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朝张大厨头道:“以后到省城,你尽管去马家菜馆找我,老哥保证做菜招待好你!”
张大厨头客气抬手,面露淡淡的愉悦:“一定一定。”
等马学庆带着孙女去采摘了,夏芜才敢问赵静事情的经过。
这俩老头在后厨battle厨艺,做了不止猪大肠一个菜,马老爷子在素菜方面略胜一筹,张大厨在荤菜上略胜一筹。
最后马老爷子主动要求比拼烧猪大肠,其实在夏芜来之前,他们已经比了两波。
二人一输一赢,这第三局嘛,就是院里人的智慧,怕俩老头伤了和气,就想着让他们平局。
可俩老头都是人精,自然看出来了,非要比个高低,正巧夏芜回来了。
赵静偷偷对夏芜说:“其实大家都比较喜欢张大厨炒的猪大肠。”
夏芜疑惑:“为什么啊?你不觉得味道有点重吗?”
赵静一脸理所当然:“吃猪大肠肯定要带点味,不然猪大肠小肠和肉吃起也没什么差别,为什么不直接吃肉呢。”
同一个人处理的猪大肠,按理说在味道方面不应该有太大区别,可马学庆在烧这道菜时,刻意地去除多余的油脂。
对猪大肠情有独钟的食客来说,就属于无用功了。
夏芜恍然大悟。
果然,她吃不明白猪大肠。
张大厨一大家子帮忙把残局给收拾好,带上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就打算走。
夏芜找到张大厨,要给他结剩下的尾款。
虽然张大厨说她只要吃猪大肠就少要八百块钱,夏芜还是按照约定好的给他钱。
张大厨头当着她面数了钱,多出的八百块又还给夏芜。
“张阿爷,钱您收着吧,今天辛苦你们了,天还没亮就来干活,就当是辛苦费。”
张大厨头不容拒绝,“钱你拿着,我不多要,我还有事要请你帮忙。”
“什么事?”
张大厨头道:“事情是这样的,我呢,走村串巷给人烧菜烧了一辈子,有时候忙起来几天挨不着床,这日子算是过够了。正巧镇上中学食堂招标,过不多久我就去食堂烧菜,想着到时候从你这儿买菜,你看咋样?”
镇中学食堂招标这事,夏芜也有所耳闻。
之前杨明月星期天回来,闲聊时说过他们学校换校长了。
新来的校长是从市里调过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了食堂上面。
之前的中学食堂都由前校长的亲戚把持,烧的饭菜又贵又不好吃,卫生问题也很严重。
杨明月说,她班里有个同学吃午饭时吃到一条泡胀的蚯蚓,直接成了厌食症,打那以后就没去过食堂,天天买小卖部的面包充饥。
吃到石子毛发啥的那都是稀疏平常。
学生们都嫌恶心,不想吃,可不吃也没办法。
镇中学学生大多都是寄宿,周一到周六都在学校上课,出入校门都有门禁,不办走读证根本没法出校园。
周六下午放学,周日下午又要去上课,高压力学习之下,吃饭都没法好好吃,学生们都恨死食堂窗口了。
正巧新校长上任,食堂窗口还没来得及换人,又出现问题了,这回是学校免费的米粥桶里捞出一只嗝屁的老鼠,当天新校长也在食堂吃饭,闻风赶过去的时候看见老鼠脸都绿了,恨不得抠嗓子眼呕吐。
当天晚上,食堂窗口做饭的关系户就被终止了合同。
新校长开始公开招标,重新打造食堂窗口。
这回不是某家独大,而是三足鼎立。
镇中学从六年级到九年级四届学生,少说有两三千人,食堂开三个窗口,找三家招标。
张大厨头自感年纪大了,干不动宴席,就打算带着老妻去学校干食堂,继续发光发热,他儿子孙子也该自立门户了。
给学校里的娃娃做饭,张大厨头摩拳擦掌,想着一定要干出模样来。
好厨子也要有好菜相配,他看夏芜山头这些菜就很适合娃娃们吃嘛。
第75章 开民宿的想法
听到张大厨子要买山上的菜,夏芜先是眉头一皱,为难道:“张阿爷,不是我不想卖给你,我这山头的菜还不够在网上卖的,实在没法供给你太多。”
一所中学两三千人,就算只有一千人在张大厨的窗口吃饭,那也是一千张处于发育期嗷嗷待喂的嘴啊。
每天光是蔬菜都要几百斤。
夏芜山头种的菜只有十几亩,又没大棚啥的,都是顺应天时,什么时候熟就什么时候卖。
三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每天在网上卖卖蔬菜包,已经没法额外再给张大厨头供应了。
要怪就只能怪人手不够,夏芜那么一家子,累死累活也种不了一个山头的地不是?
张大厨头咂巴一下嘴,“这事好办啊!”
“好办吗?”
“好办!娃娃们吃菜又不讲究,只要量够,我保证能做的让他们喜欢,你听我的,多种点豆角茄子黄瓜番茄,这季节补种来得及,两个月就能收获,这期间能吃我先在你们村里买菜,你看咋样?”
夏芜哭笑不得。
这倒也是个主意,只是为啥非要买她的菜不可呢?
张大厨头总算说了实话,今天宴席上供的菜他都尝过,因为今天吃饭的人多,菜也多,有些菜夏芜是从村里人那买回来的。
杨沟村村民种的菜品质不错,可张大厨头总觉得和夏芜自家种的菜差了点火候。
做厨子的总是很在意那点细微的差距,毕竟食材是基础。
就像张大厨头说的,学生们吃菜不讲究天天换着花样,只要够好吃,在此基础上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充足,那就够了。
张大厨头又打起感情牌。
“咱们镇上的娃娃多可怜啊,都是从村里去镇上读书,一星期七天时间,有六天都在学校吃,结果不够油水就算了,还天天吃的乱七八糟,长久以往身体都坏了,那咋能好好读书呢,中考咋能考过别的中学呢?”
县里有十几家中学,有的镇人口不够,一所中学都没有,东华镇还算是个大镇,附近两个镇的学生也会来这里读书,所以学生足足有两三千。
不过要论成绩的话,东华镇一中在县里顶多算中等,不上不下的。
张大厨头有还有俩孙子孙女,都在一中读书,他想在中学里大展拳脚,也有自己家孩子的缘故。
感情牌一出来,夏芜彻底没话说了。
主要是这些学生真可怜啊,她以前哪里听说过食堂还能有这种事……
原谅她以前上的都是私立国际学校,学校专门请了营养师来搭配菜单,食堂足有三层楼,西餐中餐及各地特色菜都有。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发生过。
当她听杨明月说在食堂里吃到的种种异物,人都恶心坏了。
“行,那我明天就开地,多种点菜,不过等菜熟了,中学也该放假了吧……”
夏芜想了想,“这样吧,除了在网上卖蔬菜包,山上的菜我就不往别处卖了,优先供给你。”
张大厨头感激不尽,又有些为难,他确实没想到中学放假,暑假可是有两个月呢,到时候夏芜山头的蔬菜熟了该往哪里卖呢?
夏芜的人生信条就是绝不为还没发生的事情发愁,她爽朗地反过来安危张大厨头:“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肯定有别的地方能卖出去。”
红霞漫天,倦鸟归林。
来杨沟村玩的游客们也都累的够呛,陆陆续续从山上下来,手里提的大包小包,走到村口坐牛车,等着被送到镇子口。
几乎每人都背了将近十斤的特产回去。
山上也没啥稀罕的,无非就是果子蔬菜,也有人找夏芜买蜂蜜,夏芜来者不拒。
光是今天一天,她进账将近四万块钱。
周辉开了一天直播,直播间里收到的礼物钱都够他们出来玩的费用了,要走的时候还专门找到夏芜告别。
“夏夏,什么时候还办宴席啊?”
“怎么,还没吃够吗?”
“吃不够!要不是你们村没住的地方,我们还不想走呢,没玩进行啊!”
“就是,要不在你们村里开个民宿吧?”
“开什么民宿,我看山上就很不错,盖几栋楼不就能当民宿了?”
周辉几人吵吵闹闹,夏芜心头亮起明灯,民宿!
她就说感觉少了什么!
“山上不让盖房子,估计你们的希望要落空了,不过民宿…倒是可以想想法子。”
“夏夏加油干!我们等着你把村子还有雁头山建的越来越好,到时候要是需要打工人,优先考虑我,我什么都能干!”周辉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展示肌肉。
“还有我,我也能干!”
“要是在这儿天天能吃这么好,免费干活我都愿意!”
热情的男大学生们让夏芜几乎招架不住,她笑眯眯地应下来,“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欢迎你们来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