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92)

  下一瞬,拓跋月望着李云洲,笑问:“云洲,你知我为何偏在今日宴请你们么?”

  李云洲刚吃了一口胡炮肉,擦擦嘴角,才回道:“因为,我隔两日便要外出了?”

  猜对了。

  因缘际会之下,李云洲对皇帝施以回春之术,加之其舌灿莲花,说服了数位河西坞堡主,暗中助力魏军,立下汗毛功劳。

  待李云洲回返平城之时,便被擢升为太医令一职,掌太医署,一时风头无两。

  拓跋月笑道:“云州,你做的都是大事,今夜之宴,当是我为你壮行。”

  昨日,从荆州传回一道消息。

  荆州突发疫/病,渐有扩散之势,但当地医士对此束手无策。

  皇帝当即下令,让李云洲前赴荆州,研制疫/方,阻遏疫/情扩散。

  李云洲欣然受命。

  说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李云从不免忧心忡忡。

  “这疫/病来得蹊跷,荆州的地界,与宋国的梁郡、汝阳郡、颍州郡相接壤。不知疫/病是荆州自发的,还是从宋国传过来的。云州,此行须得格外留心。”

  李云洲撇撇嘴:“也不是我一人去,阿干就别操我的心了,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吧。”

  说着,他往李云从搭在竹衣架上的风帽。那上面,有一枚金闪闪的冠帽饰。

  聊到疫/病上,李云洲要说的话就多了。

  “公主,不瞒你说,很早之前我就有一个想法。想研制出一些预防疫病的良方。以前,我大魏在与南北诸国的作战中,虽时常占据上风,但总不免常受疫病滋扰。”

  拓跋月颔首:“的确如此。”

  “汉桓帝时,尚有人烟阜盛之态,到了三国鼎立之时,人口却已急剧减少。你道是为何?刚到太医署,我就查阅过卷宗。原来,在汉末十余次的疫/病中,竟有百万人口因此丧生。”

  拓跋月眯起眼,目露赞许之色:“我也留意过此事。晋武帝太康元年时,举国上下人口才不过一千六百余万,就在这里面,还包括五百万内迁的胡族。看看,这疫/病啊,真是令人胆寒。”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并不只是因为战事频仍。中原地区数百万人因全身发热,而被活活烧死,其况委实可怜。”李云洲叹道。

  说至此,气氛有些沉重了。

  胡叟觉出这一点,便敬了李云洲一杯酒。

  “第一句话,愿君珍重;第二句,早日得偿所愿。”

  李云洲也回敬他,笑问:“你的愿是什么?”

  “著书立说。”

  他答得毫不犹豫。

  话音刚落,便瞥见对面一直在默默侍奉的阿澄,瞪了他一眼。

  胡叟便又补充道:“还有,得一相知相守的新妇。”

  对面,阿澄抿嘴一笑,旋后却把眼神微微错开,不再看他。

  与河西百官不同,胡叟是最早投奔大魏的一个人。故此,皇帝对他青眼有加,安置在中书学中,授以中书教学博士之职。

  明元帝拓跋嗣时,曾将太学易名为中书学。到了始光三年,拓跋焘命人在东郭修建中书学,归中书省管辖,又置教授博士、教学博士等教习。至于学生,则皆为高爵贵游子弟。

  完成学业后,子弟们按例迁任秘书中散。故而,中书学便成了中书省贮才养士之所,至关重要。(1)

  (1)北魏明元帝时,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属中书省。学生毕业后多升为内外要职,为当时主要的仕进途径之一。后,孝文帝太和年间,复改中书学为国子学。

  第127章 一根羊蹄,至于吗?

  现下,胡叟、阴兴、索敞,都在中书学中,接续之前在姑臧所做之事,一壁教书,一壁校正经籍,以备刊刻石经之用。

  只不过,这石经不叫永和石经,而是太延石经。

  其实,阴兴本想陪业师刘昞还乡,但刘昞对其晓以大义,阴兴不敢违拗师意,便也随索敞北上平城。

  酒酣耳热之时,李云从眯起眼,支颐看着拓跋月。

  回返平城之后,赵振重回皇帝身边,执掌影卫。而李云从,仍为影卫副统领,但在明面上,其职任却转为都官尚书。

  这一职任,掌管军事刑狱,不似之前的殿中尚书一职,掌宫廷禁卫、宫廷车驾、仓库,故此,李云从可以不在御前侍奉,每日在坊市间微服访查。

  亦因此故,日前,李云从才有闲暇,在偶遇拓跋月时,管她的闲事。

  念及此,李云从唇角漾起笑意。

  倏尔,拓跋月觉出李云从在看她,遂问:“对了,云从,那两个乞儿在六疾馆可还习惯?”

  未想,她今夜单独与他说的话,竟是在问这个。

  难道,她不想问问他,那枚冠帽饰,他喜不喜欢?或者,那日,他为何在坊市巡查……

  李云从心里闷闷的,略微顿了下,才回道:“那日,我把他们安置进去了,应该不缺吃用。”

  “那便好。”拓跋月颔首,“若有机会,我想与朝廷建言,这六疾……”

  一语未毕,忽听得雅室门前一声巨响。

  接着,一个人影被撞飞,直接砸倒了宴席前的屏风。

  所幸,没砸到几人的食案上。

  门外有人连声道歉,而此人打着酒嗝,手里兀自拿着一根羊蹄,不愿撒手。

  尽管他摔得很狼狈。

  这人看着有几分面善。宋鸿最先认出他来,惊噫一声:“这不是阚尚……阚玄阴吗?”

  阚骃,表字玄阴,之前在姑臧为尚书,本是敦煌人。

  此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有“宿读”之美誉。但他食量惊人,还嗜好美食,故此月俸到手,都被他花得一干二净。

  拓跋月和阚骃往来不多,近日也不知其被如何安置。此时,听宋鸿直接唤他表字,心里便明白了几分。

  阚骃,可能还没有职任。

  朝中诸事,拓跋月并未尽知,但皇帝饶恕高平公李顺,并让他对河西诸臣论资排辈,赐爵封官之事,还是有所耳闻的。

  据拓跋月所知,阚骃曾得罪过李顺。不知,李顺可是因此事刁难阚骃?

  但眼下,不急着问这个。

  拓跋月正要说话,李云从已寒着脸,起身走向门外,呵斥那冒失撞人的人。

  这人苦着一张脸,说酒楼里只这一只羊蹄,明明是他点的菜,可不知怎的斜剌里跑出个醉鬼,非得让他把羊蹄让给他。

  二人在走廊拉扯一时,这人恼怒非常,便推了醉鬼一把。岂知,醉鬼一个趔趄,便撞进了雅室中。

  这人刚说完话,已被宋鸿扶好的阚骃,就打了个酒嗝,反驳道:“瞎说!明明是你抢了我的羊蹄!先前,酒倌明明说没羊蹄了,现下你要便有了!怪哉!”

  他又打了个嗝,只觉胸中酸楚一并涌出。

  “你们,你们都欺负我!”阚骃忽然呜咽。

  门外那人顿时傻住了。一根羊蹄,至于吗?

  李云从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又对赶来善后的酒倌道:“去,加羊蹄!”

  酒倌面有难色,道:“不是小的诓他,先前是真没羊蹄了,只是掌柜见后来这人是熟客,就把自己案上的让出来了。哎,一场误会!”

  听他说得真切,不似作为,李云从遂道:“如此,便照着我们的吃食,再来一份。”

  酒倌忙欢天喜地地去了。

  李云从进门后,顺手拽起地上的屏风。

  逾时,阚骃酒醒了几分,方才发现自己冒犯了公主,忙要磕头赔罪。

  拓跋月只笑吟吟,说无妨无妨,阚玄阴是至情至性之人。

  两年前,拓跋月刚到姑臧时,便被河西王的两个兄弟刁难,但她气度俨然,应对从容。从那时起,阚骃便对拓跋月心生敬意。

  之后,宫闱中传出大王薄待王后之事,阚骃私下里也没少为她打抱不平。谁曾想,数月之间,河西便亡国了,而一众河西文武,都北上归魏了。

  眼下,席中诸人,有本是魏臣的,也有与他一样入魏而仕的,但不同的是,宋鸿、胡叟都已有了官身,而他自己还不知如何安置。

  念及此,阚骃都觉赧然。

  几人继续谈笑,阚骃心里突然闪过一念。

  今夜,阴差阳错入了公主的宴,何不与她攀交情,为自己讨个职任呢?

  但他立马又断了这个念想。他与公主私交不多,怎么开得了口?

  一旁,宋鸿却叹了一声,道:“近日,河西文武逐渐有所安置,不过,下官曾听闻一事,辨不清真伪。”

  他既开了头,自然有人要问。

  宋鸿便顺势说,高平公为河西文武安排品第等次,有失公允。众人私下里论议,说他很可能受了贿/赂。

  拓跋月忖了忖,道:“此事,我知悉了。若能说得上话,定不让诸公蒙受不公待遇。不过……”

  她笑了笑,斟酌着言辞。

  李云从接了话:“现下,公主奉旨掌金玉肆,并未问

  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