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186)

  此处虽挂着绸缎庄的招牌,但平日里生意极为清淡,几乎无人问津,且后院守卫看似松散,实则暗桩分布巧妙。

  黑影正是影卫统领赵振,与副统领李云从。当然,明面上二人各有职司。

  连日来,赵振先查到当年曾为穆寿府上看过风水的堪舆师。可那堪舆师已死,其徒不仅学堪舆,还是个方士。

  那方士不敢有所隐瞒,遂道出“他师父曾受邀为穆寿看墓葬风水”一事。

  李云从这一头,则

  查到穆家在平城内的所有产业。

  两厢对照,相合之处指向了这处不起眼的“霁月阁”。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点头。

  李云从取出特制的工具,悄无声息地拨开后院一处隐蔽侧门的门闩。

  两人如狸猫般跃入后院,凭借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图,避开几处机关暗哨,直扑后院一间最为偏僻、常年锁闭的“杂物房”。

  只是看上去像杂物房罢了。

  房门上,挂着一把沉甸甸的铜锁,但对赵振这等高手而言形同虚设。

  但听细微的“咔哒”声,铜锁已被打开。

  房门被推开的一霎,便有一股阴冷潮湿的风,扑面吹来。

  这冷风中,乍一闻,有一股陈腐的泥土之气,但细加体会,又能觉出一丝湿漉漉的香气,只辨不清是何香料。

  只见,房内并无任何杂物,地面被打扫得异常干净。

  正对着门的墙壁上,竟赫然镶嵌着一座打磨光滑的青石墓门!墓门上方,刻着几个遒劲的大字:

  “先考穆公讳寿之墓”

  嚯!果然在此!

  见状,李云从倒吸一口凉气,点燃一支带来的小巧火折子,微光摇曳,勉强照亮墓门前的景象。

  那里设着一座简陋的石制祭台,台上置一行香炉,炉中积满厚厚的香灰,旁边散落着一些供品,肃穆中透出几分凄凉。

  “果然如此!”赵振压低声音,语气沉凝,“为了那虚无缥缈的风水荫庇,竟敢公然违抗国制,将棺椁埋于城内!穆寿真是死性不改!”

  李云从目光如炬,仔细扫视周遭,低声应道:“看来,与我们先前所料,分毫不差。”

  “穆寿被崔司徒推行的‘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之制,闹得惶惶不可终日,”赵振冷笑连连,面露鄙夷之色,“唯恐穆家这等鲜卑勋贵,日后被汉人士族压倒,竟真信了这等鬼话,做出如此逆天之事!”

  原来,据那堪舆师之徒吐露,穆寿与谋士公孙质始终深信所谓“潜龙之穴”的说法——若将先人葬于此等风水吉地,可保家族百年荣华,后代位极人臣,永不倾颓。

  回想此事,二人心中俱是一凛。

  事已至此,证据确凿。

  穆家违制下葬,为掩人耳目更将墓穴设于杂物房内。此等行径欺君罔上,其罪非轻。

  然而往深处想,却又不难窥见,鲜卑勋贵担忧家族地位不保,竟不惜借荒诞玄术以求心安。

  如此糊涂,委实令人唏嘘。

  赵振仔细查验墓门,见无近期开启之迹,遂肃容低语:“此事关系重大,须立即密报太子殿下,恭请定夺。”

  李云从默然颔首。

  二人屏息退出杂物房,将一切恢复原状,仿佛从未有人踏足。

  旋后,他们的身影,悄然融进氤氲夜色,如雾如影,再无痕迹。

  第262章 可曾请您为其墓碑题字?

  清晨,东宫里弥散着一股不同往日的凝重气息。

  听罢赵振、李云从的奏报,太子拓跋晃眉头紧锁,冷哼一声:“先考穆公讳寿之墓,好哇!”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哔剥之声。

  任平城、仇尼道盛面面相觑,亦不作声。

  “此事……关系重大,”拓跋晃平息着怒气,“穆家世代勋戚,牵一发而动全身。况且眼下父皇北巡未归,不宜轻举妄动……”

  见诸人颔首称是,他又抬起眼,看向肃立下方的赵振与李云从:“二位辛苦了,且先回去休息。容孤与道盛、平城商议后,再作决议。”

  赵振与李云从对视一眼,皆知此事急不得,便躬身行礼:“臣等遵命。”

  退出东宫,两人在汉白玉阶前分道而行。

  赵振沿着宫道往值房走去,心中正思忖太子会如何决断,忽听身后有人唤道:“赵统领,请留步。”

  赵振回头,只见太子近侍侍郎任平城快步走来,脸上浮动着惯有的、略显精明的笑容。

  “任侍郎?”赵振驻足。

  任平城近前,压低声音:“太子殿下有请,请随我来。”

  语气虽客气,却含了不容置疑的意味。

  赵振心下微凛,太子刚刚让他们回去休息,转眼又让任平城私下相召,其中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李云从并未回府,而是策马径直去了司徒崔浩的府邸。

  通报后,他被引至书房,见崔浩正在忙碌。

  他并非独自一人。沮渠上元正垂首立于一旁,手捧书卷,似在协助崔浩校勘文稿。

  案几上,堆满了竹简与纸钞,墨香混着旧纸的气息煞是好闻。

  见李云从进来,沮渠上元抬起头,目光与他相触一瞬,便迅速垂下,冷淡而疏离地唤了一声:“李尚书。”

  旋后,她又专注于手中的书卷,仿佛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访客。

  李云从心中微涩,知她一直不满他这个继父,但此刻有更要紧的事,便也只微微颔首,道了声郡主辛苦,未多言语。

  崔浩放下笔,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连日校书的疲惫:“云从来了?可是有事?”

  他看得出,李云从眉间凝着一团郁色,想必是有大事发生。

  李云从眼风掠过沮渠上元,欲言又止。

  崔浩会意,对沮渠上元温言道:“上元,你先将这几卷校对好的书稿,送到摘星楼。”

  “是,先生。”

  沮渠上元依言抱起几卷竹简,步履轻盈地退了出去,自始至终未看李云从一眼。

  待她离去,崔浩方才问起李云从:“此处无人,李尚书有何事,但说无妨。”

  他神色也严肃起来。

  李云从略一沉吟,开门见山:“崔司徒,晚辈冒昧请问,当年宜都王穆寿薨逝前,可曾请您为其墓碑题字?”

  闻言,崔浩一怔,眼中掠过一丝诧色,不禁嗟叹一声:“确有此事。彼时穆寿病重,自知不起,遣人持重礼至我府上,言辞恳切,请我为其书写墓碑。我虽与他政见不合,平日亦多龃龉,但念及同僚一场,他又已是将死之人,心中不免有些……不忍。便应允了,撰文并书丹于石——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原来如此。”

  崔浩面露疑惑:“只是有一事颇为奇怪。墓碑题写之后,我交付于穆家人,但后来宜都王下葬之时,我却并未见那块碑石立于墓前。”

  李云从凝神细听,凑趣地问:“这是为何?”

  “当时,我心中有些不快,以为穆家终究轻视于我,弃之不用。但此等事……终究有失颜面,故我也未曾对外人提及。”

  “这也是人之常情。”李云从颔首,言语中没有一丝取笑的意思。

  崔浩看向李云从,目中聚了:“李尚书,你今日突然问起此事,绝非偶然,是否与那件案子有关?”

  那件案子,自然是说“穆寿空穴”一案。事发之后,朝中很多臣僚都知悉此事,不过,穆平国等人,都坚称尸体被盗。

  见崔浩发问,李云从也不遮掩,沉声道:“不敢隐瞒司徒,我们已查实,宜都王果真未被安葬于南郊赐墓,其真身棺椁,违制秘葬于城西。”

  “什么?!”崔浩纵然沉稳,此刻也不禁骇然变色,“竟有此事!他……他怎敢如此妄为!这可是公然藐视国法!”

  震惊过后,崔浩立刻意识到了李云从来访的更深层用意,脸色微微发白:“云从,你方才询问碑文之事……莫非是有人想将此事与老夫牵连在一起?”

  他深知朝中倾轧之险,穆寿此事一旦爆发,必是惊天大案,若有人借此大做文章,说他崔浩早知内情甚至参与其中,那便是灭顶之灾。

  他与穆寿同为辅政大臣,但众人皆敬重崔浩,惟穆寿一人欺凌他。他二人关系不睦众人皆知。

  饶是如此,崔浩仍不禁背后生出寒意。

  他懊恼地伸出自己的一双手,叹道:“我就不该多管闲事。”

  李云从宽慰道:“司徒不必过虑。晚辈正是看出,那碑上的字,似是您的字迹,担心日后有人借此生事,构陷司徒,故特来先行求证。”

  眸中含了安抚之意,他又道:“现下,晚辈既已问明此间之事,自会格外留意,若遇相关质询,必为司徒澄清。”

  崔浩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卸了下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云从,大恩不言谢!”

  近年来,二人往来比以前要频密,这主要是因着武威公主之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