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91)

  第125章 肉飞仙

  不一时,拓跋健已红光满面地过来了。

  怀里还搂着一个做工精细的隐囊。身后,霍晴岚垂着头走来,看不出神情。

  接着,他对拓跋月道:“今日便到此吧,我先去找李尚书,再去把阿碧给你送过来。”

  拓跋月颔首:“我送送你吧,阿干。”

  拓跋健用眼神制住她:“你腿脚不便,少走路吧。你我兄妹间,

  不用这些虚文客套。”

  等到霍晴岚送了拓跋健,再返回湛露阁中,拓跋月才示意霍晴岚坐在一边。

  “你与永昌王,之前便认识么?”

  霍晴岚粉颊泛红,轻轻点头,含着几分羞喜之色。

  但她没往下说,而是回禀道:“公主,我已把那匣子拿给永昌王了。”

  在返回平城的途中,李云从有时会与拓跋月说说闲话,倘被拓跋健看见了,面上便不时露出玩味而遗憾的神色。

  从那时起,拓跋月便知,拓跋健对李云从和她的关系一清二楚。

  毕竟,拓跋健是皇帝最宠幸的兄弟,再说,他与李云从似乎也很合得来,每晚扎营后,拓跋健还会找李云从切磋剑法。

  此时,听得霍晴岚的回禀,拓跋月面上也流出一丝喜色:“你真是我的知音。”

  买回冠帽饰后,拓跋月曾跟霍晴岚说过,想把这物什送给李云从,当是对他多年照拂的谢礼。

  先前,拓跋健来得快,拓跋月未及与霍晴岚说及,让拓跋健转交冠帽饰于李云从之事,但霍晴岚却已与自己心意相通。

  当真是难得。

  说罢此事,拓跋月笑着睇了霍晴岚一眼。

  霍晴岚知道公主想问,她和拓跋健之间的事,只得缓缓说来。

  那还是四年前的事。

  霍晴岚的阿母早就不在了,她自小便随其父霍三郎在坊市间表演百戏杂技。

  在这个十余人的百戏团里,霍氏父女表演的是难度极大的“肉飞仙”,需靠卓越的绳技、竿技完成。

  演绎者,需一人执竿,一人爬竿。待后者爬至竿顶,便须口衔绳索,立刻松手,整个人从竿顶飞身而下。

  为了练习“肉飞仙”,霍晴岚自小习武,身轻如燕,无论爬多高都不会晕眩。

  有一次,霍晴岚完成表演后,人群中一位清贵男子,便笑吟吟地上场,向她讨问练习“肉飞仙”的技巧。

  霍晴岚不愿跟他细说,便直言道:“对不住,郎君,此种技艺是我们艺人谋生的法子,不可外传。”

  那男子便不强求,只笑道:“我讨这法子,是想用在战场上。”

  霍晴岚对这话半信半疑,但原则便是原则,她只歉然一笑。

  随后,男子便打算赏她一卷绸缎。霍晴岚担心他还有什么后招,便婉拒了他。

  “之后,他也不曾来纠缠,我便忘了这事儿,”霍晴岚回忆道,“谁知,后来我跟你来到公主府,便遇着他来登门拜访。这时我才知,他竟是永昌王。”

  “那时,你们没认出彼此么?”拓跋月一讶。

  她没有印象。

  “我认出他了,”霍晴岚颔首,“但我那时以为,他没认出我。”

  直到,认出男子正是当朝能征善战的永昌王后,霍晴岚才明白,那日这人所谓“用在战场上”一语并非虚言。

  想到永昌王做的是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大事,霍晴岚哪里还肯藏私。

  其后,在拓跋健为公主送嫁之时,她便把写好的“肉飞仙”诀窍,放进小竹筒里,找机会塞进他手中。

  岂知,拓跋健先是一诧,跟着便与旁人说话去了,根本没往那竹筒上看。

  霍晴岚已然登车,远远望去,见拓跋健仍旧与人谈笑,以为他压根不在乎,甚至是没认出自己,便觉悔意丛生,后来也羞于向人提及。

  “那日,在花门楼上,忽然见到永昌王,他说,又见到我了,怎么清减了……”霍晴岚不觉露出笑意,“我才知,他定是认得我。在回平城的路上……”

  拓跋月撅着嘴,打断她:“好哇,你和我阿干,在回平城的路上也见了面,但却不告诉我。”

  她佯装生气,霍晴岚只得摇摇她手:“是大王来找我的,总是在你午睡之时。我……我不想被误会……他说……”

  “我不听。”拓跋月假意捂起耳朵。

  霍晴岚便把拓跋月手指拨开一丝缝:“他没说别的,只解释他为何没当场拆那个竹筒。他还说,我教的法子帮了他大忙,有一次他攀上了敌军的纛旗,然后一跃而下,把敌军吓坏了。”

  一跃而下,恍若神人。霍晴岚能想象这情形。

  “哈,你这是建了军功了!”

  闻言,拓跋月放下手指,笑吟吟地盯住霍晴岚。

  阿澄听得有趣,也抚掌大笑:“就是,就是,阿姊立军功了!”

  “你们呀——”

  这次轮到霍晴岚佯装愠恼了。

  “我就知道,我若是说起此事,你们便要消遣我。”

  拓跋月忙收了笑,正色道:“哪有这个意思,我说的是真心话。你还不知道我?不自夸,不虚美,但我做过的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

  “我不想居功邀赏,”霍晴岚正襟危坐,按住拓跋月的手,“一直伴在你身边,就已经很好了。”

  见拓跋月轻轻摇首,霍晴岚便无奈一笑:“侍卫再好,终究不是女人,我不得护着你啊?”

  拓跋月就势握住她手:“那我学武。”

  “何须如此?”霍晴岚唇角含笑,与之正视,“公主不用靠武力,也能慑服人。”

  拓跋月知她心意,便不再往下问,只说了个“好”字。

  心深处,却已波澜暗生。

  今岁,她自己二十有三,也有了女儿;而霍晴岚也只比她小一岁。

  这之前,因她做那“肉飞仙”的危险生计,没有男子敢登门提亲;后来,她又做了公主家令,也不可能中途嫁人。

  而今……

  拓跋月素来心细,方才霍晴岚说的“居功邀赏”已透出一丝不寻常。

  到底是怎样的恩赏,才有可能让霍晴岚离开公主?

  不是钱帛,也不是至尊或永昌王的一句夸赞。

  心中转过千念,最终落在一个实处。

  无论如何,都不可误了晴岚的终生。

  第126章 今夜之宴,当是我为你壮行

  大魏平城,遍布里坊。

  大凡里坊,无不以高墙合围,坊口的牌坊上各自书写其名,以示区别。

  在划片而居的里坊间,各族百姓被分类安置,平日里只以晨钟暮鼓为号,在定时启闭的坊门里,各安其分各司其职……

  延年坊中,有一仰春楼。

  仰春楼巍峨矗立,共有五层之高,恍若遗世独立的仙宫,悬浮于尘嚣之上。

  楼外,冬雪皑皑,寒意逼人;楼内,则灯火璀璨,炭火氤氲出袅袅暖意。

  及至五楼,视野豁然开朗,风景独好,仿佛能一眼望穿世间繁华。

  岁末将至,坊市之中已照例开了夜市。各色灯火相映,烘得夜雪也染上了光晕,寒意也弥散些许。

  夜色之间,百姓往来穿梭,坐商铺子、支着帐篷的行商,无不兴兴头头。

  倏然,拓跋月举了杯,向今日所请的四位宾客致意。

  李云从、李云洲、胡叟、宋鸿四人,一人一座,都同时举杯相应。

  菜品琳琅满目,既有胡人爱吃的羊肉,也有汉人喜食的江鱼。辅以各色调料、酱汁,可谓各有其味,各臻其妙。

  四人皆有官身。散衙后,却都只穿了常服,来此赴宴。

  宋鸿来得最晚,一来便被李云洲揪住,说要罚酒三杯。

  宋鸿也不争辩,一气敬了三杯酒,脸上泛起红晕。

  说及自己晚来的原因,宋鸿不无感慨之意。

  原来,旧主沮渠牧犍投降前后,义父宋繇也得知宋鸿一早便投靠武威公主的事。宋繇为此生起宋鸿的气,说他一早就背主邀宠,实乃小人行径。

  父子俩,嫌隙就此而生。

  宋繇入平城之后,皇帝赐了一座宅子给他。但宋繇不愿与义子宋鸿同居一处。宋繇无法,便只得另寻了个住处。

  此处距离宫城稍远,每日上衙颇费时间。

  宋鸿叹道:“义父一生光明磊落,对我更是视如己出。如今却因我改投新主,便视我为不忠不义之人。我虽心中有愧,却也早知天命,不得不为。”

  宴席上,三人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拓跋月温言道:“子鹄,你无需太过介怀。你义父曾是河西国的尚书左丞,与你的立场相异,一时未明你心意,也不足为奇。”

  顿了顿,她又道:“但大局已定,你义父也来到平城,受了清水公的封号。想来,有朝一日他必能体谅你。”

  忠诚与背叛、旧情与新义,本就说不清道不明。

  听得公主的劝慰,宋鸿心里松快

  许多,又敬了一回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