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_裳星河【完结+番外】(259)

  “倩倩,你跟夏总熟,能帮忙问问张老师那个幼儿园还招人不?名额紧张吗?”

  “是啊是啊,我们都觉得张老师那儿肯定靠谱!”

  林涛的办公电话也快被打爆了。原本是他需要向潜在生源家庭推介这个尚在筹备中的新事物,现在却变成了接待络绎不绝的咨询。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立刻调整了策略,将“自然教育”、“心理安全”、“资深名师引领”作为核心宣传点,并着手准备一次公开的说明会。

  而此时,在山谷旁一片正在规划中的场地上,张翠萍老师正戴着草帽,和几位聘请来的年轻老师(其中就有被她理念吸引、从大城市辞职过来的幼教专业毕业生)一起清理场地。她们计划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坡地,只搭建几座遮风避雨的原木小屋和简单的卫生设施。

  新闻她们也看到了,几位年轻老师很是愤慨,张翠萍却显得异常沉静。她直起腰,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缓缓说道:“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沉住气。外界的风雨,更提醒我们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这里,要成为真正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温暖和快乐的地方。这不只是换个地方上课,这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夏芜和季云舟带着小今越也来到了场地。小今越一到这儿就如鱼得水,在草坡上打滚,捡拾掉落的松果,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张老师,看来您这下不用担心生源问题了。”夏芜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笑着说。

  张翠萍摇摇头,眼神睿智而清醒:“热度是一时的,关键是后续的落实。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恐慌就降低标准,或者急于求成。每一个细节,从选址到课程设置,从老师培训到安全保障,都必须做到最好。我们要对的起家长的这份信任。”

  她看向追逐着蝴蝶的小今越,目光柔和:“我们要建的,不是一座逃避现实的象牙塔,而是一座能让孩子内心强大、勇敢面对世界的彩虹桥。”

  公开说明会那天,原本预计三五十人的小会场,涌来了近百位家长,甚至还有闻讯赶来的外地网友。张翠萍没有使用华丽的PPT,她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展示了幼儿园的规划图和课程设想—。

  那些关于四季观察、植物认知、户外探险、协作游戏的计划。她坦诚地说明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她们将采取的安全措施,也明确表示这里不会进行超前的小学化知识教育。

  “我们或许无法保证您的孩子在这里能认识多少个字,会算多少道题,”张翠萍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我们能承诺,他们会拥有一个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懂得与自然和同伴友善相处的童年。我们会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守护好每一颗‘小种子’。”

  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说明会结束后,报名咨询的家长排起了长队。周倩倩帮着维持秩序,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微笑。林涛忙着登记信息,心里已经开始规划如何协调资源,确保“小种子”顺利开学。连中药堂的秦教授都派了学徒过来,表示可以定期来给孩子们讲讲中草药知识,带他们认识身边的药用植物。

  夜幕降临,人群散去。张翠萍和几位年轻老师还在灯下细化方案。夏芜走过去,递给她一杯热茶:“张老师,辛苦您了。”

  张翠萍接过茶杯,暖意从掌心传开。她望着窗外沉静的夜色,轻声道:“不辛苦。看到这么多人的期待,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做对了。教育,本就是一场向美而行的旅程。我很庆幸,在这个年纪,还能有机会,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孩子们搭建起这座彩虹桥。”

  山谷的风吹过,带着冬日的清冷,却也预示着冰雪之下孕育的盎然生机。一场外界的风雨,意外地让一颗理想的种子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即将破土而出。

  第180章 江河湖海

  初冬的暖阳斜照进焕然一新的“桃源中医馆”,药香在光柱中缓缓浮动。馆内面积已扩大了三倍不止,古朴的木制药柜泛着温润的光泽,新设的理疗室里,艾灸的温热气息与檀香交融,让人心神宁静。

  “秦爷爷,这个‘当归’为什么叫当归呀?”一个戴着渔夫帽、背着双肩包的外地年轻游客,正好奇地扒在中药柜台前询问。

  坐堂的秦义老教授推了推老花镜,和蔼地笑了笑:“古人认为,这味药能引血归其经,调理妇人月经不调最是拿手,有‘思夫归来’之意,所以叫当归。”他顺手拿起一片当归递给年轻人,“闻闻,有特殊的香气吧?这是我们后山自己种的,药性比一般的好。”

  年轻人接过,仔细嗅了嗅,连连点头,随即又指着旁边标着“桃源特产”的精致小瓷瓶问:“那这个安神香囊呢?也是用的山上的药材吗?”

  “是啊,”接话的是已经能独当一面的学徒李明远,他如今是中医馆对外讲解的负责人之一,“里面的合欢皮、薰衣草,都是咱们自己种的,炮制方法也是按古法来的,不少游客买了都说睡眠改善了不少。”他言语间带着自豪。

  这样的对话,在如今的中医馆里已是常态。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仅来看病,更把这里当成了一个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景点。馆内特意开辟了一个“中药文化角”,展示着制药工具和药材标本,由李明远和几位口齿伶俐的学徒轮流讲解。

  此时,夏芜正陪着负责外贸的邵芸在文化角参观。邵芸一身利落的西装套裙,与馆内古朴的氛围形成微妙对比,却又奇异地和谐。

  “秦老,李大夫,”邵芸微笑着打招呼,然后转向夏芜,“夏总,我这次去欧洲参加展会,带了些我们的安神香囊和足浴药包当小礼物,没想到反响特别好。尤其是几家做高端SPA和健康管理的公司,非常感兴趣。”

  李明远眼睛一亮:“他们能接受中药的味道吗?”

  邵芸笑道:“一开始确实有顾虑。但我跟他们解释了药材的配伍原理和功效,重点强调了我们是生态种植、古法炮制。他们试用后,反馈说体验很独特,放松效果明显。特别是那位意大利的客户,说我们的艾条灸起来感觉非常纯净。”

  秦教授捻须点头:“药之为药,在于其性,非徒有其味。能得其认可,是因其感受到了这药性之正。”

  “所以,我有个想法,”邵芸语气认真起来,“单靠产品走出去,影响力还是有限。我想引入专业的纪录片团队和海外媒体,来拍一拍我们中医馆,拍一拍后山的药材种植园,还有像秦老、李大夫这样坚守传承的人。不是那种宣传片,而是真实记录,讲述人和草药、和传统智慧的故事。这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夏芜看着文化角里那些听得入迷的游客,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好。让外界看到,我们的中药不是冷冰冰的商品,背后是土地,是传承,是活生生的人在守护。芸姐,你觉得从哪里切入比较好?”

  “就从‘当归’开始怎么样?”邵芸显然已有腹案,“名字有故事,功效有代表性,又能连接上山地种植和炮制工艺。我们可以跟拍秦老上山辨识药材,记录李大夫炮制当归的过程,再采访几位用了当归调理身体有效的患者,当然,要征得他们同意。”她思路清晰,显然深思熟虑。

  李明远有些激动,又带点紧张:“要上国外的电视了吗?我……我得再把英语捡起来!”

  众人都笑了起来。秦教授拍拍他的肩膀:“无需紧张,平常心即可。你如何对待药材,如何对待病人,如实展现便是最好的语言。”

  几天后,一支小巧精干的纪录片团队真的进驻了东华镇。导演是个对传统文化很有热情的年轻人,他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像朋友一样,跟着秦教授和李明远,看他们在晨雾中查看药材长势,在药房里仔细炮制,耐心地为每一位病人望闻问切。

  镜头下,秦教授抚摸着一株野生黄芪时眼中的珍视,李明远熬制膏方时额角的汗珠,以及病人复诊时脸上露出的轻松笑容,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朴素的日常和流淌其间的温情。

  邵芸则忙着与团队沟通,确保拍摄内容既能体现专业,又能被国际观众理解和接受。她甚至找来了一位精通中国文化的外籍顾问,帮忙打磨解说词,让“气血”、“阴阳”这些概念能以更贴近西方思维的方式呈现。

  拍摄间隙,导演和夏芜、邵芸坐在医馆后院喝茶。

  “我真的没想到,”导演感慨道,“在这里,中医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在呼吸,在成长。秦老和李大夫,他们身上有种……嗯,沉静的力量。”

  夏芜给导演续上茶,笑道:“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土地不会骗人,草药不会骗人,病人的反馈也不会骗人。”

  邵芸补充道:“我们想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种相信的力量。不是神秘主义,而是基于数千年实践和自然馈赠的智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豪门总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