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热,太阳大,怕晒黑,二人戴着遮阳帽,穿着防晒衣,背着随身携带的挎包,沿着田埂走小路去杨沟村的方向。
东华镇穷是穷了点,可景色确实好啊,让人心旷神怡,精神一振。
路上马恬说起最近镇上的动向,“说是要修路,到时候去镇上就方便多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咱学校翻修翻修。”
整个东华镇有十三个村,还尚在运行的村小,估计只有五六所,学生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一千人,幼儿园就更少了。
马恬一个表妹之前在村里开幼儿园,开多少年了,结果说倒闭就倒闭。
根本招收不到适龄的学生。
东华镇太穷,发展不起来,教育也跟不上,很多有志气的年轻人都一股脑地想着往外面去谋发展,谁乐意把孩子丢在这种地方,养的像是乡下野孩子呢。
也就老人可怜,很多老人没法带孩子,也没法适应城里的生活,和下一代人生活在一起摩擦多多,才不得已留在村子里,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
人的爱都是向下的,有了孩子之后,对孩子的爱要远甚过对父母的爱。
这是难免的。
闫玲玲说:“杨沟村发展的就挺好的,上面肯给镇上修路,估计也是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潜力,说不定过个十年八年,咱们镇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哈哈,也就你敢想了,反正我嫁到这里都多少年了,这里和我刚嫁过来时也没什么两样。”
闫玲玲笑而不语,她跟马恬的想法恰恰相反,想到杨沟村那些可爱可敬的人,她心里充满希望。
她在这里任职态度的转变,也正是因为接触到夏芜和杨国峰那样的人。
一个是前途无量却毅然回村搞建设的年轻人,一个人默默无闻为村庄奉献人生燃烧一切的基层干部,他们两个的配合,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杨沟村一直在变化,从一开始的人去楼空,到现在越来越多本村人选择回乡陪在老人孩子身边。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马恬应该没去过杨沟村,虽然村子和村子都挨着,东坑小学离杨沟村也不算远,多少能听到关于杨沟村的消息,可毕竟离得太近了,人们反而不愿意相信听到的好消息会是现实。
毕竟在他们眼里,怎么可能会有人这么傻呢?
直到抵达前往杨沟村的平坦柏油路上,马恬的眼前猛地开阔,被眼前趋于现代化的环境给惊呆了。
平坦加宽的柏油路上画着指引线,这里甚至留了骑行区,环着路边的溪流,大车没法进来这条路上,这条路两边村庄众人也提倡来这边旅游的尽量不要开车进来。
镇上通往杨沟村的路口每天都有牛车在等候,可以拉人。
坐着缓慢的牛车,看着两边的景色,好像才是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恬惊呼:“这还是咱们镇吗?该不会是穿越了吧?”
闫玲玲笑着道:“恬姐,我就说你应该多出门看看的,这条路是刚修没多久的,好像还是杨沟村和郝堂村自己出钱修的。”
谁知道刚修完,镇上就要统一重新翻修道路了。
两个村的村民只好安慰自己,早修早享受。
不仅是道路,路两边的绿化也做的很好。
本来这里就是乡野小道,路两边都是杂草,夏季草木葳蕤,瞧着总归有些乱糟糟的。
结果现在路边被整理干净,有小河溪流的路边,种的是水菖蒲和苇草之类的水生植物,还有薄荷和香茅,看着亭亭玉立,格外赏心悦目。
若是路边没有小河,只有通往农田的窄小田埂,那路边种的就是常绿植物,能开花结果的那种。
骑着电动车行驶在这样的小路上,简直让人心旷神怡。
快到郝堂村和杨沟村交界的路口时,这里的变化要比从前更大。
原本这里只是一处泥土地,现在都快被修成小广场了,一百多平米大小,可以供人摆摊,河边放着许多桌椅,搭建的有竹屋,都是两个村庄自己做的,没花钱。
村子后面的山上竹子很多,劈开之后配合木头用来搭建棚子,一整排竹子做的棚子,看起来既简洁又美观,白色的轻纱用来做窗帘,河风一吹,白纱和垂柳轻轻摇晃,相互交织。
这里可太适合拍照出片了呀,路两边种的薄荷香茅之类的植物就是最好的背景,远处宽阔的河面如同银色白浪,波光闪闪。
到了下午,两个村里出摊的商贩会就来摆摊,从一开始的只有杨国恩一家的烧烤,到现在多了地摊米线和麻辣烫,小吃的种类变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夏天一到,附近很多人都会想出门玩,郝堂村简直是玩水圣地,再热的天气,在两边长满高大乔木的朝天河上玩水乘舟,都不会觉得炎热。
更别说郝堂还有十里荷田,采莲子,摘荷花,已经成了一门生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此拍照打卡。
如果只有杨沟村一个地方,当初被夏芜吸引来的游客,肯定不会觉得尽兴,但多了郝堂村这么个天然玩水圣地,不管是游客也好,村庄也好,都收益了。
郝堂村知道自己发展的契机是什么,对杨沟村众人很是感激,本来就是上下游的邻居关系,如今关系更上一层楼,比之前更好。
要吃当地的美食,就去杨沟村,想玩水乘船摘荷花,那就来郝堂。
两个村子发展的方向不一样,村民们经营的方向也不一样。
比起杨沟村民宿的籍籍无名,郝堂村已经开始发展民宿经济了,还有各种便利店,卖游泳圈的,卖野营用具的,还有些脑子灵活的,开始卖野餐炊具和穿好的烤肉。
什么都准备好,只要城里人愿意花钱,就能在郝堂村体验到最快乐的户外活动。
自从杨沟村发展起来后,杨沟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出去打工的村民不断回归。
郝堂村的书记赵洋河,受到老书记的启发,开始找杨国峰取经,两个书记一琢磨,还真琢磨出来不少好东西。
比如郝堂村各种铺子背后,就有杨国峰和夏芜给出的主意。
郝堂村的年轻人回来后,找赵洋河给出主意,看开什么铺子,尽量根据他们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出主意。
郝堂村没有公司,但他们有集体经济,村子里挣了钱之后,要上交一部分钱给村里,这些钱就会用来改善村里的情况。
每天都有几百人来到郝堂村游玩,制造的垃圾需要人清理,无形之中就给村子提供一些工作岗位。
还有村里的路,村里的灯,村里的外墙……
有了钱之后,想要重新修整还是很容易的。
对于闫玲玲和马恬这样很久不来这边的人来说,乍一看郝堂村的变化确实很大。
可对村子里的村民来说,这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干活,用积攒下来的钱一点点翻修的。
本来就好看的村庄变得更加好看,年轻小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百姓们生活舒心,看着就是跟之前有很大不同。
都还没进杨沟村,两个老师就被这些变化看得一愣又一愣。
杨明远提前收到老师发来的消息,知道闫玲玲今天要来家访,他一早就守在路边,看到不远处小路上老师的身影,杨明远赶紧站起身跑过去,“闫老师!”
“杨明远,你们怎么在这儿等着?”
“老师,我妈让我来接你的,怕你进村找不到路,老师,你们中午家访完在这儿吃饭吧,我小芜姐叫人做好吃的了,专门给你们做的!”
小孩子嘴里藏不住话,有什么好东西全都一股脑地说出来。
一堆孩子围在旁边叽叽喳喳,差点把闫玲玲的正事都给耽搁了。
闫玲玲可是知道村里做的大锅饭有多好吃的,她回想起上次吃的东西,口水差点流出来,不过目前还是办正事比较重要。
杨明远极力邀请,让闫玲玲和马恬先到他家里家访,王敏苹为了今日的家访,还特意请了半天假。
盛情难却,闫玲玲和马恬只好先跟着杨明远去,然后让其他小孩回家做准备。
“老师,等会你要去谁家,我给你带路,我跟你说,胖蛋最近老是偷他妈的手机玩,半夜都还打游戏,叫我抓着好几次!”
好兄弟一走,杨明远就开始告状了。
闫玲玲好笑道:“你怎么知道他半夜玩游戏?”
“我看到的呗!”杨明远说完就意识到问题,嘿嘿一笑,“老师,我可不是半夜偷玩,我是夜里上厕所看到的呢!”
“你有手机?”
“有呀,我妈给我和我老姐买的,我老姐在镇上上学,我妈怕她有事联系不上,就给她买个手机。”
说起这手机,杨明远要说的就多了。
他也想要手机啊,王敏苹给杨明月买手机,杨明月能管住自己,平时除了联系家人,查查单词,都不怎么玩游戏。
可杨明远就不一样了,小孩子玩的游戏他都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