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波涛般强烈的关心,吴玉珠面上笑容更深,挺直的腰杆连连摆动,连带着身体不停点头,像是答应了两人的提议似的,但是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陈茵从母亲的手中接过塑料袋,封面上的字迹清楚写明原来是装肥料的。
她迅速解开封口的绳子,一股浓郁的药香味瞬间从解开的口弥漫开来。
“艾草、青蒿、枳实、枳壳……”
陈茵一边将药材掏出来,一边复述它们的名字。
将两袋的药材全部掏出来,直接摆了满满一桌子。
显然这段时间,吴玉珠除了上学、干家务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全在采摘药材,不然不会有眼前的收获。
意识到这个事实的不止陈茵,吴冬梅刚想说什么,可对上吴玉珠那坚定的目光,她张开的嘴久久吐不出一个字。
因为她知道对于吴玉珠这种性子坚韧且要强的人,即使她们在这里叮嘱,回去之后,吴玉珠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
想到玉珠一家的情况,吴冬梅选择闭口不言。
随即跟着陈茵一起,将所有的药材按照医馆的进价计算清楚。
最后得出结果,半个月下来,吴玉珠的收获一共是三十五元,比起上次还款的数额只差十五块,但这仅仅是半个月的收入。
照这情况看,一个月还上五十块,对于吴玉珠她们一家没什么固定收入的家庭,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十五块!玉珠,你这段时间肯定没闲着。”吴冬梅惊讶地喊出声。
吴玉珠也没想到这些平日里随处可见的“野草,”竟然如此值钱,稚嫩的小脸因为震惊而潮红。
“我…我……”整个人激动地无语伦次,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和他一样震惊的还有吴家人。
虽然陈南鹤是大夫,但是他们家对于中草药的了解并不深,仅限于知道有些特殊的草可以治病。
而陈茵在吴家人面前展示中草药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他们的脑子里并没有草药值钱的念头。
要知道她们在村里生活,一年到头种的粮食勉强够自己吃,仅有极少的部分可以拿出去卖钱。
除此之外,就是家里得鸡鸭、鸡蛋和猪,这就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不然,吴文博也不会跟着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实在是家里挣不到钱,而生活处处都需要钱。
意识到草药十分值钱的那一刻,不少人都将目光转向陈茵身上。
此刻,陈茵并没有时间回应大家的疑问,她看着吴玉珠说:
“玉珠,你这次带来的草药一共值三十五块。这些钱你是想要全部用于还债,还是留一点给自己生活。”
此言一出,吴玉珠激动地连连摆手。
“不不不!我不要,全部还给茵茵姐,我身上还有钱读书和生活。”
“那好,我在你的记账本上注明‘-35,’下次送药材的时候,你要是想留钱读书,可以提前告知。”
“谢谢茵茵姐,我不会不读书的。”
吴玉珠透过陈茵的言语和表现,知道对方看中什么,也在陈茵身上看见了读书的价值,她当然不会放弃。
“那就好。你现在还小,读书才是最主要的任务。明年,我在镇上等你。”
“我一定会来的!”吴玉珠重重点头,许下承诺。
说完还债的事,吴玉珠想起自己在读《神农百草经》时候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忍不住向陈茵投去期待的小眼神。
两人视线对上,看着没有去意的吴玉珠,陈茵似乎是意识到什么,问道:
“玉珠,你还有什么事吗?”
“茵茵姐,《神农百草经》上我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我能不能问问你呀?”
“当然可以。”
随后,在吴家的院子里想起吴玉珠和陈茵一问一答的声音,谈论的内容不仅仅有简单的中药材识别和炮制,竟然连一些药方的配伍都有涉及。
陈茵一边震惊地迎接越来越深入和庞杂的提问,一边欣喜地看着吴玉珠思索的模样。
她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小姑娘记忆力的强大和对药方配伍的理解能力,超出她对这个年纪孩子的印象。
隐隐间,她甚至感觉在吴玉珠的身上看见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只不过,当初的陈茵并没有一个好的引路人。
吴玉珠呢……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只是吴玉珠单方面的提问,陈茵也开始发问,用一个师者的标准对吴玉珠进行考察。
一问一答,把院子里旁听的吴冬梅等人听得两眼发直。
刚刚还在惦记和陈茵说说中药材事情的吴秋丰和安红英,更是忍不住打起哈欠。
意识到两人应该会说很长时间,其他人不得不暂时按捺住内心的想法。
如果不是陈茵眼角余光瞥见天边的圆月,或许两人还会继续说下去。
“今天就到这里,时间不早,再说下去回家就太晚,全奶奶该担心了。”
陈茵思考片刻,还是觉得不安全,提议道:“玉珠,要不要人送你回去?”
“不用不用,我认路,村里的路都走惯了,茵茵姐你不要担心。”
吴玉珠用自己说到发干的嗓子回话,迅速跑开,不给陈茵送人的机会。
陈茵看着几乎是眨眼功夫消失在眼前的小姑娘,无奈摇头。
借着月光,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那是一种发现好苗子的惊喜和满足。
夜已深,陈茵匆匆洗漱入睡。
翌日,又是一个艳阳天。
陈茵起床打五禽戏、洗漱、吃早餐,她刚放下手里的碗,就看到村支书领着一队人马出现在院子门口。
“支书爷爷,您来了。”
“刚刚吃完早饭,时间掐的正正好。我身后这几个就是今天陪你一起去小河村的人,有什么需要拎的、抗的,你只管喊他们。”
吴剩手一抬,站在后面的人纷纷上前一步。
其中他的大孙子——吴玉树,赫然身处其中。
陈茵看了一眼五人组,有男有女,但无一例外都是年轻人,身强体壮,遇到什么事肯定能够站出来。
“还真有。这次我上市里购买药材的时候,把我在村里义诊的事说了。给医馆供应药材的徐老板一听还有这种积德行善的事,当即表示愿意免费供应义诊所耗费的一半药材。”
“我特意要了一些村里采不到的药,全部都带来了,需要麻烦大家一起带去小河村。”
说话间,陈茵手指着堂屋桌上堆积的药材示意。
吴剩一听,竟然还有这种好事,惊喜地喊出声:
“这位徐老板可真是为大善人!我们周围这些村子里可算是有福了。”
虽然此次义诊不涉及他们青山村,但他还是对徐廷表示感谢。
其他人也与有荣焉地露出感激的眼神。
前往小河村的路上,甚至有的人还为谁可以抱着免费的药材相争,把陈茵看得不知所措。
最后还是一众提议轮流,才将这个小矛盾解除。
小河村村部。
自打昨日吴玉树前往小河村告知村长今天九点开始义诊后,杨村长就没有闲着。
他除了在村里的大喇叭通知这个好消息,还一家一家地亲自同志,务必让村里人不要错过这种难得的大好事。
这不?一听本村也有义诊,早就从青山村亲戚口中打听到消息的村民们,哪里还忍得住躁动的心情,纷纷聚集在一起诉说心中的激动。
随之,陈茵义诊的消息瞬间在全村传扬开来。
有些人家为了抢在第一个看诊,直接连夜在村里安排的义诊位置——村部大门早早等候。
杨村长一大早看见被紧紧围住的村部,差点被吓得心从嗓子眼跳出来。
仔细一看,原来是熟悉的村民,立即合住嘴巴。
不用想,他也知道大家打的是什么主意,也没说什么,随意摆摆手,让众人给自己让出一条道,先进去准备。
“还有!别把村部挤的一点空隙都没有,人家陈大夫来的时候,走哪里?”
此言一出,意识到自己太过激动的村民们默默缩小身形,让开出一条通往村部一侧小路。
随着日头缓缓在青山间显露真容,大地温度上升。
站了快四五个小时的村民们有些扛不住了
,脑袋频频在村部和身后的路来回打转。
“陈大夫怎么还没来呀?是不是要我们派人去接接?”
“该不会是青山村的人不愿意放走陈大夫吧?”
“不可能。昨天青山村的人特意来村里通知,他们要敢干这种不要脸的事,往后还好意思见面?”
“义诊的时间是九点,现在才八点多,还有的等。”
话音刚落,翘首以盼的小河村村民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团黑影靠近。
“诶诶诶!你们看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