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陈大夫来了!”
声音还没从嗓子里吐完,激动的村民们瞬间朝着陈茵几人所在的位置一拥而上,只留下说话的站在原地,喃喃自语,“看起来好像来的不只陈大夫一个人。”
很快,迎接的村民们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看着站在唯一陌生面孔身后的青山村村民们,有人忍不住发出疑问。
“玉树,怎么你们也跟着来了?”
吴玉树清楚众人的疑惑,面不改色,义正言辞地说:
“当然是保护我们村的陈大夫,顺便给义诊搬药材。”
此言一出,顿时把小河村的村民说的心里不是滋味。
“都是乡里乡亲的,两个村走路也就半个多小时,哪里还用得上人专门保护?”
“该不会是你们村不想给陈大夫给我们村看病吧?”
一时间怀疑的眼神在吴玉树几人身上游离,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
见状,陈茵连忙站出来,双手不停往下压,示意大家冷静一下。
“大家别乱想,支书爷爷特别支持我来小河村义诊,安排人手,主要是帮忙搬运药材和辅助治疗。至于保护,实在是最近在镇上看诊的时候,遇到不少事,支书爷爷担心我,顺带安排的。”
闻言,小河村的人身体里的怒火顿时熄灭,关切地问:
“怎么镇上还有闹事的呢?”
“肯定是被诊断出的病不如意呗。”
“我看是镇上的人斤斤计较,陈大夫的医术谁不知道?一等一的好,肯定是镇上的人找事。”
……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镇上居民不好的一面,浑然忘记了原本的目的。
此时,听到陈茵到达消息的杨村长,刚从人群中挤出来。
“大家别挤在一块,把道让出来,马上就要到九点了,你们不准备看病了吗?”
一说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即让开一条足够两人同行的小道。
随即,陈茵跟在杨村长身后,领着吴玉树几人,快速朝着村部靠近。
不一会儿,杨村长就领着几人到村里平日里开会用的屋子。
屋子不大,也就十五个平方,屋内仅有一张长桌和七把椅子,两扇门一开,屋内的一切一览无余。
“陈大夫,你看看这间屋子用作诊室怎么样?我听老吴说,你看诊需要桌椅,最好还要能遮阴。”
陈茵打量眼前光洁如新的屋子,满意地点点头。
“非常好,劳累杨村长你们打扫了。”
杨村长没想到陈茵如此客气,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连带着胡子一起抖动。
“哈哈哈!陈大夫你满意就好。”
“那今天义诊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陈茵点点头说。
中医看诊,身上带着药箱即可,随时随地没有障碍。
随即,她将身上背的药包取下。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她并未将包里的银针取出,仅仅在桌上摆放脉枕,准备看诊。
开始前,陈茵忽然想起上次在村里义诊的经历,转头看向身后的吴玉树。
“玉树哥,还请你帮忙给排队的村民们发号看诊,避免大家每次都来排队,耽误时间不说,天热,大家的身体也容易出问题。”
“还有,如果是危急重症,性命危急的,直接让人来喊我上门看诊,别耽误病情。”
“诶!快快快!一起动手。”
吴玉树对上次的安排非常喜欢,当即嘱咐大家做事。
忽然想起来时根本没带什么纸张,立即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杨村长。
“杨爷爷,我们没带纸,不知道你们村能不能提供一些?”
“当然可以!”
吴玉珠的语气,顿时把杨村长气的吹胡子瞪眼。
头一扭,立即从隔壁的村部办公室将纸和笔取来,递给吴玉树几人。
至于他自己,则是去到人群中,把陈茵的安排告知村民们。
“好!陈大夫不只是医术高明,脑子也好使。这样一来,就没必要一直排队,耽误时间。”
“陈大夫医术好,脑子自然也聪明,还用得着你说?”
“为什么这么好的大夫就不是我们村的人呢?要不然现在周围十里八乡羡慕的就是我们村了。”
此言一出,顿时将村民们激动的热情浇灭。
谁说他们村走出去的人没有学医的?可那人还记得他们村是谁吗?
没对比不明显,一对比,自家村里走出去的人真的是忘恩负义。
果然,教导孩子不只是要有出息,还要感恩才行。
杨村长知道大家想起了谁,顿时高举一只手,出声打断众人的思绪。
“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还不快点排队?这可是关系到你们什么时候能看上病的大事,难不成有些人身上的病想要多挨点时间?”
话音未落,才沉寂的人群霎时间躁动起来。
你推我攘,各种吵闹声不绝于耳,为的仅仅是一个位置。
杨村长看了一眼熟悉的场景,心中的忧愁消散不少。
趁此机会,他还将陈茵嘱咐的另一件事道出。
“吴曼、刘成……杨启航,你们这几家,家里有起不来身的病人的。要是急着看病的话,现在就去和陈大夫商量一下,看看上门看诊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合适。”
被喊道名字的人纷纷从人群中挤出来,没想到自家竟然还有这种光明正大插队的机会,脸上得意的笑容根本无处掩藏。
看着杨村长摆手的动作,几人纷纷往诊室的方向走,除了杨启航家的。
站在旁边的村民看着没动静的杨启航夫妻,忍不住好奇地问出声:
“航子,你们俩怎么不去给你妈插队?我没记错的话,你妈也躺在床上有不少时间了吧?”
闻言,杨启航脸上的笑容差点维持不住,他咬着牙齿说:
“和叔你说的一样,反正我妈的病,市里的大医院都说没得救了。躺在床上也就那样,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事,不用排在前面挤占大家看诊的时间,晚一点也没事。”
“哎呦!航子你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
“老话说得好:树大自然直。航子肯定会越来越有出息。”
“哈哈哈!叔伯们客气了。”
这一刻,杨启航的笑容是真心实意的,高傲地抬起下巴,得意地瞥了一眼匆匆从诊室里出来的吴曼几人。
所有琐事安排妥当,小河村第一日的义诊,正式开始。
陈茵看着第一个走进诊室的病人,语气温和地说:“叔,请坐。”
“诶,陈大夫。”
杨先勇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眼前比自己孩子还要年轻的大夫,他年近五十,是女儿扶着一起进来的。
吴玉树有眼色地迅速将一旁的椅子放过去,让两人一起坐下。
随即,陈茵开始问诊。
“叔你的姓名、年龄是?”
“我爸叫杨先勇,今年四十九岁。”陪在身侧的杨梅帮着父亲回答。
对此,陈茵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继续追问道:“患者是什么地方不舒服呢?”
“我爸他……”
杨梅的话还没说完,立即被陈茵坐直的身体和抬起的手制止。
“
我问的是患者,身体是什么感觉,只有患者自己最清楚,家属你不用帮忙。”
一听这话,杨梅非常担心自己犯了大夫的忌讳,立即站起身,对着陈茵的方向连连鞠躬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
“陈大夫,我就是太担心我爸了。”
因为父亲肩上的疼痛并不是第一次,而是长期形成的病痛,但老一辈不舍得钱,不愿上医院看病。
现在好不容易遇上好大夫来村里义诊,杨梅不想因为自己的鲁莽耽误父亲的病情。
杨先勇也在一旁急的连连摆手解释,可惜他肩周疼痛,动作受限,配上不会说话的嘴巴,现场的气氛看起来有些紧张。
陈茵意识到病人是误会了,当即出声解释。
“两位不用着急,我就是提醒一下。先落座,杨叔,你把你哪里不舒服,如实说出来即可,我才好为你诊断。”
两人看了看陈茵认真的眼神,对视一眼,缓缓落座。
这次是杨先勇开口说话,他抬起左手指了指右肩的部位。
“前些天上山砍柴,扛了点柴火,现在有点动不了。”
说着,他尝试性地抬起右手,还没抬到胸前,胳膊就已经无法移动,额头上如同黄豆粒般大小的冷汗,一颗颗地冒出来。
意识到情况严重,陈茵立即出声打断对方的动作。
“好好好!杨叔,可以放下了。”
放下手臂时,杨先勇下意识地长吐一口气,顿时浑身松快。
杨梅担忧地用袖子给父亲擦汗,焦急的快要哭出声。
“陈大夫,我爸这个病还能不能治?我爸伤的是右手,年纪还不到五十,要是不能用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