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200)

  平安听到这个名字和地址,耳际嗡鸣,暗叫不好。

  却听皇帝对罗纶道:“立刻捉拿归案,下诏狱严加审讯。”

  “是。”

  平安不知想到了什么:“陛下,臣有急事须离开片刻,事毕即返。”

  大雍礼制严明,要求“奏对如临阵”,不是有十万火急的事不能在中途离开。

  但罗纶与平安想到了一处,这个赵明远正是清芷姑娘的丈夫,他每日都去白氏医馆送衣裳送吃食,在门口徘徊一阵儿,关心妻子的身体状况。

  大伙都在说,这真是一位有情有义、体贴入微的丈夫。

  这可太危险了!

  平安在几名锦衣卫的护送下赶回白氏医馆,马车堵在胡同中间过不去,平安跳下车,只见前方密匝匝都是围观的四邻。

  “你们不怕锦衣卫了?”平安问。

  “前面杀人了。”吃瓜的邻居说。

  平安挤进人群,只见赵明远被锦衣卫按在地上,清芷姑娘倒在血泊中。

  他还是来晚了一步。

  白氏带着弟子们匆匆赶来,只见一把发簪插在清芷胸口。

  赵明远嘴里不断咒骂着,什么“水性杨花、红杏出墙、人尽可夫”,咒怨她“与凌瑞小白脸另结新欢”云云。

  平安当场传口谕,立刻将赵明远下锦衣狱,严加审问。

  锦衣卫领命而去,白氏招呼弟子伙计将清芷抬回房中抢救,清芷却费力地张开惨白嘴唇,喊小陈公子。

  平安赶紧上前,弯着腰靠近她,一路跟随:“姐姐你说,我听着。”

  便听清芷断断续续地说:“惠民胡同最西边有个立了女户的寡妇,叫红菱,是与我一同进宴月楼的姐妹,她手里有一本札记,记录着宴月楼大部分姐妹的来历、挂牌时间等等,都是姐妹们日常闲聊的口述,我悄悄收集起来,希望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陈公子稍等一会儿,信物在我身上,就是这支发簪,本想叫我丈夫替我取这一趟,没想到……我的枕边人,我唯一的家人……他要杀我。”

  平安解释道:“赵明远身份不简单,他原本持有宴月楼的干股,娶你为妻本就是处心积虑的。”

  清芷显然有些惊讶,但她气力不足,只能抓重点说:“先不提他……小陈公子,宴月楼只是冰山一角,楼里的姐妹多半进过一个叫做慈儿井的地方,但我们大多不是孤儿,也不是家里穷困潦倒自愿卖身,而是被拐卖,他们到处寻觅美人胚子,然后或抢或骗,或设局让家里摊上巨额债务,拿我们抵债——能来宴月楼的都是相貌技艺最出挑的,那些被卖进黑窑子、黑堂子里的女孩男孩,才叫生不如死。”

  平安忽然想到了跳车死亡的喜儿。

  白氏停下手问清芷:“现在要帮你拔出簪子,还有什么要说的?”

  清芷摇摇头,一滴泪顺着眼角流进发际,了无生趣地闭上双眼。

  银簪被拔出,白氏一边用干净的棉布止血,一边用银针封住她的几个穴道。

  事不宜迟,平安抓起带血的簪子,用清水冲洗一下,带上两个锦衣卫往惠民胡同赶去。

  第164章 白氏医馆如今更热闹了……

  平安这两日频繁请假,陈琰让阿蛮和小福芦都跟着他,阿蛮机智,小福芦稳重,三人遇事也好有个商量。

  平安将发簪收好,解开马车上的绳套。

  阿蛮道:“文官在城内街道上不能骑马。”

  平安哪顾得上这个,利落地翻身上马,一拽缰绳,打马往胡同口跑去。

  两名锦衣卫紧跟其后,阿蛮和小福芦也借到一匹快马,往惠民胡同去了。

  此时已将近正午,日头挂在头顶,京城的大街小巷也比早晚空旷不少,平安策马疾驰,他的身量已经可以驾驭成年马匹了。

  耳畔疾风过耳,夹道鳞次栉比的建筑迅速的向后退去,平安的视线却从未有过的清明。

  前世,老爹和二师祖必然看出了璐王丑恶又怯懦的本质,看出他与黑恶势力纠缠不清的关系,唯独缺少证据,无法将他们绳之以法,可如果任由大雍江山落入这等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将璐王驱离朝堂,他们只得联起手来,将支持璐王的官员尽数清理出朝堂,另立一个奶娃娃当皇帝。

  他不敢想象,老爹和二师祖这样胸怀坦荡的君子,被逼到了党同伐异、拥立幼主的地步,内心该承受多大的痛苦。

  所以来不及向任何人禀报,他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赶在幕后之人察觉前拿到证据,这一次,他要把这些阴沟里的蛇虫鼠蚁全部揪出来,让他们暴露在天光之下,让他们认罪伏法!

  转眼间来到城东的惠民胡同,平安纵身下马,手里的马鞭抛给跟上来的小福芦,在最西边的一户人家敲门。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才这么几个人上门,就引来邻里们探头探脑。

  “大娘,此间主人白天在家吗?”平安问一位大娘。

  “在家,只是从不给生人开门。”大娘道。

  身后的锦衣卫校尉撸起袖子:“小陈大人让一让,卑职把门撞开。”

  平安赶紧拦住他,让他们都退后,然后缓慢沉重地叩门环三下。

  探头的邻居越来越多,因为重叩三下为“凶信”,不知这菱娘子家里何人临终或已经离世了。

  门内果然传来一个女声,问何人何事。

  平安道:“红姐姐,清芷姐姐托来拿一件东西。”

  院门立刻开了,一个三十岁上下,面容娇艳的妇人站在门内,通身艳丽的玫红,像一朵热情绽放的大牡丹花,唯独表情冷漠:“怎么,清芷死了?”

  平安道:“能不能进去说话,姐姐,我将侍卫留在外面,只带一个女孩儿进去。”

  红菱扫过门外的人,哪有什么女孩儿。

  阿蛮道:“是我。”

  红菱听到她开口说话,这才将二人放进门内,一边走,一边说:“看岁数,你得叫我红姨。”

  说着,又问了一遍:“清芷死了吗?”

  平安告诉她,清芷没死,但被姓赵的捅在胸口要害处,情况很凶险,并在昏迷前叮嘱他凭信物拿放在这里的东西。

  红菱冷笑道:“什么信物不信物,那烫手的山芋谁要谁拿走。”

  平安:……

  红菱将他们请进屋里,转身去了灶房,从一个废弃的灶膛里扒出一堆木柴和一个油纸包,抖抖灰尘交给平安。

  平安坐下来,将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本巴掌大的小簿子,一页一页翻看,可谓字字泣血。

  “我早说不要轻信男人,她偏是不听。那姓赵的有什么好,贼眉鼠眼、笑里藏刀,倒不如像我一样嫁个七老八十的,熬死了还能分一点家产。”红菱拨弄着指甲上的丹蔻道。

  一低头,平安和阿蛮正呆呆地看着她。

  红菱自嘲道:“我也是睡迷糊了,跟你们小孩儿家说这个……小姑娘,别当真啊。”

  阿蛮点点头。

  “红姨也住过慈儿井吗?”平安问。

  “没有。”红菱否认道:“那是养育小孩子的地方,我被卖时都九岁了,直接送到妈妈那里调教,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拿捏人的本事。”

  平安一想,也有道理,拐来的孩子年龄不定,大孩子可以直接调教或发卖,像他堂兄陈平继那样,而婴幼儿只能安置在一个不易察觉的地方养大,再为他们盈利。

  会是什么地方?

  红菱又道:“不过我听她们说……‘慈儿井’虽然叫井,但地方很大,住着很多孩子,还有专人照料,待他们渐渐长大,嬷嬷会反复对他们说,他们是被人遗弃的孤儿,是大善人将他们养在此处,给衣给食,所以大善人就是他们的再生爹娘,要听大善人的吩咐。”

  “大善人……”平安咕哝一句,又问:“他们是孤儿吗?”

  “是个屁,哪来那么多好看的孤儿。”红菱道:“他们有些记事早的,分明记得自己有爹有娘,但为了不被打,只能尽力忘掉。”

  平安暗道,清芷姐姐说得果然没错。

  “话说回来,你小孩子家,不该管这事儿。”红菱抱着胳膊靠在门框上:“他们这些人,关系套着关系,别看宴月楼眼下查封了,赶明儿就得再开起来。这天底下天天都有被拐的孩子,你管得过来吗?”

  “管不过来也要管。”平安起身道:“红姨,你收拾一下跟我们走,我带你去个安全的地方待着。”

  “不去。”红菱道:“有什么不安全,谁会想得起我这个人老珠黄的……”

  “你不想去看看清芷姐姐吗?”平安道。

  红菱嗤之以鼻:“谁要看她,猪油蒙了心,学什么不好,偏学菟丝附蓬麻。”

  她嘴里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手上却开始收拾换洗衣裳。

  回到白氏医馆,想是听说清芷姑娘遇刺,大理寺来人了,北镇抚司也派了个小旗来质询,派了这么多人保护,为何还会发生这等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