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搞钱呢?夏芜略一思索,找到一个电话号码,拨打出去。
“喂,卢先生吗?”
“山上的杏子熟了,有一批品质特别好的,放古代都能进贡给皇帝的那一种品质,你看你有没有兴趣呢?”
“好,等我摘几个给你寄过去,你尝尝看,绝对包你满意。”
挂断电话,夏芜跳下斗车,果林里两小只像是发现了什么,汪汪叫个不停,夏芜走过去扒开叶子,摘下大黄杏,不一会的功夫,她被两小只带着找到五个杏,自己吃一个,两小只分吃一个,剩下的带回去给家里人吃。
等过两天杏子再熟多些再给卢元寄吧。
“杨明月,下节课我们班上体育课,你把你饭盒给我吧,我一下课就先去食堂给你打饭,今天一窗口卖的有汉堡呢!”
上午第三节刚下课,杨明月靠窗坐着,窗户边突然出现一个男孩,这人名叫杨哲凯,没分班之前和杨明月是同桌,后来考试分班,他成绩差,就被分到了二班。
以前做同桌的时候,杨哲凯跑得快,每次都是他帮杨明月打饭,分班后他也经常帮杨明月。
杨明月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这次……
“我不想吃汉堡,我要吃三窗的饭,你帮我打三窗的饭,饭卡给你。”
杨明月把自己的饭卡和饭盒从窗户递给杨哲凯。
杨哲凯不理解,汉堡多好吃啊,干嘛不吃汉堡呢,可他都没来得及问出口,就有女生叫杨明月一起去上厕所,根本没空理他。
上课铃声响了,操场就在食堂旁边,板栗的学生早早把饭盒带着,放在花园池子边或者乒乓球台上。
杨哲凯还特意把自己的饭盒放下面,给杨明月的饭盒垫着,免得弄脏了。
体育课要跑步,还要做蛙跳,学运球,最后三分钟,体育老师总算放过他们,让大家自由活动。
杨哲凯就等这句话呢,跑到水池边先洗手洗脸,随便在身上擦干,拿起两个饭盒就往食堂冲。
上体育的不止他们一个班,其他班下课还早一些,承包一号窗口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会整花活,在学校食堂窗口卖烧烤,卖奶茶,每次还会提前用小黑板预告明天的菜品,学生都知道今天一号窗口有汉堡吃。
不出所料的,一号窗口前面已经排起对,站着十来个学生。
杨哲凯可惜地看一眼,看一眼食堂挂的时钟,快下课了。
这时候先排一号窗口的话,那些牲口一下课就往食堂冲,杨明月肯定要等急了。
他毅然决然地跑去三号窗口,先给杨明月打饭,打完了再去一号窗口给自己买汉堡。
“我去!三号窗口人怎么比一号窗口还多?”
三口窗口排了起码有二十个人,跑的真快啊,早知道不洗手了。
可要是杨明月知道他不洗手就给她打饭,肯定又嫌弃他。
杨哲凯刚站到队伍后面,放学铃声就响了。
一分钟后,有人跑到食堂门口,两分钟后,三个窗口前面都排起了长队。
镇一中实行分批吃饭,这个月是六年级和七年级先用餐,以免食堂太拥挤。
总算轮到杨哲凯,窗口是开放的,灯光很亮,三个大铁盆里满满都是菜,闻着还挺香,他把饭盒一递过去,打饭的光头老头刷刷刷舀好三样菜,把饭盒还给他。
过程手都没抖,所以饭盒里放的满满当当。
土豆丝,丝瓜炒蛋,还有红烧肉,其中红烧肉颜色鲜亮,看着无比诱人,杨哲凯肚子饿的咕咕叫,嘴里也不断分泌口水。
两份饭打好,他赶紧跑去班里固定餐位找杨明月。
此时,他看见三号窗口前面的队伍都排到食堂门口了,不由得又是一句:“woc!”
幸好他这节上体育课。
不然杨明月肯定吃不到饭了。
第88章 连锁反应
东华镇一中的校长名叫肖振华,今年四十八岁,身高一米七多,个头精瘦,最爱穿polo衫掖到西装裤里,他腰间挂着一串钥匙,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正是学生吃饭的时候,他拿着饭盒就进来了,也不急着打菜,走到餐桌旁探着头看学生们吃饭。
“校长好!”
“肖校长好!”
“同学们好,你们今天都吃的什么饭菜啊?”
别看肖振华才来不久,学校里的学生都很喜欢他。
没办法,一来是肖振华长的很权威,比较帅,二来是他真办事啊,刚到学校就发火把之前校长的亲戚从食堂撤走,又招标来新的食堂窗口,承包人盈亏自负,在卫生和口味上都比以前好太多了。
味道好也就算了,学生吃饭也比以前要便宜。
肖振华开大会时讲过,国家给义务教育有饭补,以前的校长哪里说过这些哦,估计钱都进自个腰包了。可肖振华呢,人家直接跟学生明白讲,国家有饭补,一部分直接补贴给食堂窗口,降菜价,另一部分就用来给学生蒸米饭蒸馒头,吃主食不要钱,学生只要打一份菜,就能敞开肚子吃白米饭。
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饿死老子,一学校两三千个学生,都是在发育身体的青春期,吃起饭来跟饿久的猪一样,没完没了的。
以前学校食堂不包主食,学生想吃就得付钱,窗口蒸的米饭都是不知放了多少年的陈米,都生虫了还能煮给学生吃,吃到蛋白质还算好的,惨的是吃到小石头,直接给人牙都硌掉。
现在好了,学校食堂看起来窗明几净,窗口就跟讨皇上欢心的妃子一样,干净是必须的,味道好是一定的,价格还很公道。
以前一中的学生最怕吃饭,生怕吃到什么刺激心脏的东西,现在一中的学生最盼着吃饭,就想看能吃到什么好东西。
所以学生们喜欢肖振华。
除了在吃的方面让学生龙心大悦,肖振华还很好说话,和蔼可亲的,和学生说话也不摆官腔。他在大会上跟学生们讲大白话,“我跟你们说句真话”是他的口头禅,说了太多遍,就有学生叫他“说真话”,方言读起来就跟肖振华听起来差不多。
肖振华知道,也不生气,还跟人说他就爱说真话。
这会他一问学生吃的是什么,学生恨不得让他尝尝自己饭碗里的菜。
“校长!你去吃一号窗口,今天有汉堡呢!”
“什么汉堡啊?”
“就是这个!肯德基里面的那种汉堡!”
学生举起碗让他看。
东华镇这样的小地方是没有肯德基的,西式快餐店只有一家,很多学生都没吃过,就是吃,一个月也就吃那么一两次,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
结果呢,学校窗口直接给他们做汉堡了,对于这些没去过大城市的小镇学生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惊喜啊。
“我看看,”肖振华说着,仔细看来汉堡里面夹的东西,有菜,有番茄片,有沙拉酱,还有一片看不出是什么材料的肉片,“好吃吗?”
他问学生。
“好吃!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汉堡呢!”
肖振华笑了,摸摸学生的头,“好吃就行,吃一个汉堡能填饱肚子吗?一会儿再吃点米饭,打份菜。”
“对,汉堡根本吃不饱,我又去三号窗口打的菜,校长,你别听他的吃汉堡,听我的,三号窗口的菜是最好吃的!”
学生大肆吹捧,引起肖振华好奇,“三号窗口做的啥菜?”
“红烧肉!你看,满满一大勺呢!还有丝瓜炒蛋,我说我不喜欢吃丝瓜,非给我舀,让我尝尝,你们谁吃丝瓜?我不吃!”
“我吃我吃!”
学生们交换着菜,丝瓜被要走之后,学生咬一口汉堡,吃一口丝瓜,然后就跟发现新大陆似的,“这样好像更好吃了!”
“真的吗?给我也加点丝瓜尝尝!”
小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的快,在肖振华眼皮底下玩起花样来,肖振华也不气,笑眯眯的,想到自己小时候和同学们分方便面调料包的场景了。
他拿着碗在食堂转悠了一圈,看孩子们吃的香喷喷,基本没人剩饭菜,心里十分满意。
果然当初先拿食堂开刀是对的。
学校吃饭分两轮,一轮是半小时。
东华镇一中承担着附近三个镇的适龄学生读书,人数多,可校园并不算大,学校宿舍还有食堂都很老旧,本来是要扩建的,学校附近的地都批好了,碍于前任校长做的那些事,该盖的新楼一直没盖起来,学生们吃饭也只能挤在这个小食堂里。
每天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吃完饭,起码要一个多小时。
钱没到位,肖振华就是想盖个更大的食堂,也有心无力。
他一边想着工作,一边走到人最多的三号食堂,一号窗口的汉堡已经卖完了,第二批学生只能望堡兴叹。
年轻小夫妻搞得花样挺多,可有些不太适合学生,一个汉堡份量挺大,吃完却不够学生挺到吃晚饭,尝尝新鲜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