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芜把狗粮撒出去,一只两只都吃的挺开心。
看来狗粮没什么问题,就是两小只被她喂的太挑了!
不过为啥金豆和黑豆不怎么吃白玉菇,却又能吃下丘兰种的西葫芦呢?
夏芜特意跑到丘兰家,丘兰正在给菜园子浇水,见她来了很是高兴,招呼着要她到家里坐。
丘兰的菜园子就在自家门口,不到一亩三分地,被她打理的整整齐齐,种了十余种蔬菜,有的已经挂果成熟,有的才刚种下不久,丘兰正在种黄瓜和西红柿。
她用村中河水浇的菜地,村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扯根水管,打开水泵,浇水方便,不过夏芜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同。
丘兰给菜地施的肥,是从她家讨要的。
上架冬笋那一段时间,剥下来的笋壳全都用来堆肥,除了笋壳,杨家的厨余垃圾也都扔到肥坑里。
最后堆出来的肥非常好用,杨国俊一直认为,山上果树百分百的成活率全依赖他堆的肥。
丘兰家里就三口人,肯定吃不完这么多蔬菜,她种菜是要卖钱的,想着杨家堆的肥好,她就要了些,堆在自家菜园里。
如今看起来效果不错。
不过这么好的菜拉镇上卖也卖不出啥价钱,又不止丘兰一个人种菜,每天都有老头老太太到集上卖菜。
有时候丘兰卖不出去的菜只能拉回来,剁碎喂鸡喂鸭。
就连夏芜家里也是这样。
不种菜吧,地空着可惜,种了吧,自己家里人吃不完,只能喂牲畜。
那可都是灵泉水浇灌出来的菜啊。
夏芜想了想,在群里发消息:“自家种的时蔬,有没有想要的?要的话回头我弄个蔬菜包上架。”
她蹲在丘兰菜园子边,“兰姐,我拍几张照片吧?”
丘兰大方道:“拍,随便拍,我再给你摘点西葫芦吧?”
夏芜把拍的照片发群里,三月份的时蔬种类不算多,再过一个月那才叫热闹,不过丘兰种的菜还挺多,常见的韭菜油菜莴笋生菜,还有没长大的荠菜,再过个几天,豌豆也要成熟了。
“西葫芦就不要了,晚上我妈做韭菜饼。兰姐,你家的菜要不要放网上卖?”
丘兰两眼放光,“放!你要我放我就放,反正也卖不出去!”
夏芜轻笑,“那成,挣不挣钱还不好说,先做着试试吧。”
从网上买好保鲜袋和泡沫箱,夏芜很快就订好蔬菜包的价格。
69一份,每份里面有韭菜,油菜,莴笋,生菜,菜苔,还有六个鸡蛋。
总重量在六斤左右,扣掉包装和运费,平均每斤菜价在九块钱。
六斤重的菜,如果是独居人士,足够换着花样吃一周,一家三口的话,添些肉类也能吃个两三天了。
夏芜定价是参考目前市面上的有机农场,别人是不是真有机她不知道,不过她能保证,从杨沟村出去的菜绝对绿色有机。
蔬菜包一上架,就受到了部分忠实粉丝的追捧。
夏芜的粉丝群体构成还挺复杂,有学生,有上班族,还有一部分三四十岁以上,已经成家立业的。
学生们不需要蔬菜包,但对一些上班族和已婚人士来说,69块钱的有机蔬菜包还挺值得尝试的。
至少沈茗不会错过。
身为全职妈妈,沈茗在照顾两个孩子这件事上非常用心。
冬天刚过,她就在阳台种起蔬菜,一两个月过去,离能吃还远着呢。
平时她买菜不经常去超市,就喜欢去老头老太太多的市场,觉得市场买的菜要更新鲜健康。
超市里的菜太齐全了,不管是不是这个季节该有的菜,它都有。
相关的谣言也从没断过。
推着买菜的小车回小区时,沈茗在楼下碰见几个邻居,被叫住停下来和她们先聊。
“沈太太啊,你没买小白菜吧?”
沈茗不明所以,还是礼貌回答:“买了一包,打算晚上做蒜蓉花甲粉丝煲呢,怎么了?”
“哎哟,你没听说吗?小白菜不能吃!宁愿吃大白菜都不能吃小白菜,专家都说了,小白菜都是用药水泡出来的!吃多了致癌!”
“还有豆芽也不能吃,也是药水泡的,腌肉也不能吃,黑心商家抹药防腐……”
几个邻居七嘴八舌,都快把市面上的菜全都否定了。
听的沈茗是一头冷汗,她苦笑道:“还有咱老百姓能吃的东西吗?”
几人瞬间一愣,仔细想想,住在钢铁森林里,离土地遥远,她们除了接受这些被二次加工过的视频,还能怎么办呢。
有人开始怀念以前在老家的日子,吃什么都能自己种,那味道叫一个好。
沈茗看时间差不多了,道别回家,上楼的时候拿出手机搜了搜……
快抖上还真不少人说蔬菜泡药的问题,不止是蔬菜,还有那么水果……又是打蜡,又是泡药水,怪不得她半个月前买的几个西红柿,现在还新鲜的像是刚摘下来的。
不过就像沈茗说的那样,不买这些菜,一家人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习惯就好,吃多了可能就有抗体了。”沈茗嘀咕着,一边择菜一边打开手机看消息,没想到夏夏的群里竟然要上架有机蔬菜包。
群里置顶的是夏芜随手拍的几张照片,样貌纯朴的女人站在菜园子里,身后是新鲜的有机蔬菜。
69块钱一份,总共有六斤左右随心搭配的蔬菜,沈茗想都没想,立马下单一份。
那些有毒的菜,能不吃还是尽量少吃吧。
第57章 315风波
春市,前往公司的26路公交车上,田晓一手拉着车环,一手抓紧背包,跟着车子晃动的节奏昏昏欲睡。
突然一阵喧哗,吓得她一激灵,环顾四周,站着的基本都是和她一样苦逼上班族。
公交车上为数不多的座位全都被老年人占着。
这些老年人不用工作,领着不菲的退休金,承担着照顾下一代人吃喝的责任,每天最重的工作就是不分时段地免费乘坐公交车,从城东跑到城北,横跨十几公里抢打折商品。
他们似乎不用睡觉,每天公交车还没到发车的时间,站牌下就有他们的身影。
有时候公交车还没挺稳,这些本该步履蹒跚的老年人,跑的比年轻人还要快。
田晓上班有一二三四……五年了,基本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抢到座位的次数寥寥无几。
就算抢到了,一些本地的老奶老爷们也能呛得她必须起身让位。
综合以上,田晓对这些老年人没什么好印象。
突如其来的嘈杂正是其中一个老奶发出来的,她接了一通电话,对面不知道说了什么,她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啊呀——”
老奶拖长着声音,脸上显露出焦急痛苦的神色,用力地拍着大腿,一边拍一边发出“啊呀”的声音。
“他还那么年轻!!怎么会得这种病啊!”
一句话,瞬间吸引了车厢所有人的注意,车里变得安静了。
“哎哟!我就叫他不要天天吃外卖不要吃外卖!他就是不听!胃癌——啊呀!怎么不是我得病啊!”
老奶无措地看着两边倒滑过去的景色,干枯的手紧紧抓住买菜的推车,她不顾众人注视,放声大哭起来。
车厢里太安静了,只有她的哭声,还有外放的手机里传来的另一道哭泣声。
“小然才28,还没娶媳妇,妈,你说这可怎么办啊!”
“司机,停车,我要下车!”
老奶终于意识到,她要回家,不能再继续无忧无虑地跟着老伙伴们去买菜了。
刚好前面不远就是一个站牌,公交车停稳,老奶抹着眼泪下车,几乎都要站不稳,和她同行的老人扶着她下去的。
车子再次启动,老奶的身影越来越远,田晓回头看去,她竟然打了辆出租车。
“小然是她大孙子,听说考上咱们省最好的大学,一毕业就进大公司,一年少说挣这个数!怎么就突然得病了呢,还是胃癌,唉,年纪轻轻的,真是可惜。”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太累了,咱们以前都没他们累,你看有几个年轻娃会做饭?天天吃外卖,谁知道外卖是怎么做的,肯定不干净!”
老人们丝毫不顾及车上的年轻人,大声地讨论着。
田晓对那位不知名得了癌症的年轻人抱有同情,又对这些不知好歹的老年人嗤之以鼻,老家伙们知道自己年轻时享福,也知道年轻人辛苦,可还是非要和他们天天抢座位。
她调整站姿,尽量让站累的一侧腰休息休息。
重新闭上眼,离公司还有半小时车程,她还能再睡会。
不过——
脑子里还在吐槽。
如果时间充足,上班没那么辛苦,谁会天天吃外卖呢,又贵又不好吃,还不卫生。
年轻人啊,真的太难了。
车厢里重新恢复热闹,聊的热火朝天的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