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要提前蒸好的,可之前蒸的只是给村里人准备,今天要来一百多号人,怕人吃不饱,刘桂珍打算趁早再多蒸些。
头天晚上和的面,大清早发的正好,刘桂珍把长案板和桌子搬到院子里,就在院子里和面揉面。
给上梁宴做菜的厨师,是夏芜打听之后专门请来的,一家两代人在他们这片给红白喜事做宴席几十年,口碑很好。
知道夏芜要宴请一两百人,他们还根据夏芜的要求,专门打造一份菜单。
一两百号人吃饭,山上又没那么多桌椅和足够大的空地,为了省人力物力,夏芜决定把宴席做成自助餐模式,谁想吃什么就拿什么。
这样一来,菜品一定要够多,花样要足,不然人好不容易大老远来一趟,跟吃普通快餐没什么区别,那不是白来了吗?
家里各种果酱多,夏芜叫人做几道甜点,为此还从村里收购几桶水牛奶,做甜点用不完的水牛奶,刘桂珍打算用它做水牛奶馒头。
夏芜带着罗一旺一家回到家时,水牛奶还剩下小半桶。
“这就是水牛的奶,喝点?”
罗宝森头点的像个胖不倒翁。
上锅蒸的馒头开始上汽了,院子里一股水牛奶和麦香味,闻着这味道,罗一旺的五脏六腑都在抗议了。
石红娘拿来几个瓷碗,一边给他们打水牛奶,一边热情道:“来这么早肯定没吃饭,开车累了吧?一会儿馒头蒸好你们先吃点垫吧垫吧,就是没什么小菜。”
夏芜道:“没事,家里有果酱。”
罗一旺他们没说拒绝的话,不好意思地坐在杨家门外的桌子等着馒头上头。
“这里的牛奶跟平时喝的也不一样啊!”乔琦尝了一口牛奶,大为惊讶,连忙招呼罗宝森:“儿子你快尝尝!”
都不用她说,罗宝森已经半碗牛奶下肚,嘴边沾一圈白色奶渍,咕嘟咕嘟喝完一碗,他意犹未尽地舔一圈嘴唇:“真好喝!”
“妈,我还想喝!”
罗一旺一脸心疼:“儿子这是饿坏了吧?夏夏,能再给我们一碗不?多少钱?”
夏芜摆摆手,“不要钱,算是你们赶早的福利。”
反正做饭也用不完,总不能浪费。
罗宝森连干三碗水牛奶,原本就饱满的肚子更加圆了。
剩下一点底子,夏芜倒给金豆黑豆喝了。
没过一会水牛奶馒头也蒸好了,丘兰捡了七八个馒头放篮子里端上来,热气腾腾的,还烫手。
夏芜转身回屋给他们找果酱的功夫,再回来篮子里的馒头已经不见了。
夏芜:“???”
这就吃完了?
她突然有点心慌,今天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饭菜该不会不够吃吧?
幸好罗一旺一家三口还知道不好意思,没再继续吃下去,主要是喝完牛奶再吃馒头,肚子涨得慌,怕中午吃不下去好东西,罗一旺一家提出去山上采摘消消食。
夏芜答应下来,罗一旺把亲子游采摘的钱转给她,就带着妻儿往夏芜指点的方向去了。
“山上熟的果子只要你们不过敏就都能吃,引水渠里的水都是山上泉水,干净,放心用。”
一听到“能吃”二字,一家三口上山都有动力了。
第72章 远道而来的客人们(2)
“张叔,猪肉送来了,你看放哪?”
夏芜把车停在水井小院,小院里众人择菜洗菜备菜忙的不可开交,俩大土灶里火势正旺,隔着一段距离都能感觉到炽热的温度。
从单排斗车上跳下来,夏芜大声叫着。
请来做饭的宴席班子主厨姓张,今年六十一岁,带来的人马全都是他一大家子,他老婆儿子儿媳还有暂时休学在家的孙子,一家子人动作麻利,负责备菜端菜。
“哟,怎么叫你给肉送上来了?我看看,”主厨的儿子张航,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和大多是厨子不一样,他体重不高,估计是整天在宴席上跑来跑去累的。
“我爸妈他们都在忙,正好我会开车,就把肉送来了,张叔,你找人把肉抬下来吧。”
“行,媳妇,张浩,你们俩过来搭把手。”
张航在肩头披了块塑料雨布,让人把半扇猪往肩头一送,直接自己扛到案板旁,两头猪加起来少说五六百斤,没一会儿就让他给安排好了。
接着就是手起刀落,用他家祖传的剔骨刀把猪肉按照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做法分成块,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如庖丁解牛,光是看着就给人一种欣赏的愉悦感。
夏芜送完肉就下山了,坐回斗车拧油门,两边窗户打开,山上清风直往车厢里灌。
她以前没开过这种专门拉货的斗车,意外地感觉很不错,实用性也高。
车不是夏芜买的,家里办上梁宴,家里有亲戚来帮忙,这辆车是夏芜其中一个表哥的,他平时在市里帮人搬家,刚好这段时间家里买新房,也要搬家,他就回来了。
等夏芜上梁宴一办完,杨国俊和刘桂珍还要去表哥家里吃乔迁饭。
夏芜问过表哥,这么一辆国产单排拉货斗车,不到五万块钱就能拿下,而且还都是顶尖配置,这让夏芜非常心动。
这么一辆斗车,能坐人,能拉货,价格便宜,耐造,买一辆她就能拉着自家山头的东西跑出去转转了。
光靠网友的购买力,山上好多东西还是会浪费,除了做成果酱,腌制或者晒干,夏芜还想拉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到外边卖,只可惜没有运输工具。
夏芜越想越觉得靠谱,她手里的钱不够买贵车好车,要贵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首选经济实惠的斗车。
太阳逐渐升高,杨沟村肉眼可见地热闹起来,从东华镇往杨沟村方向,牛车基本没怎么停过,一辆牛车可以坐四五个人,如果人多就只能等待。
幸好今天天气不算热,凉风习习,在镇子口等着也不算太熬人。
周辉和几个室友赶到的时候,九点多还不到十点,看见牛车都坐满了人,他们当即决定不等了。
反正大学生闲着都是牛劲,从镇上到杨沟村也不算太远,干脆背着空包走过去。
为啥是空包呢,因为周辉几人打算回去时再买点特产,自己吃不了也能给家里吃,一举两得美滋滋。
路上的人多起来,而且看着还都不是本地人,自然吸引附近村里人的注意。
郝大通闲着没事就爱在村里乱转,隔着老远看大路上有不少人经过,他眼睛不大好,还以为是谁家办事,经过的送葬或者送亲队伍。
然后一想,这也不对啊,又没喇叭又没唢呐呢,干脆慢慢走到大路边,观察了半个多小时,看见杨沟村的人赶着牛车拉人一趟趟经过,心里好奇的很。
“杨老四!干啥着呢?”
“老郝啊,我在拉客呢。”
“拉客?拉客好啊,拉客挣钱。”
杨四爷没停下的意思,牛车慢慢从郝大通身边经过,他也就没继续追问,只是心里更好奇了,哪来那么多客啊!
就他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在路边看一会看不出所以然,郝大通就走了,慢悠悠晃到村委去,“洋河在不?”
赵洋河是村里的书记,按照辈分,也该叫郝大通一声叔,更别提以前两人还是同事关系。
赵洋河正在屋里忙着给村里人开准生证,听到动静出来了:“叔,你咋来了?”
“你在忙啊?”
“是啊,这不是赵勇跟他媳妇在外头怀娃了么,要办准生证,我正在给办呢。”
“生娃也不回来?”
“那肯定不回来,咱村里医疗不行,哪个年轻人还回来生娃啊。”
“那倒也是,那你先忙,我坐着等你会。”
赵洋河继续给人办事,约摸二十分钟后,他到会客室,老书记正拿着抹布擦办公桌呢。
他连忙上前接下来,哭笑不得:“叔,你看你,就是闲不下来,快坐,我给你倒水。”
“别倒了,我来是有正事问你,你看到今天外面大路的人了不?哪来那么多人,好像是要去杨沟村,我看见杨老四用牛车拉人,一拉就是四五个,过了一趟又一趟呢。”
“这事啊!”赵洋河恍然大悟,端上茶水在郝大通面前坐下,“您不知道,杨沟村的杨洪恩杨老大夫,去年他亲孙女回家来了,在他们村把雁头山给包下来,去年他村里人光是分钱都分不少呢。”
“我去镇上办事的时候碰上杨书记,还聊了一阵,小姑娘人能干的很,还在网上搞直播,都不用出门的,就把村里的菜啊瓜啊果啊给卖出去了。她在山上种不少果树,向上面申请盖了配套的库房,前几天盖好了,就办什么上梁宴,今早还去郝庆家里要了两头整猪。”
再具体点的,赵洋河就不知道了,毕竟人也没邀请他参加。
郝大通念叨着,“杨洪恩,他亲孙女不是考上大学出去了吗?这么快就毕业了?”
“哪能啊,这是另一个孙女,说是以前抱错孩子了,咱也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