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113)

  珉王道:“父皇答应听臣的话,只看几份重要的票拟就歇下,臣就把奏疏还给冯公公。”

  皇帝忽然放缓了口气:“好好好,朕听你的,把奏疏放回去吧。”

  冯公公一个健步上前,将奏疏抢救下来。

  珉王大摇大摆地回到父皇身边——横竖他旧伤复发,是一只没爪的老虎——正准备去端药,忽然左手臂被一股巧劲一环,整个人被反剪起来按在了榻桌上。

  珉王疼的“诶呦”一声,右手的瓷碗努力维持平衡,不让汤药洒出。

  “父皇父皇,别抻着伤口。”他龇牙劝道。

  “鸡崽子一样,捉你还需要两只手吗,啊?”

  伤在左侧,皇帝说着话,右手用力一掰。

  剧痛之下,珉王一阵惨呼,仿佛下一刻手臂就要被掰下来。

  皇帝这才松开手,珉王沿着榻沿滑坐在地,两眼噙泪,捂着险些脱臼的肩膀慢慢活动:“真不讲道理啊……”

  皇帝出了一口恶气,又发了一身汗,换过一身干燥的中单,也没力气再跟他斗法了,只简单批阅了几份加急票拟,喝了多半碗鸡茸红稻米粥,又喝了汤药,蒙上衾被一觉睡到天光大亮。

  大雪簌簌地下了一夜,今日不必视朝。

  珉王一夜没睡好,哈欠连天的坐在脚踏上守着,除非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报,辰时之前,只字片纸也别想递到父皇手里。

  皇帝一早起来就怒腾腾的,头也不疼了,身上也不热了,这要不是亲儿子,早把他胳膊腿都卸下来了。

  太医来时,惊讶地发现陛下退烧了,人也通透畅快了很多,他这次病得凶险,他们都已想到最坏的结果了,谁知过了一夜,居然好了大半。

  皇帝靠在病榻上幽幽一叹:“病案里就写,朕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被这逆子气活过来。”

  “父皇这样说,臣风评都受损了。”珉王不满道。

  “你还知道风评?!”

  他指着珉王还想再交代几句,竟想不起要跟他说些什么,那就算了,反正一时半会应该死不了了……

  又经过旬日的调养,圣躬总算痊愈了。

  病一好,就撵着珉王去文华殿读书,一道三百余字的奏疏,读出八个错别字,真想拧着他的耳朵问问平时都在干什么。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珉王咕哝着这些典故,证明自己的实力。

  又险些被卸下一条胳膊来。

  ……

  平安一觉醒来,窗外亮堂堂的。

  倒不是因为起晚了,而是漆黑的黎明被大雪映得通亮。

  阿蛮一大早被叫进宫里陪公主嬉冰,直到宫门落钥之前才回来,还带回一袋合浦珠子,平安打开一看,登时惊叹一声,颗颗正圆饱满,炫彩夺目。

  “杨公子册封驸马都尉了,这是公主殿下给的谢媒礼。”阿蛮笑道。

  “殿下真是出手阔绰。”平安道:“来,咱俩分赃。”

  阿蛮哭笑不得:“这是给你一个人的,我有另外的赏赐,我说喜欢看书,公主殿下赏了我这个。”

  她拿出一个绒布袋子,里面是一册厚厚的古籍,扉页已经缺失的看不到书名,但看内容,是一本关于岭南各地的图志。

  当中记载了岭南一带的土司、人口、沿革、河流、丘壤……每地都有详尽的地图。

  平安走马观花的翻阅着。

  阿蛮又道:“那杨家,是京城最大的书商,还给司经局供书呢,杨都尉请我去他们家书铺的库房里任我挑选,我就找到了这本,真是太幸运了。”

  平安不解道:“虽然珍贵,但为什么选这一本?”

  “因为大爷最近在研究岭南一带的土司,大爷和大奶奶对我们那么好,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他。”阿蛮说着,又笑道:“其实我自己也很想看。”

  “好吧,我是俗人,你们都看完我再看。”

  平安说着,揣上他的一兜珍珠跑去找他娘,打算去宝饰坊看看有什么时新的款式,打两套珍珠头面,一套给娘亲,另一套捎回老家给祖母,当做新年礼物。

  ……

  郭恒终于还是推脱不过,安排陈琰到璐王府去讲《礼记》。

  当晚,璐王府便赐下一筐岭南进贡的柑橘。

  曹妈妈捡出二三十个黄灿灿的柑橘擦净了放在八棱盘里,一起端上食桌。

  平安边吃边想,璐王这个人奇奇怪怪,他家的橘子倒是很甜。

  不过说怪也不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皇子不想争皇位,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次日临行前,郭恒反复交代,让陈琰只做好分内之事,切忌交浅言深。

  “还记得约法三章吗?”

  陈琰道:“不结朋党,不近皇子,不惹是非。”

  郭恒点头道:“去吧。”

  陈琰朝郭恒深施一礼,离开翰林院,登上璐王府派来接他的轿子。

  一个稚嫩的声音幽幽传来:“二师祖,今天中午咱们出去吃饭吧?”

  郭恒低头,才发现平安坐在一旁剥柑橘——哦,走得挺潇洒,又把孩子扔给他了。

  平安笑嘻嘻的,将拨开的橘子递到他手里:“我最近发了一笔横财,请您去状元楼吃炙羊肉吧?”

  郭恒默默拿出字帖:“你就算请我吃龙肝凤髓,今天也得把三篇大字写完。”

  第93章 有这么哄小孩儿的吗?……

  都说璐王平日里勤俭克己,礼贤下士,不贪图享受,不耽于美色,就连到手的贡品都随意赏人,鲜少自己享用,而且每遇天灾,都会主动带头捐银赈灾,在朝臣中名声极好。

  陈琰从前对他的印象不多但是尚可,国有贤王,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可自从出了刘平安事件,他便开始思考礼贤下士与邀结人心的区别。

  固然,他一向理解任何人争取权力的行为,就连平安都知道,皇子不觊觎皇位,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可他把主意打到平安头上,那就是两回事了,平安只是个单纯无辜的小孩子,哪经得住他们玩弄算计。

  正在出神,轿子已经在朱漆碧瓦的王府门口落下,陈琰随着太监的引领进入仪门。

  甫一进正殿,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朴素气息。

  殿内所有的陈设、花木、字画和摆件,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品,陈琰甚至觉得自己的生活都要比王府奢侈的多。

  传闻璐王妃勤俭持家,一份岁禄养活两个侧妃十个孩子,年节赏赐的金银、丝绢、纱罗等,还能攒下来周济灾民,去年王妃三十岁寿辰,璐王送给她的生辰礼竟是一架织布机,被传为一段佳话。

  陈琰不敢想象妻子过生辰,他送一台织布机会是什么下场,别说佳话了,只怕家门都进不去了……更何况他根本不会做这样败兴的事。

  璐王及几位王府属官已经等在正殿,陈琰一撩袍襟,大礼参拜。

  “陈学士,快快请起,不必多礼。”璐王还是惯常的谦和有礼,亲自扶起陈琰。

  这时宫人上前,接过他脱下的大氅、耳暖,还用小掸子将雪清扫干净。

  陈琰也见到了他的本家亲戚——陈三爷的四叔陈敬茂。

  这就有点尴尬了。

  陈琰这“后学末进”已经官至五品,而陈敬茂在京多年仍是六品长史,不过《会典》中载有明文,衙署之中,有亲戚关系的上下级应遵从私礼,因此陈琰还是给他行了一礼。

  陈敬茂颔首答礼,笑吟吟邀他平日里多走动。陈琰只是应着,横竖他如今真的很忙,随口应下的邀约太多了,出了这个门根本记不起谁是谁。

  陈琰又对璐王赏赐贡橘表示感谢,但眼下入冬,运河上冻,转运京城的贡品更加珍贵,太过奢靡,希望璐王今后不要再赏赐了。

  璐王笑道:“陈学士有所不知,宫里赐下的贡品,本王都会转送给各位师傅,倒不是拉拢人心之意,只是不想让府中王子、郡主们养成骄奢之气。

  “本王听说,这柑橘已是代价最小的贡品了,每年入夏,转运新鲜的龙眼、荔枝,要将整棵树移栽到巨大的花盆之中,走水路运抵京城,数十年长成的荔枝树只采摘一次就尽数枯毁。本王还听说,江南每年征发民夫捕捞鲥鱼,进鲜船沿着运河全速行使,一路不断补给冰块,星夜兼程的运送进京,供京里的达官显贵尝个新鲜,本王正打算劝谏父皇,这等劳民伤财的贡品带来了太多征敛和劳役,理应趁早取缔,与民休息。”

  “殿下力求节俭,体恤民生,乃万民之福,百官之幸。”陈琰俯身一揖。

  如此温良恭俭、体恤黎庶的贤王,完全符合士大夫心目中圣君明主的形象,假如没有“刘平安事件”在前,陈琰也会为之动容。

  璐王虚扶他一下,甚至平易近人到与他序了年齿,得知陈琰今年二十六岁,比他还年轻三岁,不由感叹道:“陈学士弱冠之龄就位居国子监司业了?”

  陈琰道:“微臣朴拙之质,实乃陛下破格超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