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也都是人精,从皇帝的态度中也嗅到了一丝气息心中也渐渐开始打起小算盘来。
/:.
自早朝与沈挽舟见面之后,裴颂一边仔细听着龙椅之上那人的讲话,一边分神关注了不远处的沈挽舟。
沈挽舟上朝不似他以为那般严谨认真,相反态度非常随性。
就比如此刻,她显然盯着地面上一个缓缓爬行的小虫子出了神,可能身在大殿之内,心已经飘到八百里之外去了吧。
也对,今日是沈挽舟正式解除禁令的第一天,理论上皇帝应当立刻将她官复原职,并派往边疆。
毕竟近几年边疆并不太平。
那个暂代沈挽舟统帅之职的“陈草包”,在几场战役被他打的一败涂地之后,皇帝怒而将其斩首。
可边疆不可一日无帅,而沈挽舟又处于禁足期间,君无戏言,皇令不可朝令夕改,况且距他将沈挽舟禁足在国师府中才不过一月有余,他实在拉不下脸面在此刻将沈挽舟禁令解除,显得朝堂没了她沈挽舟就不行了的感觉。
只好另寻他法,不得不将早已卸甲归田的老将军从乡间请出。
也幸亏老将军宝刀未老,将那些蠢蠢欲动的蛮夷给制住了,皇帝也是大松一口气。
如今沈挽舟也已经重归朝堂了,皇帝却对恢复她封号的事情闭口不谈,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另有打算,沈挽舟心中不畅快那是自然的了。
不过,关于此事裴颂却是猜错了,沈挽舟对皇帝恢不恢复她封号的事情并不在意,她此刻只是单纯在发呆。
下朝之后,裴颂眼看着沈挽舟似乎终于大舒一口气,转身就要离开,赶紧散步并做两步追上去,“沈将军,别来无恙啊。”
沈挽舟自然也注意到,裴颂就是昨日夜里那个跟踪她的人,当初也是看这人没有恶意,便没有多在意,否则他今日也不可能全须全尾的自己眼前。
只是她没想到这人竟是三皇子,三皇子近些年在朝廷中可谓是声名鹊起,就连她一个长期在边关的人,都听说了有关此人的一些事迹。
的确是个可造之材*,不怪皇帝愿意培养他,的确是一把好刀。
【作者有话说】
由于设定冲突,将十五章的一点情节修改了一些啦,但对如今观看没什么影响的,本章写的情节如果已经遗忘,可指路十五章。
正在码字中,稍后还有一章奉上[亲亲][亲亲][亲亲]
啊啊啊啊回忆部分马上就可以结束啦,下章还有一个小尾巴,应该就可以进行下一part了[害羞]
83
第83章
◎大火◎
沈挽舟一向欣赏有才之人,对裴颂的主动攀谈自然颇为受用,连带着昨日闹的一些不愉快也一并烟消云散了。
两人一路同行,就刚刚皇帝新颁布的一道法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么一交谈,竟发现两人看待事情的角度竟如此相似。
裴颂也试探着,将他的一些不可为外人道的计划,稍稍透露了些许口风。
沈挽舟似笑非笑地望着他,并未说要道皇帝
裴颂一瞬不瞬地盯着沈挽舟的眼睛,企图从她的面上看出些许情绪,若是沈挽舟透露出任何同意的意思,他便可为接下来做计划。
可若是表现出哪怕一分一毫的厌恶情绪呢?
裴颂就只当结交一个好友,其他事情也没必要将她卷进来了。
为什么不会担心沈挽舟将他的意图披露给皇帝,裴颂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只是通过这一路上的交谈,他可以肯定,沈挽舟是一个值得他付出信任的人。
沈挽舟自然也注意到了他的紧张情绪,她依旧是那副神色,面上虽在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再说吧。”
裴颂心中的那块石头总算轰然落地,虽然沈挽舟的态度不甚明朗,但至少没有直接拒绝不是吗,那就说明还是有机会的!
裴颂这样安慰自己。
眼看着他们已经聊了许久,再往前不远处已经可以看到国师府的大门,裴颂已经好久没有同人如此畅快的说话,临到分离一时竟还有些不舍。
但看沈挽舟的样子,已经打了好几个哈欠了,显然昨日夜里没有睡好,现在急着要赶紧回去补觉,只是因为裴颂还在一旁站着,眼神放光,誓有再同她大谈三百回合的架势!
沈挽舟实在遭不住了,她昨日一整夜没有睡觉,此刻眼皮子已经开始打架了。
裴颂看出了她的困倦,急忙先行一步告辞,沈挽舟也欣喜地同他约好了,之后每日下朝两人都可以一起走,这才头也不回地直奔她的“爱榻”而去。
之后三个月里,两人一直同行,关系日渐亲密,只是沈挽舟却肉眼可见地焦虑起来。
原来是国师大人已经足足三月未曾回府了,裴颂对国师的了解并不多,而沈挽舟又很明显又没有同他细说的打算,只是简略地将情况告知了一二。
若是以往,裴颂定然会给她出谋划策,找到一些国师可能出现的地方。
可惜近些日子裴颂这里出了状况,他发现自己最近只要一对上沈挽舟的视线,心脏的跳动就会不禁加快。沈挽舟同他说话时,他的注意力又总是被那瓣翻飞的嘴唇吸引,他强制自己转移视线,但那嘴唇却总感觉好像有魔力似的,吸引着他不断靠近……
裴颂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已经开始减少同沈挽舟的接触,可两人同为臣子,总是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裴颂不得不在同沈挽舟说话时,开始通过想一些其他的,来转移注意力。
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老将军战死、边关被破、匈奴入侵,眼看即将直指雍京。
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朝廷上下顿时炸了锅一样,主张背水一战者有之,主张迁都者亦有之。
裴颂和沈挽舟是坚定的主战派,认为誓死要守在雍京城,战至最后一刻!
就在他们想着如何守住城的时候,皇帝携太子和一干大臣早已从密道逃走,裴颂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沉默了许久。
它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父皇和皇兄不是那种铮铮铁骨的性子,但弃城而逃这种做法几乎已经称得上是小人。
这天,裴颂用了一天的时间彻底斩断了对他们仅有的一丝眷恋,一个可以弃百姓生死于不顾的皇帝和太子,他实在没有必要再守着最后一丝底线了。
裴颂和沈挽舟在雍京城里死守了一月,援军迟迟未到,且得到探子回报,从密道逃走的那一帮人在途中被敌军发觉,早已乱刀砍死了。
裴颂听罢只是“嗯”了一声,就向对方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探子汇报时,并未避着沈挽舟,她自然也注意到了裴颂那可堪称冷淡的态度,好像死的不是同他血浓于水的父亲和兄长,只是两个陌生人。
她直视着裴颂的双眼,不敢放过他脸上的任何情绪,突然没头没尾地问道:“是你吗?”
“不是。”裴颂毫不犹豫地回视,“我还不至于会向自己的亲父兄下手。”
“好,既然你说不是,那我便相信你。”沈挽舟承认在听到他否决的那一刻,是大松一口气的,她清楚裴颂不是那种敢做不敢当的人,所以既然他说不是他,那她就相信。
战友之间最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
因为匈奴的突然来袭,裴颂也不得不放下了的内心的百转千回。
在这一月中,两人一次又一次共同挥退敌军,裴颂渐渐明白了自己前些日子的异样情绪是为何。
他对沈挽舟产生了男女之间的情愫,他喜欢上了沈挽舟。
想明白了这些,之前的一切异状便都有了有了解释。
可如今在这种兵临城下的关头,实在不是表明心意的好时机。裴颂告诉自己,等此战胜利之后,他就将自己的倾慕告诉沈挽舟,届时不论她是同意也好拒绝也罢,至少也算争取过一回。
可惜,他没能等到将心意告知意中人的时候。
三日后,敌军突然发起了异常猛烈的攻击,沈挽舟独身一人,以异术挥退数万敌军,可与此同时,她也命陨当场。
裴颂永远记得,那日的大火异常强烈,几乎烧红了天空。
火中间隐约可见一女子浑身浴血,笑容却是极为洒脱……
尽管那日有许多人表示,自己在大火中看到了一朵金莲,而他们那英勇殉国的沈将军,则正立于那金莲上放,飘飘然于白日飞升!
裴颂在他前十几年的人生中,一直是不信奉神灵的,可就在今日,他长期以来坚持的信念终于崩塌。
如果这世上真的有神明,那该多好。
在第二日,援军这才姗姗来迟,裴颂一边主持城内秩序的恢复,一边集结军队,势要破匈奴老巢!
之后发生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不止匈奴,边疆四国全都向梁国俯首称臣。
在次年三月,裴颂正式登基,史称——贤文帝。
贤文帝大兴宫观,举国上下供奉了无数沈将军的道观,一时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