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_裳星河【完结+番外】(260)

  纪录片还在后期制作中,但其带来的效应已初现端倪。邵芸利用拍摄的花絮和部分素材,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进行预热,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自然疗法和东方哲学的人群。桃源中医馆的网站访问量激增,多了许多外文的咨询邮件。

  李明远现在除了看病、带学徒,还多了一项工作——回复邮件。他戴着耳机,一边查字典,一边认真地用英文回复着关于药材种植和功效的询问,虽然慢,却异常认真。

  秦教授看着徒弟忙碌而充实的背影,对正在帮他整理药材的夏芜说:“这药香,看来是真要飘远了。”

  夏芜低头嗅了嗅手中干燥的菊花,清香沁人心脾:“是啊,飘得越远,根扎得就越要深。”

  初春的东华镇,空气里还带着料峭寒意,但阳光已经变得温煦。一个背着巨大登山包、皮肤晒成小麦色的年轻人,正举着相机,在桃源商超外的广场上拍个不停。他穿着磨损严重的徒步鞋,裤脚还沾着泥点,但眼神明亮,充满好奇。

  “嘿,这艾草糕味道真绝了!”他靠在广场的木制长椅上,咬了一口刚从商超里买来的糕点,对着旁边正在晒太阳的一位本地大爷搭话,口音带着点北方的爽利,“大爷,你们这镇子搞得可真不赖!我走了这么多地方,很少见到这么有活力又舒服的乡下。”

  大爷是陈伯,如今是小区自治委员会的顾问,他笑眯眯地看着年轻人:“小伙子,一个人出来玩?”

  “对,我叫林风,徒步爱好者。”年轻人——林风擦了擦嘴,兴致勃勃地说,“从北边一路走下来,看了不少地方。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夏芜正好从商超出来,准备去中医馆,听到这话,脚步微微一顿。林风身上那种风尘仆仆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气质,让她有些好奇。

  林风没注意到夏芜,继续对陈伯感慨:“好多山里的小村子,风景那叫一个美,人是真淳朴,可就是……太穷了。年轻人全跑光了,就剩下些老人孩子,看着心里头发酸。我想买瓶水都得走好几里地。像你们这儿,有产业,有人气,规划得又好,真是……太难得了!”他语气里是由衷的赞叹,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夏芜走了过去,在长椅另一端坐下,微笑着接口:“是啊,我们也是摸索着,一点点才变成今天这样。”她语气平和,像在聊家常。

  林风见来了个看起来像是本地人的年轻女性,话匣子更开了:“姐,你是不知道。我上个月路过一个叫‘望鱼坡’的地方,那真是……山清水秀,可村里连个小卖部都快开不下去了。老人们就守着几亩薄田,或者挖点山货,也卖不上价钱。”他摇了摇头,咬了一大口艾草糕,“要是他们也能像你们这样,搞点特色东西,哪怕只是种点好吃的,或者像这个,”他晃了晃手里的糕点,“弄点特产,也不至于啊。”

  “望鱼坡……”夏芜沉吟了一下,“那边山地多吗?”

  “多!都是坡地,种粮食不行,但我看野草长得挺旺。”林风说着,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一些干枯的植物标本,“喏,我还采了些植物标本,这里面好像就有艾草,他们那儿河边坡上长了好多,都没人管。”

  夏芜接过密封袋,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那干燥植物的气味,眼神微微一动。这时,秦教授和李明远正好从中医馆那边散步过来。

  “秦老,李大夫,你们来看看这个。”夏芜把密封袋递过去。

  李明远接过来一看,就肯定地说:“是艾草,品质看起来还不错。”

  秦教授点点头:“艾草这东西,不择地,好养活,山坡地、河边都能长。全草入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处大着呢。我们馆里的艾条、艾柱,消耗量一直很大。”

  林风听着他们的对话,眼睛越来越亮。

  夏芜看向林风,语气依旧平常:“林风,你说,要是‘望鱼坡’那样的村子,愿意种艾草,我们教他们怎么采收、怎么晾晒、怎么制作成艾条艾柱,然后我们按标准收购,你觉得行得通吗?”

  林风愣住了,随即猛地点头,差点被糕点噎住,赶紧灌了口水:“行!太行了!姐,你是说真的?这……这能成吗?”

  “试试看呗。”夏芜笑了笑,“艾草不难种,技术要求不高,老人孩子都能参与一些简单的照料和采收。关键是形成规模,保证质量。我们提供种苗、技术,包收购,他们出地和人工。就算一开始量少,也能贴补些家用。”

  周倩倩正好也路过,听到几句,插话道:“艾草还能做吃的呢!我们食品厂之前试过艾草青团,卖得挺好。要是他们种多了,我们也可以考虑收来做原料。”

  林风看着眼前这几个三言两语就似乎要促成一件大事的人,感觉像做梦一样。“我……我下次再去望鱼坡,可以跟他们村长老说说!我有他电话!”他激动地说。

  “不着急,”夏芜语气温和,“你先好好休息,在镇上玩两天。具体怎么合作,我们还得细化一下,比如种苗怎么运过去,技术指导怎么进行,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怎么定。这些事情,得落在实处才行。”

  林风看着夏芜,又看看旁边一脸赞同的秦教授、李明远和周倩倩,心里热乎乎的。他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太多无奈和停滞,而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解决问题、伸手拉一把的务实和温暖。

  “姐,你们这儿真好,”他由衷地说。

  东华镇的清晨,总带着一种湿润的、混合着草木与泥土气息的清新。天光尚未大亮,薄雾如纱,笼罩着刚刚苏醒的镇子。

  这时,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出现在了桃源商超前的广场上。

  那是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女孩,身形挺拔矫健,像一株生机勃勃的小白杨。她穿着一身利落的深蓝色运动服,乌黑的长发高高束成一把马尾,随着她的动作在脑后活泼地跳跃。她的面容算不上顶漂亮,却眉目疏朗,眼神清澈明亮,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神气。

  女孩名叫钟灵。

  她没有在意偶尔路过的早行人好奇的目光,选定了广场中央一块较为开阔平整的地面,站定,沉肩坠肘,深吸一口气,随即缓缓起势。她的动作开始时如流水般柔和缓慢,渐渐带起了风声,拳脚舒展间,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刚劲有力,腾挪闪转,动静相宜,整个人仿佛与这晨光、这薄雾融为了一体。那是一种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身影,悄然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也吸引了一些早起遛弯、买菜老人的驻足。

  一连几天,这个叫钟灵的女孩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风雨无阻。她练她的,从不主动与人搭话,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渐渐地,她的周围开始有了变化。

  先是几个习惯晨练的老头老太太,远远地看着,私下议论:

  “这丫头,练的是真功夫吧?瞧这架势,跟公园里那些软绵绵的不一样。”

  “看着就精神!我这老寒腿,要是能活动成这样就好了。”

  后来,有胆大的老人开始在她旁边,依葫芦画瓢地比划起来,动作自然是歪歪扭扭。

  钟灵注意到了,她练完自己的套路,收势站定,气息平稳。她走到那位模仿得最吃力的老奶奶身边,没有说大道理,只是笑了笑,声音清脆:“奶奶,您这手抬得太高啦,肩膀会酸的。来,我帮您调整一下,这样是不是舒服点?”她上手轻轻扶正老人的手臂,动作轻柔而专业。

  老奶奶惊喜地连连点头:“哎哟,是舒服多了!姑娘,你真好心!”

  从那天起,钟灵练完拳后,会特意留出十几分钟,教这些感兴趣的老人家几个简单的舒活筋骨的动作,比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这类改良过的、适合老年人的养生功法。她教得耐心,语言也通俗有趣:“想象自己是一棵大树,脚要像树根一样稳稳扎在地上……”

  消息像长了翅膀,清晨的广场越来越热闹。加入晨练队伍的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模仿着钟灵的动作,虽然姿势滑稽,却个个兴致勃勃;老人们在她指导下,慢慢活动着僵硬的身体,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广场一角,俨然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露天健身角。

  这天清晨,夏芜难得早起,带着小今越来广场散步,远远就看到了这热闹的一幕。小今越立刻被吸引,指着那边:“妈妈,看!好多爷爷奶奶在跟那个姐姐学跳舞!”

  夏芜定睛一看,不由得也笑了。那不是跳舞,但那蓬勃的生机比舞蹈更动人。

  钟灵刚指导完一位老爷子如何正确转腰,一回头,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微笑的夏芜和小今越。她认得夏芜,来东华镇这段时间,她早已听说了这位“桃源”缔造者的许多故事。她擦了擦额角的细汗,大方地走了过来。

  “夏芜姐,你好,我叫钟灵。”她伸出手,笑容爽朗,带着习武之人的干脆。

  夏芜与她握了握手,感觉她掌心有薄茧,却温暖有力。“你好,我看你带领大家晨练好多天了,效果真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豪门总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