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_裳星河【完结+番外】(163)

  他回答的太快了,王月霞都觉得这男人是不是有病,或者有别的圈套。

  可王月霞没别的办法。

  杨大懒家里有地,村里有渠道卖菜,听说光那几亩地侍弄好了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块。

  王月霞还跟杨大懒立了字据,两个人暂时不扯证,先过一段时间看看。

  就这样,她带着孩子和婆婆住到杨沟村。

  杨大懒的妈生病,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床上躺着,王月霞从伺候一个老人变成伺候两个老人,可总算不用去砖厂干活,杨大懒不像别人说的那么懒,他干活挺勤快的,他们村里有个叫夏芜的姑娘包山头,山上挺多活需要人干,杨大懒就给她打打散工,一个月下来起码有个三千多块钱工资。

  再加上有人到他们村里买菜,杨大懒种了两亩菜地,每个月也能挣一千块钱。

  比王月霞在砖厂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挣太多了。

  而且跟杨大懒在一起后,王月霞才发现杨大懒这人真挺好的,没骗她,对她三个孩子又好又知道保持距离感,对她婆婆也从不说啥。

  王月霞下定决心和他好好过日子,光靠杨大懒一个人干活也不容易,王月霞也想在村里找点活干。

  她求石红娘帮她找事,石红娘去给夏芜求情,还真给她找到事情做了。

  她和杨大懒虽然没扯证,但她嫁过来那天办了酒席,酒席上的饭菜都是王月霞亲自烧的,夏芜吃中她做的饭,特意给她找了个厨子在活,在山上给人做饭,做的是大锅饭,有点累,但工资高啊。

  夏芜给她开三千块钱的工资,一开始一天只有两顿饭,后来加到三顿,还给她涨工资了。

  再后来,夏芜山头上的果子吃不完,摘回来要熬成果酱,王月霞主动揽下这活。

  她一开始是有意报答夏芜,也没打算再要多余的工钱,可夏芜是个良心人,给她涨工资不说,还要给她分成,熬出来的果酱每卖出去一瓶,她都能多拿一点钱。

  到这时候,王月霞无比庆幸自己和杨大懒结婚了,要不然哪来这么多好处呢。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到夏芜的水井小院里来,给她摘摘菜,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夏芜就给村里老人提供饭菜。

  王月霞家里俩老婆子也被她接来,每天大清早跟着她到山上干活,晚上再回去,水井小院人多,谁都能帮她看着俩老婆子。

  村里的书记说小孩子都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是王月霞生活不容易,孩子在家休学,现在有人帮衬了,孩子不去上学就不像话了。

  于是她的三个孩子都顺利重返校园。

  一个月前,王月霞还在担忧这个担忧那个。

  和杨大懒一起过日子后,她的烦恼好像都迎刃而解,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王月霞给夏芜干了几个月活,每个月拿的钱比杨大懒挣得都多,杨大懒把家里的钱都给她保管,两个半路出家的夫妻过的比多少小年轻都有爱意。

  现在夏芜创立公司,她和杨大懒都成了正式员工,买的有五险一金,工资也稳定,这样幸福的日子,王月霞真不敢相信是真的。

  她和村里很多给夏芜干活的人是一样想法,必须好好干,必须把公司做大做强,努力挣钱,这样才能让现在的幸福维持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也不知想了多久,外头天色蒙蒙亮,村里传来鸡叫声。

  前不久夏芜买了几十头产奶的水牛回来,每天大清早都要挤牛奶,再把挤回来的水牛奶加工成馒头和糕点,杨大懒负责挤奶,王月霞负责后续加工。

  看时间差不多了,王月霞彻底睡不着了,推着杨大懒:“大懒,醒醒,上山干活了。”

  杨大懒正在睡梦中被人推醒,一点都不气,“几点了?”

  “五点半了,快收拾收拾上山。”

  说话间,王月霞已经穿好了衣服,杨大懒去厨房把孩子们上学前要吃的早餐热好,都是她从山上带回来的水牛奶和水牛奶馒头,一加热就能吃,再煮几个鸡蛋,孩子们吃着还营养还裹腹。

  王月霞去俩婆子房间,给她们换洗擦洗,好好养一段时间后,她前婆子病况都好了一些,现在能自己勉强拿着叉子,保持一个姿势叉面条吃。

  要是放以前,王月霞肯定怕她拿叉子把自己叉死。

  不过现在她不用担心了。

  现的日子过得好着呢,连她前婆子都跟着享福,再也没说过怕拖累王月霞的话,要是真不想拖累她,赶紧好好吃饭好好养身体才是正道。

  女人自己能挣钱,不用手心朝上找男人要钱,王月霞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她虽然带着“拖油瓶”嫁给杨大懒,却不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能挣钱,孩子听话,老婆子们不给她添堵,和杨大懒也浓情蜜意,俩人还打算攒两年钱,再要个孩子。

  忙完家里的事情,王月霞去到水井小院,立马开始忙活工作,她嘴角带着笑,嘴里高兴地哼着小曲。

  阳光越过山头照在身上的一瞬间,温暖舒适,一如王月霞的好心情。

  水牛奶不断给送到水井小院,忙活完早饭,王月霞调整摄像头位置,穿戴好各种装备,对着镜头开始和面。

  等面发开,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上午的活,下午就要开始蒸馒头,她们一天要做出来上千个馒头,冷却放凉后真空包装,接着发当天的冷链快递,把水牛奶馒头送往千家万户。

  这就是王月霞的一天。无比幸福满足。

  第121章 水牛奶做的馒头

  老郑那边的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上新闻了,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生育率下降,很多家里可能就只有一个孩子,不像以前,一生就生个没完。

  孩子少了,也比以前精贵,家长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

  高端私立幼儿园的学费可不便宜,一年就要大几千,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们居然还会食物中毒。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在背后肯定有无数蟑螂。

  这一次孩子们食物中毒,绝不是只有这么一次,而是这次比较严重,才传播的更广。

  小孩子们是无辜的,被无耻的大人牵连,病怏怏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小小的身子看着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也不怪广大网友义愤填膺。

  “现在的人心真是太黑了,连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都不注意,我们还有得救吗?”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就在这个幼儿园里,据说事发之前就有点问题,小孩子可爱生病了,动不动就脾胃虚弱,一问就说是孩子间传染,没想到是吃的有问题!天天吃不健康的食物,小孩子身体再好也都被糟蹋了!谁还敢送孩子去幼儿园啊!”

  “有些人不要因噎废食,私立幼儿园都是为了盈利,不如把孩子送去公立幼儿园,我身边人都是去公立学校的,也没见发生什么问题啊!”

  “你以为公立的就一定好?你是没看过新闻吧?”

  有人拿身边例子反驳,很快就有网友贴出证据。

  “那到底该怎么选择幼儿园啊?总不能让小孩不上学吧?”

  是啊,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在网上吵来吵去能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又不可能不去幼儿园。

  就像大人,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少吗?从一开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到地沟油,再到各种预制菜,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食品安全相关的大新闻。

  可情况有好转吗?

  打工人还是吃着不健康的预制菜,谁知道后厨是不是和厕所相连呢,谁知道厨师用的是不是地沟油呢。

  大人们也只能无奈地被动接受,这社会或许就这样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就让人格外难以接受。说好的祖国花朵呢,小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在最懵懂的年纪,明明是去学习的,却吃一肚子不健康的东西,说不定会影响一辈子。

  总是能找到人背锅问责,但谁又能为这些孩子负责?

  这就是个无解的问题,无论大家怎么骂,日子照旧,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改变。

  网友们只能改变自己。

  尽可能挑选好的幼儿园,能开放后厨餐馆,能定期让家长去吃……

  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不吃不健康的食物,哪怕人本来就不应该吃这些。

  何其可悲。

  社会信任再一次被重创,老郑养牛多少年了,头一回被人怀疑他家水牛产的奶不健康,宁愿孩子们少吃外面的东西,家长们也要规避风险。

  老郑无奈,为了牛场未来,只能忍痛出了一批刚长成的水牛,他把水牛送给夏芜,倒让他想出一条化解困境的法子。

  从杨沟村回来以后,老郑就发布了“召集令”,他面向社会召集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牛场,亲自体验挤牛奶的乐趣,了解牛奶和奶粉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扩展孩子的视野。

  很快,老郑的召集令得到响应,他家创立的牛奶品牌在当地有点名声,开放牛场参观之后,老郑还找专门拍视频的团队,邀请愿意接受采访的家庭,把参观过程给拍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豪门总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