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宣传那一幅不知道是什么类型,但既然是彩色的,那就说明她有画彩色的本事。
而且乌海青刚才过来,也看到了电影院里里外外的海报,画得很好,说句中肯的,他觉得比省城电影院里画得还好,那她画彩色小人书技术上基本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闻慈点头,又问道:“那要是体育题材的小人书呢?”
“体育?”乌海青觉得不怪自己误会闻慈经验丰富,看看人家这眼界,又环保种树,又体育运动的,都是现在大众眼里很稀罕的意识,但他们业内都觉得很有深度。
他道:“体育小人书出得少,你画的是什么运动的?”
闻慈想了下,哪怕一个题材,千人千面,不怕泄露,于是道:“乒乓。”
乌海青再次高看闻慈一眼,她甚至不画稍微大众一点的篮球足球!乒乓!
乒乓在民众眼里,是个生疏又熟悉的东西。
生疏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项运动并不多见,哪怕是公家单位举办的联谊比赛也多是篮球足球;而熟悉是因为,只要关注国家新闻的,基本都知道几年前的“乒乓外交”。
乌海青看向闻慈的眼神一变再变,他觉得,这个忘年交还是得交。
管她老还是小,这脑袋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啊!
乌海青就喜欢这种不一般的人,立即又伸出了手,庄重道:“乒乓好啊,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只要你画得好,保准非常受大家欢迎!来,闻慈同志,我们握握手!”
要不是他的神态特别严肃,闻慈真觉得自己在和**大哥违法交易。
她迟疑着伸出手,被乌海青用力握了握,和在大厅里那次敷衍的握手不同,这次的握手庄严、有力,充满*着伯牙子期的认可和欣赏——乌海青单方面认为的。
乌海青拿出了自己生平没展示过的绅士风度,“我请你吃饭吧?闻慈,我特别想和你探讨一下,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出《松海》这本小人书的。”
他眼神炽热,闻慈被他采访似的语气架倒火堆上,露出尴尬笑容,赶紧把手抽回来。
“探讨啊,探讨可以,但我这会儿还在上班呢……”
乌海青真忘了这事了。
但他毫不迟疑,“我等你下班!”
闻慈不好说什么,僵笑着领乌海青回了电影院,售票员已经笑完了,但这会儿看到闻慈,嘴角又高高扬了起来,主动开了口,“这位同志是哪个单位的啊?”
刚才闹剧一场,她也看出来了,这个光头虽然看着凶,但不是来找茬的。
他说话还挺逗哈哈哈哈哈。
闻慈解释道:“这是咱们北省人民出版社的乌海青乌同志。”
售票员瞪大了眼,啥?光头?北省人民出版社?她的身板一下子挺直了,再看乌海青,觉得一下子从光头大哥变成了不拘小节的文人气质……
她肃然起敬,“同志您好!欢迎来到白岭市第一电影院!”
乌海青对她点点头,保持着友好态度。
客人既然来了,闻慈想了想,还是在大厅里陪他呆了一阵,给他介绍了一下厅里的海报,听他对上了军报的画感兴趣,就拿了工农兵报给他看,解释道:“这和军报上刊登的是一样的,原画是油画,上了报纸就变成黑白的了,看不出来什么。”
再大的版面,对于一幅完整的画来说也不够,只能大致看看轮廓。
乌海青最关注的,是她说的油画,“你会画油画?”
“会一些,”闻慈没详说,等尽了地主之谊,她才回到办公室,忙活到下班时间,收拾东西急匆匆走了,乌海青说要请客,但第一次见面,她哪里好意思,坚持各付各的。
乌海青思路跳跃,一会儿是《松海》,一会儿乒乓,一会儿又转移到油画水彩的区别上,非常之天马行空,但闻慈发现,他对美术的见解非常专业,像是学过的。
一问果然,大学还能上时,乌海青在首都美院学过一年。
闻慈觉得他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了,原来是专业选手!
她不知道,一番对话下来,乌海青对她的评价也拔高了一个层次,不愧是他看中的忘年交,果然不一般!
第100章
跟乌海青吃了一顿饭,就像进行了一小时的头脑风暴。
等结束后,闻慈脑袋都有点痛,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出版社同志,回到家就躺下了,但不得不说,今天见到的这个人,又让她震惊了一把——这年头天才都扎堆了?!
乌海青对于色彩有种超乎寻常的敏感,对于海报,闻慈调色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巧思,比如同样是背景的天空蓝色,她过渡了一些极细微的差异,但肉眼来看并没什么差别。
但乌海青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甚至能说出这一块调了普蓝色,那一块调得是湖蓝色。
这种天赋,就像音乐上的绝对音感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但闻慈已经不是最开始的那个闻慈了,几个月前,她见到苏林都小小崩溃了一下,但现在,天赋值涨到6.6分的她,已经可以骄傲的自称为“小天才”了。
而且,她马上就可以破6.7了!
想到这里,闻慈又愉快起来,爬到桌子前继续画自己的水彩小人书。
因为画幅太小,这工作其实有些吃力,但是这会儿她又找不到其他颜料,也没法板绘,只能先凑合着这么干了,反正不行的话,能出个黑白线稿版本的也行。
她在这边忙忙碌碌,第二天劳动节放假也没休息,埋头画画。
其实这个日子,要是能出去约会也挺好的,蓝天白云,天气晴朗,奈何徐截云这两天不知道忙什么,都没给她寄信,她只好寄情于事业了。
……
等劳动节一过,文教局就该审核先进名单了。
这个先进是文教局系统的,按照他们单位的规模,上下总共三个名额,等选好了,就可以上报到市委,等过几天,还会举办专门的上半年先进表彰大会。
办公室主任送来了一沓选好的推荐表,交由局长进行最终的审批。
他戴上老花镜,仔细地一张张看,等看到最后,也没看到自己期待的那一张,抬起了头,“小孙啊,这就是你们办公室审核过的名单?”
孙主任一愣,这语气好像不是很满意?
他心里一突,忙笑道:“这些都是白钰和我审核过的,都是些工作业绩格外突出的同志,怎么了局长?是有什么问题吗?”
局长拿出那张电影院的推荐表,推到他面前,“这位同志做得也不错,就是太中规中矩了些,大家年年都干这些,都知道这么干就能评奖评优,还有什么新鲜的动力?”
孙主任看了眼这张推荐表,揣摩着局长这话的意思。
难道有不中规中矩的同志?
局长把推荐表还回去,“你再去审核一遍。”
孙主任两手接过推荐表走了,在走廊里,脑子还不停地分析着,一回办公室,就急忙喊白钰,“剩下的那些推荐表呢?快拿过来,我重新审核一遍!”
白钰一愣,“怎么了?局长不满意吗?”
孙主任点点头,没多说,催着白钰赶紧把推荐表拿过来,这么要紧的事情,哪怕是最开始被刷下去的,只要事情没最终落定,白钰肯定没敢粉碎处理的。
白钰从抽屉底下掏出那沓推荐表,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他试图说:“我帮您一起?”
孙主任摇头,“你忙去吧,我自己来就好,”拿着推荐表坐下,头也没抬,就翻开第一张看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根本顾不上白钰还站在身边了。
白钰只好回到位置,有人来找,他不安地看了孙主任一眼,起身走了。
不会真是闻慈吧?
孙主任越看越纳闷,虽然资历也都不错,可似乎也没什么特殊的啊。
局长说得到底是谁?
他一连看了好几十张,挑出几张感觉好点的放到一边,看到后面,眼睛都花了,也不敢歇,喝口热茶,揉了把眼,又把一张推荐表掀过,这是最后一份儿了。
先看眼抬头,恩,一影院的,魏经理报上来的,应该不错,怎么自己没印象?
等看到年龄时,孙主任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自己怎么没印象了。
这不是那个17岁的同志吗?
当时白钰说年纪太轻,他倒是想细看看,但被稍一打岔,就忘了这回事,后头抽检也没抽到这张,就被这么含糊过去了。这一回想,孙主任心中有些不愉快,又有些忐忑。
不会真是这个同志吧?
光从年纪这一点看,的确挺不“中规中矩”的。
孙主任苦笑一声,耐着性子,从头往下看过去,白钰有几句话倒说得没错,年纪小,工龄也低,今年一月份才正式工作的,算到今天,也才刚满四个月。
但底下的履历和业绩,他却越看越惊讶。
在省人民出版社出了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