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直接不理我了!”杨书桦人快疯了,恨不得找棵树撞撞脑袋,他绝对是被村里那些大娘给说迷糊了,居然真敢打赵静主意。
兔子都还知道不吃窝边草呢,他怎么敢的啊!
要不就说刚才鬼上身了吧?
杨书桦打开消息框,忐忑地打字:“我说我刚才鬼上身了你信……”
“行啊,吃什么,国恩叔家的烧烤摊怎么样?刚好我有点想吃小龙虾了,我请你吧。”
他消息还没打完,赵静就给他回了消息,看起来她不仅不介意,似乎还挺乐意?
不对不对,杨书桦你个普信男,别自恋,说不定赵静压根没往那方面想,人家就是单纯想吃小龙虾了。
对,一定是这样。
约了晚上七点半去吃小龙虾,赵静在山上忙完,赶早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一条半身裙,搭配短袖,对着镜子照来照去,还挺好看,就是她有点晒黑了,裙子是蓝色的,更显黑。
不对,她今天上班穿的不是这件衣服,万一杨书桦看出来了怎么办?
纠结半天,赵静还是换了身衣服,一身米白色的连衣裙。
她出门,李红丽问她:“这么晚了你还去哪?”
赵静道:“出去吃饭。”
“你不在家吃?你爸下网抓了小龙虾,你不是一直想吃吗?今晚给你做。”
杨国恩的烧烤摊生意挺好的,虽然这段时间雁头山不接待外来游客,但村里的山大家都能爬,郝堂村的荷花也长出花苞,有开的迹象,附近来玩的人还挺多。
下午两三点杨国恩就开始摆摊,他做的烧烤味美价廉,很受欢迎,每天需要的小龙虾和田螺数量激增,光靠他自己捞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了。
赵静她爸赵树华和杨国恩关系不错,两个人商量好,赵树华摸小龙虾和田螺,卖给杨国恩,多少也能挣点。
赵静想吃小龙虾,早晨她爸特意自留了几斤,打算晚上自己家做着吃呢。
赵静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一拍脑门,“要不明天再吃吧?”
她也不说是去干嘛,李红丽看她换了衣服,好像还涂了口红,有些奇怪:“你这丫头该不会是跟人约会吧?谁?还是杨四叔的孙子吗?”
一下子把赵静闹个大红脸,“妈,你快别说了!
李红丽不仅要说,说的还多呢。
“你个鬼丫头,都这么久了还惦记人家啊?写情书又不敢给人家,还往家里树底下埋,他约你的还是你主动的?”
赵静一下子回想起自己十二三岁时做的蠢事,脸都红透了。
当初她给杨书桦写情书,压根不敢送出去,偷偷往家里树根边埋,被她弟赵亮挖出来拿给爸妈看。
赵树华开玩笑,说找谁也不能找杨书桦,他俩名字听起来太像了,两个人走村里,有人喊一嗓子都分不清是在喊谁,万一以后成了一家人,那可就麻烦了。
那封情书最后无疾而终,赵静没送给杨书桦,两个人渐行渐远。
如果不是现在两个人都在家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估计赵静也不会再提起这件事。
说笑归说笑,赵静也是个大姑娘了,李红丽没有拦着她,让她早点去早点回来。
赵静出门没多久,赵树华就回来了,他在郝堂村干工地,估计过不几天就要在雁头山上干,那边的活快干完了。
他蹲在井池边洗脸,边洗边说:“刚才看到小静出村了,问她也不说去哪,跟你说了没?”
李红丽抿嘴一笑,“你闺女去约会了,还记得她那时候给人写情书是写给谁的不?”
“杨树林?”赵树华一下子就知道老婆说的是谁,然后愣住了,“他俩啥时候又搅和一起了?”
“什么叫搅和一起,八字都没一撇呢。我跟你说,这事你可别拦着,我看杨树林就挺好的,都是一个村,离家近,以后有什么事喊一声就行。再说了,现在夏芜办什么公司,小静和他都在公司上班,有那什么五险一金,工资也不低,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这样的好事!”
李红丽越想越美,前段时间她还发愁呢,闺女的工作是顺心了,可就是在村里不好找对象。
结果人杨树林就回来了。
还是她闺女打小就惦记着的人。
赵树华不满道:“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拦他俩干什么,要是真能成,闺女也不用走远,还能在家住。”
以前他是怕闺女伤心,才故意拿两人的姓名说事。
赵树华冲干净脚上的灰,让李红丽今晚别弄小龙虾了,“留着吧,明天小亮放假回来,再做给他俩吃。”
“嘿,早知道今早都卖给国恩了,还能多挣点,这下好了,闺女去吃一顿又让他给挣回去了!”赵树华开玩笑道。
杨书桦在路口等到赵静,赵静斯斯文文地跟他说:“等很久了吧?我刚从山上回家,耽误了点时间。”
挠挠头,杨书桦说:“没有,我也刚从郝堂村回来,身上的衣服都没换。”
他撒谎。
其实他是跑回来的,先回家洗澡换了衣服又赶紧到路口等着。
“那就好,咱们走吧。”
赵静表面淡定,其实内心早已打起了鼓,天边晚霞由粉红变为深红,晚风徐徐。
第118章 养水牛咯
夏芜还不知道自己俩员工即将谈起恋爱,她一心扑在三农网上,想找个靠谱的卖家买几十头水牛回来。
杨国峰在当地帮她打听了,当地没有水牛养殖大户,毕竟水牛体型太大,除了耕地产奶以外,当地人基本不吃水牛肉,养殖成本高,回报率低。
很多人养黄牛都不养水牛。
不过他们这里历来都养水牛,种水稻的地方,有些靠山脚犄角旮旯的地方不方便器械化耕作,水牛还是耕地的主力。
夏芜无奈,只能自己想办法购买水牛,她三农网的论坛上有水牛养殖大户,但夏芜考虑到运输成本,就想着优先在本地买牛种,当地买不了再考虑从网上联系卖家。
三农网有个论坛,作为官方牵头打造的三农交流论坛,在这里上网都是实名制的。
夏芜的ID名就是她身份证上的名字,杨夏芜。
论坛是积分制,在里面发帖或是回答别人的帖子,都有概率拿到积分。
夏芜一开始压根没有积分,靠签到和浏览别人的帖子,才变成一级的菜鸟,不过在论坛混了小半年,她已经对里面的门道轻车熟路。
夏芜在里面买过蓝莓苗,据说论坛里有很多养殖种植户,还有农业大学的学生和专家教授。
登录三农网,夏芜发帖:“想买四十到五十头适龄产奶的水牛,有没有合适的渠道能推荐下?”
江寻今年28岁,博士在读中,和很多博士都一样大好前途的刻板印象不同,他就读的是生态学,并且十分头铁地一路从大学读到博士。
坏消息是哪怕读到博士,他也不可能找到年薪很高的工作;坏消息是,他都读到博士了,已经自然而然融入生态学这个不大的圈子,并且不愁找到能裹住吃喝的工作。
江寻有个爱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逛三农网,论坛上汇聚着天南海北的三农人,论坛里发的帖子千奇百怪,很多时候,江寻都能敏锐地从这些帖子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他曾经在一个帖子中,找到了消失已久的中华凤头燕鸥的踪迹;也曾在农民的低头,发现会造成严重物种入侵的植物,及时将其消灭在摇篮里。
生态学是个大门类,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等,既和环境息息相关,也和千万人的生活离不开关系。
江寻还有点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他并不是为了就业坚持读博,他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发自内心热爱,所以闲暇时间的爱好,也都多少和专业有点关系。
一如既往地浏览帖子,很快,他就被论坛里最热门的一条帖子给吸引到了,有人想买水牛,而且是适龄产奶的水牛。
四十到五十头,已经算是中小型养殖规格了,这么多头牛买下来起码要七八十万。
论坛里存在交易行为,由于是实名制上网,这里的交易反倒比很多购物软件都要可靠,将近一百万的生意,在论坛算是不小的体量了。
很多人点进帖子,也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要养这么多头水牛。
“帖主要买这么多产奶水牛干什么?水牛产奶量不如奶牛,四五十头听起来多,但也产奶量有限,我看帖主等级才三级,作为一个养牛大户友情提醒一下,别冲动,这些钱不是小数目。”
“买水牛产奶不如直接买奶牛,我这里有一批适龄奶牛可以满足帖主的需求,价格也比水牛低,帖主要不要考虑一下?”
“帖主是哪里人?养水牛的场地有吗?水牛和奶牛不一样,不能一直关在养殖场里。”
江寻从头到尾把帖子看完,只有网友的回复,不见帖主的身影,难不成是故意发帖子钓鱼,想遛人?
他点开夏芜的头像,查看她的信息,发现她的定位在桐市,桐市江流湖泊多,属于水稻种植区,当地人确实比较习惯养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