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_裳星河【完结+番外】(258)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季云舟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楼下无忧无虑的女儿。

  “还能怎么,幼儿园的事。”夏芜叹了口气,把下巴搁在栏杆上,“感觉哪个都配不上我闺女。”

  季云舟失笑,揽住她的肩膀:“那就再等等,或者……我们每天自己教?反正你现在也闲。”

  “那不一样,”夏芜摇头,“她需要社交,需要同龄人的环境。我们不能把她永远圈在我们的世界里。”

  此时,在东坑村小学那间略显简陋的教师办公室里,退休返聘的特级教师张翠萍,正仔细地擦拭着她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她的退休证和一份刚刚写好的、不再续聘的申请。她今年六十二了,在教育战线耕耘了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儿子在国外定居,多次催她过去颐养天年。

  同事们都在挽留:“张老师,您走了,孩子们可想您了!咱们这地方,就属您教学水平最高!”

  张翠萍温和地笑着,眼神却透着一股难以动摇的坚定:“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再说,教育不只是在课堂里。我啊,可能想换种方式,做点别的事情。”

  她说的“别的事情”,萌芽于一次偶然。几天前,她在镇外的溪边散步,看到几个城里来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水边捞小鱼、认石头,孩子们兴奋得小脸通红,问出的问题天马行空。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带学生春游,孩子们在山野间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蓬勃的求知欲,是教室里无论如何也激发不出来的。

  一个大胆的、在她心里盘桓了许久的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周倩倩也正在为同样的事情发愁。孙小霖已经上小学了,她全身心扑在“周妈面点”的品牌经营上,生意越来越好。但她发现,小区里像她这样带娃的年轻妈妈不少,很多都面临着孩子无人看管,或者对现有幼儿托管不满的困境。下午放学后,小区里到处都是疯跑无人管的孩子。

  “要是咱们小区有个像样的幼儿园就好了,”她和相熟的几个妈妈聊天时感叹,“不用多大,老师有爱心,能带孩子们好好玩,学点东西就行。”

  “谁说不是呢!公立的挤破头,私立的就那么回事,收费还不便宜。”

  “唉,要是夏总肯出面办一个就好了,她弄的东西,肯定差不了!”

  这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正在桃源小区调研居民需求的林涛耳朵里。

  林涛现在是夏芜手下负责社区发展和对外联络的得力干将。他敏锐地意识到,幼儿教育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东华镇吸引并留住年轻家庭、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短板”。他整理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提到了居民呼声、潜在需求以及对社区发展的影响,送到了夏芜面前。

  “夏总,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提上日程了。”林涛言辞恳切,“这不仅关乎今越,也关乎很多落户在桃源的年轻家庭的未来。”

  夏芜看着报告,眉头紧锁。她知道林涛说得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重中之重。那种被责任推着走的感觉又来了。

  就在夏芜内心天平逐渐向“自己办园”倾斜,并开始感到无比沉重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山谷小院的门。

  来者正是张翠萍老师。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棉麻外套,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清亮有神。

  “夏总,冒昧打扰。我叫张翠萍,是东坑小学退休的教师。”她自我介绍,语气不卑不亢。

  夏芜连忙将她请进屋,心里有些诧异。她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有所耳闻,但并无交集。

  张翠萍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我听说,您在为您女儿上幼儿园的事情烦恼。不瞒您说,我最近也在思考幼儿教育的问题。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听听您的意见。”

  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略显陈旧的笔记本,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着许多植物标本和孩子们在野外活动的照片。

  “我想办一所幼儿园,”张翠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我想把它办在山野之间,没有围墙,或者只有矮矮的篱笆。教室可能是溪边的大树下的空地,可能是开满野花的山坡,也可能是我们亲手搭建的小木屋。”

  她的眼睛开始发光,语速也快了些:“我们不教拼音算术,至少不刻意教。我们带孩子们观察蚂蚁搬家,倾听鸟叫虫鸣,触摸不同质感的树叶和石头,在泥土里种下种子,看着它发芽。我们教他们辨认可食的野果,告诉他们自然界的规律,让他们在奔跑、攀爬、游戏中,锻炼身体,也认识这个世界。”

  “我想办一所‘野外幼儿园’,一所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充满童趣和自然的乐园。”

  夏芜完全被这个构想吸引住了。这简直是她梦想中女儿应该去的乐园!

  “可是……张老师,这听起来太美好,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多吧?安全问题、家长接受度、政策许可……”夏芜提出现实的担忧。

  张翠萍显然深思熟虑过:“安全问题是首要的,我们可以选择相对安全、封闭的自然环境,配备足够的有经验和爱心的老师,制定严格的安全预案。家长接受度,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先从理念相近的小范围家庭开始。至于政策,”她顿了顿,目光坚定,“事在人为。我相信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终究会被看见和认可。我教书一辈子,最后的这点心愿,就是想试一试。”

  她的语气里,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

  那一刻,夏芜心中的纠结和沉重瞬间烟消云散。她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灼灼的老教师,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照亮了那条她渴望却无力独自开辟的道路。

  “张老师!”夏芜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您这个想法太好了!如果您不嫌弃,这件事,请让我来支持您!资金、场地、资源,我来解决!您负责实现您的教育理想!”

  困扰她多日的难题,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方式,迎来了转机。

  消息很快在小范围内传开。

  周倩倩听到后,几乎是跳起来的:“野外幼儿园?张翠萍老师主办?夏总投资?天啊!这太好了!我家楼下王姐家的孩子正合适,我这就告诉她去!”

  林涛长舒一口气,立刻着手研究相关政策和支持方案,他知道,这所幼儿园若能办成,对东华镇的意义,将不亚于当初的桃源小区。

  连中药堂的秦教授听说了,都捻须微笑:“道法自然。小儿本性纯良,近山野,接地气,于身心成长大有裨益。妙哉,妙哉!”

  桂花依旧馥郁,小今越仍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奔跑。夏芜看着她,心里充满了新的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未来,女儿和她的伙伴们,在山谷溪流间,在阳光树林里,光着小脚丫,笑着,跑着,在那所名为“自然”的广阔课堂里,开启他们人生最初、也最珍贵的探险。

  而这一切,始于一位老教师不曾熄灭的教育之火,和一个母亲最深切的爱与期盼。东华镇的故事,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初冬的寒意渐浓,一则突发的新闻却像投入滚油的冰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邻市一家号称“高端双语”的私立幼儿园被曝出长期虐待儿童,监控视频里老师狰狞的面孔、孩子无助的哭泣,像尖刀一样刺痛了无数家长的心。新闻迅速发酵,引发了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安全问题的集体焦虑和声讨。

  这股恐慌的浪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正在快速发展、吸引着众多年轻家庭的东华镇。微信群里,论坛上,甚至桃源小区的公示栏前,人们都在热烈而焦虑地讨论着。

  “太可怕了!怎么能这么对孩子!”

  “我现在看哪家幼儿园都觉得不放心……”

  “咱们镇上的幼儿园条件本来就一般,这下更不敢送了。”

  “唉,要是能有个让人绝对放心的地方就好了……”

  就在这一片愁云惨雾中,不知是谁先提了一句:“你们还记得之前说的,张翠萍老师要办的那个野外幼儿园吗?”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许多人焦虑的内心。

  “对啊!张老师!她可是咱们这有名的特级教师,师德没得说!”

  “野外幼儿园,听着就跟那种关在水泥盒子里的不一样!”

  “在自然里上课,没有压抑感,孩子心情好,老师心情也好,估计都没机会发脾气!”

  “而且听说夏总投资,安全肯定有保障啊!”

  一时间,原本还有些人对张翠萍那套“不教拼音算术”的理念持观望态度,此刻却纷纷转变了想法。在绝对的安全和心理健康面前,那些知识的提前灌输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渴望一个真正爱护孩子、能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的地方。

  周倩倩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之前她跟相熟的妈妈们推荐张老师的幼儿园时,不少人还犹豫:“光玩能学到啥?”“下雨下雪怎么办?”“孩子摔了碰了多心疼。”现在,那些曾经犹豫的妈妈们主动来找她打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豪门总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