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兄(重生)_小河边舟【完结】(43)

  他从未被人拒绝过。从来都是他拒绝旁人。

  闷了口气,在屏门后站了一会儿,才让下人向叔父通报。丫头很快引他进去。

  王嗣年像是预料到他会来一般,早已在外间等他了。他穿了身软缎的里衣,似乎是方才沐浴过,也没特意换,便过来见他了:“你想去赵家?”说罢坐在了书案后的太师椅上,定定地看着他。

  王颂麒也不知道叔父怎么看出来的,顿时涨红了脸,低声道:“我想跟母亲一块儿去。”只是他娘是一定会问为什么的,他不想跟母亲说他想去见谁。

  若是叔父同意,他便可以跟母亲说是叔父让他跟着的。

  王嗣年顿了顿,自顾自地倒了茶。

  颂麒以为是给他倒的,略上前了两步,却不知是叔父自己喝了,并未看他一眼。

  他又退了回去。倒是有些尴尬。

  王嗣年淡淡道:“你是想去见谁吧……还不想让你母亲知道。”他向来了解这个侄儿,总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想去见五姑娘么。给他送珍珠的那个女孩儿……

  王璟平生第一次在这种事上犹豫。这分明是一件很小的事,只是他的侄儿想去见一见心上人罢了,他顺手成全才是对的。

  他在犹豫什么呢?

  夏日的夜晚越来越燥热,下人早已将书房的隔扇打开了,窗子也支了起来,只是夏夜的风是温柔的,吹进来拂在脸上,他却还是觉得燥热。

  中堂站着的颂麒见他不说话,内心有些惴惴不安。他想去见人家的姑娘,叔父是不是觉得他不庄重了。他是王家的公子,本该恪守礼数,谨记规矩,却特意告了假从书院回来,想去见一个拒绝他的姑娘。

  心跳一下一下,十分地清晰。额头也有些冒汗。

  正在他以为叔父不再说话的时候,却陡然听见一道温和的声音。

  “你想去便去吧……只是莫要唐突人家。”他啜了一口冷茶,掩住了眼底的神色。

  颂麒眉色顿时飞舞起来,面上带着笑,向他躬身行了一礼,嘴里喊道:“多谢叔父。”显然十分高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意气。

  却是他不会再有的了。

  王嗣年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心忽而也不平静起来。既然颂麒要去见她,那他又有什么必要再去呢。他心情的异动到底是为什么,他又到底在探究什么呢……

  却是想不明白了。

  不一会儿,一穿着褐色长衫的侍从走了进来,手里拿了一封信,王嗣年看了他一眼,接过后看罢,目色凝重起来问道:“赵溪亭已经去动身去辽地了么?”

  侍从低眉敛目:“不仅是赵大人,还有督察院御史王仪,大学士王贺昌,也都是今日午间得到的诏令,随军立即前往辽东,督抚平叛。”

  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桌案上的香炉升起袅袅白烟,如云雾一般,越飘越高,愈飘愈散。

  王嗣年静静地坐着,将手中的信纸放在烛火下烧尽。

  夜渐渐地深了。

  翌日,天还蒙蒙亮,林氏起了大早,便立即去筹备今日的寿宴了。

  男宾宴客的正厅,还有女眷所在的花厅,都布上了明亮的灯,昏暗的早晨顿时亮堂起来,来往的仆妇丫头们也都各自领了赏钱,干活的时候脸上也多了几分喜气。

  家中很多地方都贴了寿字,梁枋上挂着寿幔。

  正厅桌椅早已擦洗干净,仆妇们正在摆放酒具餐具,来来往往,十分忙碌。林氏顾及到后宅女眷,便让人请了戏班子过来,赵家有现有的戏台,便在离花厅不远处的中堂,很是方便。

  此刻已经有人在悬幕布了。赵明宜从中堂路过的时候正好见一素面生角模样的,正在咿呀念着唱词,似乎唱得是‘琵琶记’,很有几分韵味。

  梨月扶着她走在石径上,左右看了一眼,见周遭无人,才小声地告诉她:“屏门那边的丫头,还有垂花门那边的婆子,我都打点好了。等午间传饭,人多的时候,您从那两道门出去……云珠的表兄在外院伺候,我给他封了个红封,到时候他会将王大人或者隆大人引过来,您在游廊那边等着就可以了。”

  赵明宜点了点头,还是有些不确定:“游廊那边不会有人么?”

  梨月笑道:“是东跨院那边的游廊,那座园子荒废很久了,不会有人去的。”

  她这才放下心来。

  中午的时候才开宴。

  这个时候宾客已经陆陆续续来了。

  赵明宜坐在内院花厅里,她的脚不太方便,只坐了一小会儿便走了。中途见了嫁去简平郡王府的二姐姐明禾,她与这位姐姐年岁相差很大,小时候只在一处上过半年学,很快她便与三姐姐明絮一道定了亲,便再没去过家学了。

  明禾坐在座席正中,却是仔细打量起了这个妹妹来。只见她穿了身淡粉色绣迎春花的上裳,底下是粉白的缎裙,手里捧了一杯梨子水,正远远看着中堂的戏台。

  小时候还不觉,只觉这妹妹是个粉白软糯的小团子,没想到长大了还是个美人坯子。她在郡王府也见过许多姑娘,还没有比她漂亮出彩的。

  “你想去看戏?”明禾见周遭人愈发多了起来,也不想惹人注意,只小声地问这个妹妹。

  赵明宜眼看着宾客越来越多,很难悄无声息的离开,正发着愁,才见这位姐姐跟她说起话来,心下一动,点点头:“我早晨看见有人在那儿排戏,念着什么‘奈何明月照沟渠’,似乎是琵琶记……”她眼睛亮起来。

  明禾见她这般,也笑了起来,只认为小姑娘还贪玩儿,便挥挥手让她去了:“你便去瞧瞧吧,一会儿祖母若问起来,我替你遮掩着。”她知道老太太喜欢约束晚辈,这样的大宴有谁不在身边,必然要发脾气的。

  赵明宜如蒙大赦,冲着明禾笑了起来:“多谢姐姐,等我有空儿了去郡王府瞧您。”

  明禾喜欢漂亮的小姑娘。妹妹这一下,笑得像春天枝头的桃花,泛着鲜嫩的颜色,漂亮得晃眼。她挥了挥手,笑着让她下去了。

  接近午时。

  周遭往来的客人越来越多。

  赵明宜带着梨月往偏僻的地方走。她不知道这时候前院有没有开席,正匆匆穿过屏门,正要往垂花门那边去,天边骤然响起了一道惊雷。

  “轰隆隆——”

  隐约还有闪电,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天边也积累起团团的乌云来,只是天气已然燥热,一点都没有即将要下雨的阴凉感。梨月望了望天,小声地告诉她:“小姐您别担心,不会下雨的,这些日子就是这样,光打雷,从没见过一滴雨下下来。我们都习惯了。”

  赵明宜却在想。

  到底是不是因为这样,经常性的雷声与乌云,还有连绵的干旱,让远在辽东平叛的官员都确信没有雨水。才造成那样惨痛的伤亡……

  心更沉了。匆匆过了垂花门,往游廊那边去。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人忽然多了起来,来往有的丫头匆匆忙忙,捧了酒具什么的,行色匆匆。还有人喊着:“快去前院收拾啊,太爷都走了,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内廷的黄公公都来了。”

  “黄公公?是司礼监的吗?怎么这时候来了,今儿可是咱们家的大日子。”说话的声音都高了起来。

  “哎呀那谁知道呢,太爷跟主桌的几位大人都走了,似乎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黄公公来请太爷进宫去……”说话声越来越嘈杂,来往上菜的仆妇有的愣在原地:“那我这酱鸭还上不上呢。”

  有人哎呀了一声:“还上什么呀,快端回灶上去吧,这会儿前院的大人们都走得差不多了。”

  声音此起彼伏,脚步声也越来越重。

  赵明宜躲在游廊的立柱后面,心跳一下一下地加快,额头开始沁出汗来,掌心有些发凉。天边的雷声越来越重,团团的乌云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是依旧没有雨,燥热不堪。

  她快速思索着,握了握掌心,指甲掐在软肉上,她当机立断吩咐梨月:“你立马回去,让云珠穿上我的衣裳待在房里,母亲若派人来问就说我喝过药犯困,睡下了。”

  她眨了眨眼,紧接着又道:“然后派人去找冯先生,让他给我找一架快一点的马车,不要声张,我要出去一趟。”祖父都走了,那王璟或是隆大人应该也走了。

  她得快一些,能堵上谁便是谁罢。

  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梨月见她的手有些微微发抖,便知小姐有些害怕。谁能不害怕呢,这样的大宴要是让谁发现她不在了,定要出大事的。

  也不敢耽搁,立马去办。

  她是从角门出去的。这会儿离开的人太多了,宴席也办不下去,人多她走得也不惹人注目。马车很快驶离。

  赵家这场宴,确实是还未开席便散了。男宾走得匆忙,女眷也慌里慌张,没有多待便走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辽东出了乱子,辽王殿下点了精兵,砸了松江渡口,将官船都扣了下来。圣上震怒,命人带兵前去镇压,又将六部内阁的官员都召了回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