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外面陆陆续续还有老人来,不是所有老人都要接送,能自己走的,干完家里的活就来了。
吃完饭,老人们自觉搬起凳子开始干今天的活,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这些现摘回来的蔬菜,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捡去黄叶坏叶,再过秤,打包。
老人们干活慢,有人拿出收音机放起音乐,有人坐在一堆聊起家常。
镜头如实记录着。
在蒸煮豆浆的烟雾之中,画面再次变幻。
来到更早的时间点,才四五点,天还没彻底亮起,丘兰穿好衣服从屋里走出来,给一对双胞胎儿女盖好被子,她打井水洗把脸,拍一拍,梳好头发,骑着电瓶车出门。
丘兰的目的地是雁头山的菜园子,她今天任务很重,要摘很多菜,要给镇上的中学发菜,还有网友们购买的蔬菜包,必须要起的早。
像她一样的摘菜女工还有六七个,到菜地里,丘兰算来的晚的,和人打过招呼,确认已经摘的菜的份量,丘兰到另一边菜地开始干活。
女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聊起自家的孩子,说起成绩,说起健康,又说起今晚的烧烤晚会,孩子们都很期待。
……
前二十分钟,拍的是杨沟村部分村民的日常,正是这些平凡的镜头,构成所有人的一天。
摘菜女工的天亮了,然后天又黑了,水井小院灯火通明,白日劳累了一天的村民齐聚小院,院子里烟火气浓厚。
在烧烤炉边烤串的,摆放桌子的,提饮料的,炒菜的,大家忙中有序,接着,一道道菜被送上长桌,老人们被年轻人搀扶着坐到桌边。
晚宴开始了,美食,欢笑,盈溢整个小院,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当年逾古稀的老人拉起乐器,人群自觉变得安静,仔细聆听时,手机里只有老人古朴的声音,一道又一道的乐曲,由村民们自发地演唱。
夏日的烟火在锅膛里爆开,却又在这群热情似火的农村人身上延伸,绽放,闪光。
镜头向上,不断向上,漆黑的夜,深沉的大山,欢闹的人们,国泰民安。
宛如一部电影般的长视频缓缓落幕,屏幕黑了,但声音还在继续。
“你为什么要回来,在大城市不好吗?”
杨书桦的声音响起,轻松道:“嘿,好啊,当然好,可是大城市里没我的家。”
“你不后悔回来吗?从原来坐办公室,到现在干零工,会不会有人说你书白读了?”
“你怎么这么说哥,是不是小龙虾吃多,汞中毒傻了?”看不见的地方,杨书桦一把揉乱赵静的头发,“日子是自己的,谁爱说谁说吧,你看看现在,多快乐啊!”
视频停留在那句快乐的点评,戛然而止。
视频里的人是快乐了,可观看的网友却怅然若失,这就没了?
看之前,他们觉得五十六分钟有点长,看之后:居然只有五十六分钟吗?一整天可是有二十四小时呢!
夏夏你快把视频时长都给我吐出来啊!
怎么这么有意思!
杨沟村绝对是世外桃源吧?
可一些网友也有疑惑。
有人在评论区里问:“没看懂,那些老人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折腾他们去干活吗?一天给多少工资啊?在家跳跳广场舞不好吗?”
很快就有人发表长评回复他:“?先扣个问号你自己理解。我作为一个去过杨沟村游玩三次的人来回答你,首先,这些老人家平均年龄应该在六十五岁左右,他们都是农民,没有退休工资,杨沟村只有村委会门口的一片空地有路灯,其他地方一片漆黑,怎么跳广场舞?甚至这里面还有坐轮椅的老人,他们不跳广场舞是因为不喜欢吗?”
“其次,不是折腾他们去干活,是博主夏夏好心,给这些儿孙不在家的留守老人提供三餐,老人们为了回报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老人乐意,夏夏乐意。视频里开车送这些老人家的男人你看见了吧?那是他们村书记,村书记都支持。”
“最后,作为一个去玩过三次的网友,真心推荐大家都去杨沟村逛一逛!除了没有民宿酒店,住宿不方便以外,其他都很好!人好!景好!吃的也好!如果你想象不到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去杨沟村吧,你就知道了!”
这条长评被顶了上去,点赞量迅速增加,几乎和夏芜视频的点赞量持平。
很多网友发表自己的看个,有支持这条解释的,也有人更加疑惑,发表长评的网友几乎是有问必回。
当然,也一样一些人注意点不一样。
“有没有人知道视频里老人家唱的曲子叫什么?我都听哭了,反复拉进度条去听谁懂啊!”
“我也是!等我做个纯享版发出来!天天听!”
“坐等纯享版!”
“我去,这是哪个地方,这么多野生小龙虾,钓的看着爽死了,我已经按捺不住饥渴的心,地址速来!”
“我建议钓鱼佬都去杨沟村旅游!鱼超多!超好吃!而且不会空军!”
“不会空军?”吕国栋此时也在看视频,被老婆沈乐言影响的,他们之前带一双儿女去杨沟村玩一次,回来后儿子性格都好很多,于是夫妻二人双双入坑夏夏的视频。
夫妻两个打算等放暑假去东华镇租个房,在那边住着玩一段时间,暂时去不了的日子就只能看视频解解馋。
看到网友说在杨沟村钓鱼不会空军,吕国栋都气笑了,那他那天钓的是什么?寂寞吗?
不管怎么样,不同的人看这条视频有不同的收获,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等夏芜醒来时,后台已经清不完了,清完就有新的红点点跳出来。
她不再管它,只要播放量达到,她只管收钱就是了。
村里又开始开荒,夏芜也不甘示弱,山上没有利用起来的地还很多,随时都可以补种蔬菜。
不过她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山上即将大批成熟的水果上。
枇杷已经熟了,这可是好东西,夏芜没有大规模售卖,打算留着自己吃一部分,剩下的吃不完就熬成枇杷膏。
从去年开始,山上的枇杷就起了大作用,从枇杷叶到枇杷蜜,哪里都好,杨老爷子就觉得好玩意可以入药,让夏芜给他留一些,熬成枇杷膏以应对不时之需。
山上就十几棵枇杷树,还是前任山主留下的,结的果子不是特别多,熬成膏就更不够了。
但是杏子不一样啊,夏芜种的三四十棵杏树,每棵树至少结果一二百枚,枝头挂满黄澄澄的杏,这些杏树年份大,主干孱弱,怕被压弯,夏芜不得不让人把杏枝撑起来。
就在她忙活现实生活里的琐事时,她的那条长视频,还在以飓风席卷的速度,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影响。
第102章 我想搞个大新闻
最先出圈的是赵三爷拉唱的歌曲,被热心网友单独截下来发纯享视频,标明来源,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就有四五十万点赞。
而这条视频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点赞,是因为评论区里有很多搞音乐的,最先是一个名叫李铭建的歌手在下面用自己的账号询问博主能否要纯享音源,他还想知道赵三爷是否还健在,能不能去采风。
这个李铭建出名比较早,有好几首传唱度超级高的歌,属于人不红歌红的类型,前两年他参加一档音乐节目,在里面当了两季导师,节目火了之后导师位置被人空降抢走,这事还闹得沸沸扬扬,算是娱乐圈比较大的新闻了。
李铭建为人低调,这么多年一直做慈善,被网友扒出来后,大家都为他打抱不平,也因此时隔多年后,李铭建重新翻红,开通快抖账号后粉丝激增,而他年过四十,人也越来越活跃,经常沉迷网络热梗跟粉丝交流……
从妈妈粉到少女粉,作为中年大叔的李铭建粉丝群体跨度还挺大。
他用5g网冲浪,经常刷快抖,刷到网友发的纯享音乐纯属偶然。
本来下意识就要刷走,看到标题是“七十三岁的流浪歌者演唱《妈妈的吻》”,又重新回来,耐着性子听下来。
前面是十秒漫长的白噪音,李铭建听出来有很多人在四周,用的不是专业的收音道具,所以听起来有些失真嘈杂,也因此格外真实。
旋律起来,李铭建的眉头一下子皱起,仔细看着手机里的老人,他作为一个搞音乐的,平时见过不少乐器,但老人家手里的乐器,他总觉得眼熟,但又对不上号。
乐器很特别,可能是老人家自制的,民间有很多音乐人都会自制乐器,尤其是老一辈的,不过这些乐器没有普及性,很多都没有流传下来。
比起乐器,更让李铭建感动的,则是老人的嗓音,沙哑的嗓音不算动听,但那声音里蕴含的感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在深情地歌唱着母亲。
他的母亲应该不在人世了吧?
也许很早就离开了他。
但人类从不会因为母亲的死亡而停止歌唱、思念母亲,这是人最初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