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244)

  鬓边那朵红绒花热热闹闹地开着,绒瓣吸饱了光,随风颤动,像跳跃的火苗——平安想,其实一点也不俗啊。

  众人的反应与平安如出一辙,愣了半晌才发觉过于失礼,忙端着酒杯又敬沈清儿。

  只有平安仍在目不转瞬地看她,看篝火映在她的侧脸,好似镀上一层柔和的光,看她微扬的眉梢和挺翘的鼻尖,看她两颊浅浅的酒窝。

  那一瞬间,世界都静止了,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清儿察觉到平安的目光,转头看看他,又看看自己的衣裳:“怎么了?”

  “没什么。”平安耳朵尖儿都红透了,像偷吃了供桌上糕点被抓获的小孩儿,心里又慌又软,还有几分得逞的窃喜。

  好在这时,书院的学生和一些轻症病患,围着篝火跳起了驱疫舞。

  平安兴奋地说:“咱们也去吧!”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为了抢插秧苗,各州县疫坊的病患陆续回了家,太医院将药方药材下发到各保甲,令他们以甲为单位统一煎制,继续服药。

  为防止疫情反扑,全省又掀起一场补杀钉螺的运动,并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宣传良好的卫生习惯。

  驿路解封,太医院的医官们即将撤离回京,平安收到爹娘的家书,让他和医疗队伍一同返京,不用等都察院的行文。

  平安知道爹娘已经容忍到了极限,催促冬青赶紧收拾行李,跟清儿他们一起上路。

  薛萼还在平安离开之前争取了一下,如果平安愿意留在崇山书院读书,书院的大门随时为他打开。

  平安谢过薛山长的抬爱,家书催得太急,他得赶紧回京城了,并希望薛老保重身体,为大雍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薛萼只好作罢,从弟子手中接过一本手抄的文集,交给平安。

  “这是老夫今年刚刚摘录的历代进士的范文程墨,听闻你即将参加明年的会试,若不嫌弃,拿回去做个参考吧。”薛萼道。

  平安双手捧过来,略翻了翻,眼睛突然亮起来,果然是浓缩重点、篇篇精华。

  科举宝典,真的被他得到了!

  薛萼知道他识货,捻须笑道:“听闻你长与记忆,却不可牵强暗记,时文形式呆板、容易千篇一律,要出类拔萃,还得勤于思考。

  “没有标注的地方,要能读熟背诵,而折角的篇幅和朱笔标记的,是本科春闱有可能出任主同考官之人的文章,你要认真揣摩,得出自己的见解,再试着去写,若能写出超越前人的立论,则一甲无碍了。”

  平安心中升起一丝感动,这本文集是薛老状元凭着四十年来传道授业的经验所得,藏着多少人求而不得的门道,薛萼对于这一世的他来说非师非长,却愿意将最核心的内容传授与他,这份纯粹的惜才之意,要比文集本身更加珍贵,平安认真地记下来,由衷向薛萼道谢。

  薛萼捻须笑道:“不用谢老夫,社稷之臣将出,是天下万民的福祉,老夫不过顺势而为,锦上添花罢了。某虽绝意仕途,却希望看到你们少年人鹏程万里,成就一番功业。”

  平安将文集仔细收好,长长一揖,与山长告别。

  到底不曾离家这么久,平安和清儿都已经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回京之后果然很受稀罕,经过柚子叶洗澡等一系列迷信活动后,两家人凑在一起办了个接风的家宴。

  心疼他们黑瘦了不少,接连几天,家里的菜单没重样过,直到两个面黄肌瘦的人儿重新吃回了面色红润的样子,才肯放他们出门,各忙各的去了。

  平安经过了内阁和都察院的“历事”,评语是大师祖和二师祖亲手写的,大师祖毫不谦虚的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二师祖还比较克制,最多是说他持身端谨、心术正大、操守清廉、办事勤敏、虚心咨访、才识明通、器识宏远、洞悉事理、可堪大用……而已。

  平安高兴坏了,拿着这份无懈可击的“实习证明”回到国子监,找赵祭酒领取毕业文书,眼下离明年春闱还有一年,拿出三个月时间来玩儿,不过分吧?

  赵祭酒看着平安那份险些写到篇幅之外的评语,甚是欣慰,手下运笔如飞,不知签了多少份文书,盖了多少次大印。

  平安心里想,不亏是大雍最高学府,毕业手续如此复杂。

  却见赵祭酒将所有文书收集起来,在桌案上墩齐,对平安道:“你拿着这些文书去吏部,就可以参加铨选了。”

  平安笑容尽失,铨选?谁?我吗?

  那笑容转移到了赵祭酒脸上:“当然是你啊,郭阁老亲自交代的,还能有错?”

  第200章 好嘞!

  所谓铨选,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官员,主流方式自然是科举正途,而科举之外也有其他途径,监生历事期满,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官,也是其中之一。

  铨选的单位自然还是吏部,由文选司主导,考功司考核,都察院监督。

  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郭恒,打从先皇一朝起,捐监泛滥,生源质量下降,监生铨选制度也近乎名存实亡,监生仕途受限,则更无法吸引好的生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郭恒当上首辅之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国子监的生源问题,那就是宽进严出,就算是个棒槌,精雕细琢几年,再送到各衙历练一段时间,也总能拔出几个像样的来,这不,陈平安就被拔出来了。

  陈平安的表现过于优异,这样的天选楷模,就算换了赵钱孙李平安,也不会被朝廷轻易放过的——优秀毕业生都得不到官做的话,谁还愿意来国子监读书?

  赵祭酒为什么笑得这么灿烂,优秀的人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俊彦来国子监就读,看着陈平安,他眼前已经浮现出桃李满天下的繁荣景象了。

  平安这一天吃饭都不香了,老爹还在虚头巴脑地宽慰他:“你二师祖本来只想放你在内阁历练一段时间,学学公文写作,谁成想你一个不小心,立了这么大的功……诶呀,不予以嘉奖,实在说不过去。”

  平安一脸生无可恋:“你们可以给我点钱的。”

  陈琰笑道:“给钱算什么?蝇头小利,怎可与仕途相提并论。”

  平安反问:“你们不是说,非科举正途入仕,容易受人排挤吗?”

  “那说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谁会排挤一个六七品的小官?”陈琰道。

  平安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这样说来,我不用参加春闱了?”

  “春闱还是要参加的。”陈琰道:“谁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做到三品以上,公务之余还可以备考嘛。”

  “……”

  平安觉得自己还差一副鞍辔,就能去车马行当骡子了。

  ……

  陈平安可不是一只任人捏圆搓扁的小白兔,更何况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次日正是“双月大选”,吏部通知他去文选司掣签,平安索性主动弃权——弃权还不行吗?就算是玉帝老儿也没有非让人当官的道理。

  谁知道了下午,文选司的小吏欢天喜地地送来文凭、官印、履职手册等一干文书,让他直接去内阁报到即可。

  平安这才知道自己选中了中书舍人一职,仍分配到文渊阁的制敕房。

  平安这下彻底不干了。

  为了公平起见,铨选时相同等级的职位是由候选人随机抽取的,他都没去参与掣签,哪来的职位?

  有黑幕,一定有黑幕!

  那小吏对他解释:“我们顾大人知道您忙,虽然您本人缺席了,但不妨碍掣签结果——别人抽完剩下的那个不就是您的?绝对公平公正,没有徇私。”

  平安:“……”

  冬青怕平安骂出声来,忙领着那名小吏往外走,还很有眼色地塞给他一角银子。

  小吏眉开眼笑,更加殷勤地折返回来,朝平安作了个揖:“恭喜小陈舍人得此官职,真是厚德所致,可喜可贺呀!”

  冬青赶紧拉住小吏往门外拽:“同喜同喜,您这边请……”

  “……”

  内阁中书舍人,相当于阁老们的秘书。

  别小看这份起草诏敕的工作,这可是多少人挤破脑袋也选不上的好差事。

  按照规定,优秀者可以获得加衔,享五品六品的待遇,任职满九年且无过者,可以荫一子入监。

  且因常年接触军国机要文件,可以提前获知封疆大吏、边镇将领的任免情况,甚至通过微妙的文字表述可以间接影响政策导向,而通政司呈递的奏章,中书舍人可参与直接筛选。

  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也正因如此,每年地方官员给京城要员送上“冰敬炭敬”时,免不了为这些中书舍人准备一份,数额再少,也至少是俸禄的十倍以上,更不要说“润笔银”、“加急银”等不能见光的收入。

  平安当然不信,这样抢破头的位置,会因为“剩下”而落到自己的头上。

  他鼓起毕生的勇气,决定跟二师祖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好好掰扯一下这件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