,秋燕并不意外。

  “那大姑你有的等喽,这两年地里收成好,交了公粮,剩下都是自己的,还有闲工夫出去打零工挣点钱,好些人家都要盖房子,窑厂的订单都排到后年了。”

  崔锦芳皱眉。

  这也是计划经济留下的缺点,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量,只是没想到要等那么久。

  以前不管村里有没有人家要盖房子,大队都会提前定一批预备着不时之需,现在崔武当队长,这些被他称之为不必要的花销,都给砍了,把谢会计气的不轻。

  “不过大姑你要是需要的不多,我娘家大弟也要盖房子,我们村是大队统一买的,今年能轮到他家买砖,我跟他说说,匀一点给你,猪圈用的有限,我跟大元一起脱砖坯来盖。”

  崔锦芳摇头。

  “那就先紧着猪圈来,家里房子倒是不急,反正现在也有的住,小民明年学业紧张,过年都不一定能回得来!这几头猪就不同了,我还指着靠这几头发展出一个养猪场呢!”

  第1175章 小芳-借住

  秋燕听长辈的。

  “那也行,大姑你一人在家不安全,还是来跟我小姑子一块儿住吧,那边的房子锁起来就是,我得空就去帮你打扫打扫。”

  崔锦芳自无不可。

  “那就辛苦你,今年我也要出门跑生意,在家的时间有限。”

  两人闲话一气,崔锦芳明天就要跟小民去县城,小民下午的车去市里,晚上的火车去学校。

  今年暑假已经肯定了不能回来,要留在学校学外语,寒假还要再看,现在不能确定留学名额。

  崔锦芳已经打定主意,自费也要送小民出去。

  既然学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学到点东西,好好为国效力,做出点成绩,给国家重工机械行业发展留下一笔,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小民只是有朦胧向往,崔锦芳经历过,实实在在的知道,出国留学,在未来起码五十年,都是进修深造的主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中国家想弯道超车,不向发达国家学习,汲取经验,少走弯路,还能怎么办?

  要出国,就得有钱,还得是外币,听说发达国家物价不便宜,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外头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什么都要钱,眼下还远远不够。

  八卦谈过就忘,崔锦芳没料到八卦里的人午饭后会到自己家来。

  崔保国一脸歉意。

  “这么多天才来,真是不好意思,实在是最近家里事情多,没腾出手。”

  崔锦芳和小民招呼崔保国进屋坐。

  “客气什么,我们都是守义叔看着长大的晚辈,二哥什么时候上门,我们都欢迎。”

  说着给崔保国倒水。

  崔保国起身接过茶缸子。

  “小芳,不用忙活,我来找你们,既是感谢,也是有点事情求助你们。”

  崔锦芳坐在小民旁边。

  “二哥有事尽管开口,谢就不必了,乡里乡亲,原本就该互助。”

  崔保国耳根微红,迟疑半晌。

  “这第一件,就是我爸的事情,不仅是两次在河边救了他,还有医药费,多谢你们,也多亏你们,我才不用在这上头被难住。”

  说着掏出兜里早就准备好的钱。

  他那天送走崔锦芳姐弟,还准备去县城一个战友家的亲戚那里周转一下,实在不行,那个未婚妻的哥哥也在县里上班,只是两头都不是多熟悉的关系,不一定能成。

  正为难如何开口,就听护士说来探望的人帮忙交了一笔巨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