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尉丞想着当时那金笼完好无损的情形,不由疑惑道:“正是啊,此事确实与常理不合!毕竟从县主眼皮子底下偷盗东西,原本就是冒险,理应以最快的速度偷取才对,为何对方胆大包天,敢逗留现场,进行如此细致费时却又无意义之事?”
“此举自然绝非无意义。一则,能有充裕时间解开金笼的人只有我,坐实我是偷盗圣器之人;二来,薛郎君可以借此洗脱偷取圣器的罪名,因为众目睽睽之下,他并无宽裕时间逗留于圣器旁。”
“事实本就如此,我当日虽在灵殿中,但祭典主乐为笛,而我正是吹笛之人。那么请问县主,从始至终,我的笛声可有断过么?”
“没有,薛郎君一曲笛声贯穿始终。”
“吹笛时必须以双手持笛演奏,纵然我当晚确实在灵殿之中、离圣器不远,可我双手未曾离开笛子,又如何在吹奏笛子之时,同时解开金笼盗取里面的琉璃青莲?难道县主觉得,我长了第三只手么?”
“不,我说过了,你使用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手段,根本无须动手。”千灯直视着他,清晰明白道,“那日灵殿祭祀之时,薛郎君率领众乐工在阶上参差而坐,而你自己选择的是站立于香案旁——也就是最靠近琉璃青莲的地方。而当时,我记得崔少卿曾面露诧异,说薛郎君今日入的韵太险了,一般来说,祭典奏乐宜低宜沉,没有这么高的。”
崔扶风自然记得此事,微微点头:“确实,当日我因此而觉得诧异过。”
“这委实是欲加之罪,我竟不知如何辩解。”薛昔阳却面露委屈之色,解释道,“若是普通祭典,自然用普通的乐曲。可当日我们为护送昌化王衣冠英灵而来,所编的祭乐会转向民间赞颂昌化王的曲调,为配合那调子,所以自然激越高亢——难道那一日,灵殿内外的和声县主已经忘记了么?我如此安排,有何不妥?”
那夜曾在灵殿内外的人不少,想起当时情形,都是疑惑点头:“是啊,难道演奏的曲调高低有异,就说能杀人盗物?太儿戏了吧!”
“传说中妙音菩萨能以种种伎乐穿越无数佛国世界,可那毕竟是佛家手段,以音调杀人越货闻所未闻。”僧侣们听着,也觉这般指证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一介凡人,如何有此佛法神通,吹一曲笛子便窃取了三圣器?”
“不,并非神通,实则这只是我们不常见的一种乐理而已。说起来,其实或许在场的诸位大师都有所耳闻。”
千灯说着,取出身旁携带的一个旧纸包,将其打开,取出一物展示在僧侣们面前:“诸位法师可曾听说过,千佛洞中曾有人施舍一个西域玻璃瓶,却因为僧人在旁击磬,而使这珍贵的西域蓝玻璃被震裂破碎之事?”
被层层旧纸包裹的,正是被撞钟的老和尚捡回来悬挂于钟亭旁的那一块碎片。
虽然只剩了一片碎片,可那轻盈薄脆的湛蓝玻璃质地,还闪耀着亮眼光彩。
僧侣们自然知晓此事,其中一个老和尚立即便道:“老衲确有耳闻。这玻璃瓶是一位来自拂菻(注:意大利)的商贾所舍,以供千佛洞中佛前插香花使用。但因为玻璃脆而薄,听说因声响太大而导致其受震碎裂了,着实令人惋惜。”
“玻璃过薄,导致因击磬而碎。那么,诸位是否还记得,当日在这灵殿之内,笙箫管笛、箜篌琵琶,又有多少声响震动呢?”千灯的目光掠过强自镇定的薛昔阳,指向已经被烧得只剩些许残骸的香案,缓缓道,“别忘了,当时供在香案上的三件镇国圣器中,其中有一件便与玻璃一般既薄且脆,容易破裂。”
“琉璃青莲!”在场所有人当日几乎都参与过祭典,许多人脱口而出。
千灯的目光定在薛昔阳身上,问:“我想,以薛郎君你惊世的音乐造诣,吹奏笛子时入那么高、那么险的韵,只要不断调整,加上旁边诸多乐器的帮力,让琉璃莲花那薄透的花瓣随着乐声振动碎裂,不是不可能吧?而且当时众人一起高歌,周围乐声喧繁,琉璃青莲细微的碎裂声自然会被掩盖。接下来,你便只需等到收拾乐器之际,假装无意将金笼倾倒,琉璃碎片便可从缝隙间滑落,被你不动声色收走。”
“按县主这么猜测的话,确有可能。”薛昔阳面上浮起讥嘲的笑意,只是那笑意不达眼底,显得有些虚浮,“可是这种无凭无据、不无可能但也未必可能的猜测,县主如何可以拿来给人定罪?”
“而且……”侍卫长曾参与此案,对一切经过十分熟悉,忍不住提出疑问,“北王死于宫中凉亭之时,县主是第一发现人,随后我们便赶到了。当时我在旁亲眼目睹,那朵琉璃青莲是完整地插入他的心口的,若是偷盗时便已破碎,那他又如何用来刺杀北王呢?”
“确实,目前一切都还只是我的猜测,究竟是与不是,有待证实。”
千灯说着,转向僧侣们,问:“各位法师,北王出事之后,我们发现凶器是琉璃青莲后,立即便来到灵殿内查看镇国圣器的下落,结果发现香案上三圣器全部不翼而飞,只剩了一个空金笼。不知当时金笼你们收置于何处了?”
老和尚答道:“镇国圣器一向收在护国寺库房中,因此虽只剩了空的金笼,但还是以布帛封存包裹好,放回原处了。库房一直深锁,且有专人看护,绝对没人动过。”
“那就请大师遣人将它取过来,让我们仔细看一看金笼,证实我的猜测。”
第四十二章 一石二鸟
护国寺是龟兹镇国大寺,离王宫与灵殿俱不远。不消片刻,结伴同去的两位僧人便协同库僧,将一个锦帛包裹送了过来。
库僧向众人展示了捆扎严实的布包上完整无缺的封泥印,证明金笼自包好入库后便未再打开,待老和尚点头之后,他才将封印划开,解开包裹,露出里面光华灿烂的金笼。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金笼中,但里面的琉璃青莲早已不见,只剩空空如也。
“大唐县主,金笼已送到,不知你所说的证据,在哪里呢?”
千灯毫不迟疑,提起金笼走到光线最亮处,将其侧过来用力拍击笼底。
日光自上头斜照,清晰地映照出金笼那灿烂的金光,以及在拍打中散落的些微细碎光点。
那些光点落在被熏成焦黑的地砖上,被日光照出清清楚楚的光华,正是琉璃的碎末。
薛昔阳脸上那强自维持的镇定终于消失了,眉眼也失去了飞扬神采。
千灯指着那些日光下粲然生辉的细碎琉璃末,道:“看来,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这青莲是在笼中破碎之后,再被盗走的。这也洗清了我的嫌疑——如果我真的如之前猜测的,是在祈福时与人里应外合,将三圣器通过上方窗口转移出去,那么就必定会小心维持圣器的完整,毕竟从上方取走一把琉璃碎片,可比取走一整支青莲难多了。”
在众人点头之际,她又问:“那么薛郎君,若当时殿内最接近琉璃青莲的你,没有动用我所说的手脚、琉璃没有破碎,那这严密封存的金笼之中,何来残留的碎琉璃?”
这突然的喝问,让薛昔阳呆了呆,一时正企图搜索搪塞之词时,只听千灯又道:“灵殿内人多眼杂,你自然不可能像我一样,将卡在金笼缝隙中的所有碎末都拍打干净,只能将肉眼可见的碎片收好。当晚,你们在宫中的内应有一夜时间用鱼胶将青莲碎片粘好,以免被人看出盗取琉璃青莲的手法,等到我与北王约定时间将到,你们便以其行刺了凉亭中的北王,嫁祸于我。”
薛昔阳的声音不再柔曼动人,只显得沉冷僵硬:“县主认为,用鱼胶临时粘起来的琉璃,也能刺死人?”
“因为破碎的,本来就是青琉璃莲花,并不是刺入心口的碧琉璃莲花梗。”千灯逼视着他,清晰明了道,“青莲花瓣薄脆,容易震裂,可花梗却是实心的,比之坚固许多。而且花梗尖锐细长,与莲花断裂分开后,轻易便能从金笼中取出,更能作为利器刺穿心脏!”
侍卫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我就说嘛!我当时看见北王那情形,赶紧带人上前查看,可刚一动遗体,动作幅度也不怎么大,莲花便跌碎了,敢情本来就连接不牢靠啊!”
“而当时,北王遗体被摆靠在凉亭临水的柱子上也是经过精心筹划的。如此一来,琉璃莲花跌落时,定会摔入水中。碎片上使用的鱼胶遇水则融,捞起来后自然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还有一点,事后纵然有人重新拼凑莲花,但琉璃摔在水中后,小碎片难寻,缺少一些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他们在上面所动的手脚便彻底消失,无迹可寻了。”
说着,她抬手拍了拍金笼:“只可惜,你们百密一疏,对自己的手法太过自信,因此留下了这细微的证据,未能清理。”
薛昔阳面色显出一缕惨白,却哪里肯束手就擒,辩解道:“县主又说无凭无据的话了。当日灵殿内鱼龙混杂,我接近过,别人也接近过。而最接近、时间最长的人,则是县主你自己。所以,谁都有机会将其摔碎带走,交给刺杀北王的人,而不是弄个未经证实的、什么笛声震碎琉璃的把戏嫁祸到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