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117)

  “热就对了,我祖母说过,春捂秋冻,咱们这个年纪一定要注意保养。”平安道。

  “咱们这个……年纪?”

  ……

  乾清宫,东暖阁

  胡学士、赵学士和陈庶常各自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提前备好的教案。

  自来教授皇子,都是按照师傅们自己的规程,不会强求一律,因此皇帝只是听着,不置一词。

  又面对三位翰林院官员,沉声叮嘱:“皇子皇孙身负天下国家之责,朕爱重他们,故而寻良师教导之,寻益友陪伴之,望卿等殚心授业,切勿宽纵。”

  说着,从太监手中接过一柄戒尺,交到胡萦手中:“从来设教之道,严多而益,宽多而损,倘不率教,卿等可用非常之法,扑作教刑,略施薄惩,不必知会于朕。”

  三人躬身应是,依次退出殿中。

  看着三人的背影,皇帝略带欣慰之色。

  有博闻广识的明师,有书香门第出身的伴读,良师益友皆已到齐,皇帝想象着,此刻的博兼堂应当已是书声琅琅,秩序井然了。

  ……

  珉王还在为平安突如其来的关怀感到蒙圈,他的三个侄子联袂而至,一个十岁,另两个八岁,相貌差不多,老二老三甚至连高矮都差不多,珉王教平安以发型区分他们,因为他们的母妃喜欢不同的款式。

  “还有一个小老四,年纪还小,就不来了。”珉王对平安道。

  璐王的长子李宗宪,是个老成稳重的性子,用珉王的话说,就是“宗宪小夫子”,另外两个孩子效仿大哥,举止都很得体。

  平安给三位皇孙见过礼,他的老熟人们才陆陆续续地进门。

  学堂里一下子喧腾起来。

  当值的太监都傻了眼,这宫里从未同时出现这么多孩子,且这些孩子们好像一见如故似的热络,如果说陪读的小公子们相互认识不足为奇,珉王殿下为什么是最亢奋的一个?

  太监甲担忧地看着房顶,感觉房梁上的灰尘都在扑簌簌往下掉。

  “胡师傅赵师傅陈师傅怎么还不来?”

  太监乙揉了揉进灰的眼睛:“三位师傅去乾清宫见驾了,想是陛下有话叮嘱。”

  “再不回来,屋顶都要掀翻了……”

  第96章 场面之惨烈,无异于吊起……

  “师傅来了!”有人喊了一声。

  所有人弹射起步,各自回到座位上坐好。

  平安原本被安排在靠近炉火的位置,但为了“照顾”珉王,跟他调换了。

  珉王被迫穿着厚厚的毳毛披风,烤着火,觉得自己像一只蒸熟了的汤圆。

  可是平安是为他着想啊,连他爹都没关心过他穿了几件衣裳,便也不好意思强行脱掉。

  胡萦在外面就听见呜呜渣渣的吵闹声,铁青着脸,怒喝:“成何体统,刚刚不在座位上的人,统统站起来。”

  除了璐王家的三个“小夫子”,其他人陆陆续续起身,带动桌椅发出支呀的声音。

  老人家花白的胡子都给气歪了,极想给手里新得的戒尺开开光。

  这真是他带过的最闹的一届皇子——尽管只有一个,但其他这些五脊六兽尽可以算在他的头上。

  赵师傅劝他:“还是要慎重,再说不要误了吉时。”

  皇帝给他们这柄戒尺,却也说了是非常之法,开学第一天就打皇子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至少要先指明正误是非,再犯错才能惩戒,否则不成了不教而诛了吗。

  而他所谓的吉时,就是开学典礼——释菜礼。

  胡萦更气了,他们之中最小的都已经七八岁了,又不是四五岁的蒙童,不懂得上学的规矩吗?

  赵师傅又道:“蒙童反而好管,最难管的可不就是人憎狗嫌的七八岁么。”

  胡萦叹出一口气,将戒尺压在案上。

  陈敬时用仅三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几句,两位学士连连点头,可行,就这么干!

  胡萦面色稍霁。

  于是师傅们与皇子皇孙相互行礼,然后伴读们给师傅行礼,三位师傅便带他们着到文华殿的后殿举行释菜礼。

  释菜礼就是给至圣先师献菜,祭品是芹、藻之类的菜蔬,还有枣、栗之类的果子。

  然后由胡师傅上香,其余师傅带着他们行四拜礼,以此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感恩。

  平安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繁缛的礼仪,之所以说它繁缛,是因为文华殿中不只有孔子神位,还有思子,颜子,曾子,亚圣孟子,以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要把他们都拜一遍,礼节还各不相同,等到全部完成时,已经接近正午。

  孩子们这辈子加起来也没磕过这么多头,各个腰酸背痛头晕目眩,连门都不知道在哪个方位了。

  太监甲一头雾水,跟礼部拟定的流程有出入啊,不需要都拜吧?

  太监乙压低了声音:“没看出来吗?三位师傅故意磋磨他们。”

  到了中午,胡学士和赵学士一起回了翰林院,今日是陈敬时当值。

  午膳在隔壁馔堂,也可以用来喝茶休息,珉王坐在最上首,其余的孩子在下首陪着,师傅们则另有休息之所。

  孩子们磕了半天的头,又饿又累,都顾不得光禄寺的膳食合不合口味了,专心埋头吃饭。

  食过半饱,才恢复了平时的智商。

  “不对呀,咱们是不是被耍了?”刘厦道。

  珉王也觉得不对,今日的礼节比去孔庙祭祀时还要繁琐。

  他搁下筷子,对众人道:“你们等着,孤去把礼部的流程偷来,一看便知。”

  言罢便大摇大摆地出去了。

  几人都很好奇他要怎么偷,跑到门前,叠罗汉似的探出一摞脑袋。

  只见珉王朝着刚刚充当礼赞官的太监走去,然后一个趔趄扑上去,抓住他的衣袖:“哇!有蛇!”

  那太监也原地一蹦跶,回身去找:“殿下,哪有蛇?”

  珉王指向花圃地方向:“朝那边跑了,快去抓,要是溜进博兼堂里吓到师傅,麻烦可就大了。”

  太监深以为然,立刻召唤人手,到花圃里抓蛇。

  珉王悄悄撤离,从袖中掏出一个劄子,一边走,一边得意地朝他们招摇。

  孩子们凑在一起看过劄子,果然不出所料!

  平安这会儿头还晕着,立刻就想到,一定是小叔公的损招。

  “胡学士、钱学士为人耿直,想不出这种办法,想必是陈师傅……”

  珉王话说到一半,才恍悟到陈师傅是平安的小叔公,又把话憋了回去。

  刘厦道:“没关系,我们自有办法对付他。”

  “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们还是别触他霉头的好。”珉王没想到,这世上比自己胆子还大的家伙,居然还有这么多。

  王实甫道:“殿下放心,我们保准不犯学规,也能给他个下马威。”

  珉王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

  跟这些娃相处不到半日,他已经觉得自己前几年都是白活了。

  平安好心提醒他们:“你们不要冲动,我小叔公可不比郑先生。”

  刘厦却不以为然:“双拳架不住四手,他再有学问,架不住我们人多。”

  几人一合计,制定好一套车轮战术。

  见他们信心满满的样子,平安也只好不再劝了,总是扫兴会失去朋友,更重要的是,谁不想看神仙打架呀!

  ……

  午膳过后,稍事休息,就要回博兼堂上课了。

  刘厦年龄最大,胆子也最大,他率先站起来提问:“师傅,学生有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想请先生解惑。”

  陈敬时兀自整理桌上的教案,眼皮也没抬一下:“你说。”

  刘厦道:“有一只水鸟从南海起飞,七日可达北海,又有一只大雁从北海起飞,九日可达南海,如果二者同时起飞,请问什么时候会相逢?”

  陈敬时抬头,看这小子得意的神色,是要跟他打擂台啊。

  随手扯一张稿纸,提笔列算式:“立天元一为相逢之日,总路程为一段,水鸟每日可飞七分段之一,大雁每日可飞九分段之一,二者相足再与天元一相积为一段,则天元一为三日十六分日之十五,约在第四日相逢。”

  刘厦低头看看自己的答案,面露惊讶。

  “怎么,没听懂吗?”

  “懂……懂了。”

  平安只知道小叔公说的是天元术,与后世列方程式的解题思路基本一致,“立天元一”好比“设未知数x”,比西方数学界足足领先了三百年。

  算学乃君子六艺之一,只是科举涉及不多,现在的读书人不太重视罢了,但是,别低估一个小说作者的知识面。

  “你喜欢算学,我可以推荐你几本书。”陈敬时随手列出一张书单:“文渊阁应该可以找齐,每日作随笔,每十日交上来给我看。”

  “是。”刘厦上去领回书单,讪讪坐回去,闷不吭声地低头研究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