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说要退役,补助金还没下来,有了你们帮忙,我爸才治好回来,现在我补助金下来了,这是你当时在医院存的钱,你数数。”
崔锦芳也不推辞,随手交给小民。
“守义叔一生磊落,就算不是晚辈,作为一个村的,受益也不少,能帮得上忙就好,二哥不用客气。”
崔保国苦笑一下。
连同族都不算的晚辈,在这节骨眼上都能施以援手,家里亲哥亲姐却只顾着自己的钱和菜扯皮磨牙,任由老父一天天病重,两相对比,简直枉为人子。
“刚才二哥说还有事儿,是什么事?”
崔保国从沉思里惊醒。
“嗯?”
他看一眼面前的姐弟,又打量一番这个房子,鼓足勇气缓缓开口。
“我听说小民今年夏天不回来,小芳你也是在锦科家住,这里都是空着的,我——”
崔保国脸颊发烫。
“家里兄弟分家,我估计要到晚秋才能把新房盖起来,大队适合借住的房子也没有,我想着租你家屋子暂时中转一下。”
崔锦芳了然点头。
“原来是这个事儿,好说!
守义叔的病不能生气,再这么吵吵闹闹,只怕会越来越严重,你搬出来是对的,好男不吃分家饭,三斗产出的地,再怎么争,也谋划不出五斗粮食来,不如早点分开,把劲儿往外头使。
况且庆军大哥这回是真吃了教训,为难他,只会让守义叔和婶儿伤心。
自家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别的都可以慢慢商量,徐徐图之,病人耽搁不得。
我这里两间正屋,两间偏房,虽然不大,但是足够住,明天小民上学去,我跟着一起走,就不回来住了,二哥随时可以搬过来。”
崔保国感激不已。
崔锦民有不一样的想法。
“我听说崔二哥已经定亲,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他可不希望有人在自家屋子里结婚,要是女方不知情,以为这是她家,容易起纷争,别怪他小心眼儿,在村里兄弟多的人家,这么骗婚的不是没有。
说到林家,崔保国的表情有点冷。
“原先定亲就是年纪到了,队上考虑到个人问题给安排的,不过人家姑娘未必瞧得上我,尤其现在我身无长物,房子都要借住,只怕有缘无分。
锦民同志请放心,我最多到下半年,就会盖好房子搬走,除了我跟我父母,绝不会有其他人住过来,这一点,我会找谢会计作见证,连着租金一起,写个保证给你。”
这回反而轮到小民不好意思,他讪讪笑。
“好说。”
说到盖房子,崔锦芳想起她那几头长白山猪的猪圈,还有自家要翻新房子用的砖瓦。
“我听说砖瓦不好买,林庄窑厂的订单都排到后年了,二哥有路子?”
崔保国还没去打听,不过现在什么都缺,左不过多托关系多花钱的事儿。
钱好说,人情关系用一点少一点。
“咱们大队的窑厂过去曾经全国有名,现在就没人说重新开办起来么?”
崔锦芳倒是真没见谁有过这个想法,摇了摇头。
“早年砸了就没人敢提了,要不是守义叔镇着,咱们这几支祖上都在官窑当过管事的,只怕也不得安宁。”
崔保国来了兴致。
“咱们村想盖房子的多吗?”
崔锦芳对这个还是有点了解的,想当然的给出肯定答复。
“多!”
“别看年前咱村闹的不太愉快,整体算下来还是挣了不少的,据我所知好些人家都想盖房子,就算暂时不盖,以后也打算盖,除了咱们公社,隔壁的,再远一些的福亮公社都有!”
第1176章 小芳-助崔保国重启窑厂
说着说着,有点失落。
“可惜砖瓦紧俏啊!”
崔保国看崔锦芳失落的样子。
“怎么,你也想盖房子?”
崔锦芳点头。
“不仅是房子,我弄回来十多头东北品种的猪,这个品种少生病,育肥快,八个月就出栏,出栏的时候能长到五六百斤,我打算发展成一个大型养猪场,以后再发展养鱼养鸡果园,还能利用沼气发电,制造能源,循环再生,形成新农村生态系统,反正需要盖的不老少,总不能鸡鸭鹅猪满地跑了,盖圈的砖瓦还不知道在哪!”
崔保国听的入神,他觉得他找到干实业的方向了。
“这些都是哪里学来的?小芳妹子最近在看什么书?”
崔锦芳顺嘴溜到这,被崔保国这么一问,才反应过来,这要到九十年代,在大侄女的社会书上有,有一门课,就叫社会,还有图呢!
不过现在要怎么说?
“额,我以前喜欢在报纸上写点东西,我的编辑给我介绍的一个农学教授,我种大棚的好些道理都是跟他学的。”
崔保国隐约听说过,那个教授还带着学生和记者来大棚拍过照,实践学习了一段时间。
“也不知道盘下这个窑厂要多少钱。”
他有点钱,但是不多,原本打算先盖房子,安顿好父母,再找事情做,现在倒是有了点方向。
崔锦芳算账一把好手。
“其实不算贵,窑炉是现成的,咱们村附近的土山就是最好的原料,修整一番,买点燃料,花钱请人脱砖坯烧制就能卖钱,只要运作起来,就有活钱,前期差不离两三千块钱就能行,不过手续有点繁琐。”
繁琐也有限,说直白点,就是公社人都怕了,不敢往这烫手山芋上伸手。
一座大山压十年,打下的精神烙印不会随着大山陡然移除就立刻消失,只会存在更久。
崔保国出手就不同了,要是他愿意,身份和出身在这,应该能很好地打开局面。
崔保国来了兴致。
“不知道小芳妹妹有没有兴趣在这里头占股,不用你花精力,就当请我这个大头兵当个管事的。”
崔锦芳从没往这上头想过,她对事业有很多打算和想法,就没有考虑别的行业,她连小梅的暴利服装行业都没插手过。
“你要拉我入股?”
崔保国颔首。
“现在国家还是百废待兴的状态,只要肯吃苦,有毅力,什么行业都能发家,我也不瞒你,我想做点事,但是缺钱,原本打算找别人,不过我那些朋友都不在本地,既然小芳妹子近在眼前,我就不想舍近求远了。”
崔锦芳压根不用多考虑。
崔保国要是用身份跟信用社借钱,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利息还低,压根不需要分薄利益。
就算他一时半会想不到信用社,那七年的打拼铸就的战友情比钢铁还瓷实,想要整合一点资金还是没问题的,就是曲折了些。
没想到他会舍下这么大一块蛋糕,直接找上自己。
有这么大的时常需求在这里,窑厂的销售问题压根不用担心。
“我出钱是没问题,但是我过完年可能要慢慢把重心转移到烟城,在经营上头给不了帮助。”
崔保国信心满满。
“如果小芳妹妹相信我,我定然做出成绩给妹妹看看,绝对不叫你失望,我也会找人拟定协议,写清楚分成比例。”
崔锦芳笑,虽然送上门的好处,虽然崔锦芳喜欢钱,但是她有底线,并不唯利是图。
“既然如此,我也不想给二哥你增加压力,万事开头难,创业不是容易的事儿,这钱权当我借给你的,暂时写个借条就成,第一年我也不要什么利益,等二哥盖房子的时候,我要是不在家,就顺手把我家的房子也盖上。
收益什么的,等二哥这边理顺了,我们第二年再谈。”
崔保国自无不可,按照崔锦芳的说法,对崔保国更有利。
利益分配的问题,等利益挣出来再谈更有诚意。
二人相谈甚欢,崔锦芳还给出福亮公社副书记的名字和联络方式,方便崔保国开拓市场。
窑村的西边有一大片场地,都是曾经的官窑,现在杂草丛生,是小孩子捉迷藏和探险的好去处,要是能开发出来,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有外快挣不说,也能秒杀整个县城甚至整个鲁省的所有窑厂。
无他,窑村的土,还有烧制手艺都是顶尖,毕竟当年是专为皇家供应的。
约定了晚上带着谢会计做见证,来拿钱写欠条,送走崔保国,小民才不解的问出心中疑问。
“大姐为什么不要分成?”
崔锦芳把小民递过来的钱收起来。
“有时候天上掉馅饼,也有可能掩盖着陷阱,除非我有信得过的人,或者我亲自参与经营,不然我签下合作协议的风险太大,不如借条稳妥。
人心经不起考验,一分利可以大方磊落的拿出来,三分利,值得深交的也不会吝啬,要是五分利,七分利,那就可能让人心痛不舍。
到那一步,但凡这人动点手段,我们就要被扯进深渊,我能共享利益,就要共担债务,他没做出成绩之前,我是不会轻易涉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