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盏只好特意去那片田地里去看看。
坐完船又坐牛车,最后靠走,金哥儿和银哥儿纷纷吐槽:“偏成这样,不如卖给逃犯做藏身之处。”
田地的确很贫瘠,连野草都长得不甚茂密,在山坡上陡峭,要是种田只怕雇人、运粪肥、浇水都要花一大笔钱,还不一定能产出。
玉姐儿替妹妹担忧:“这可如何是好?不然就跟食饭行里的同行们征询下,看谁家要隐居。”
“哪里有那么巧的事。”
叶盏走了一圈,倒见地里都长着柿子树,不由得奇怪:“怎得已经种了柿子?”
看田的老头回话:“宓行老,那是前任主人种下的,因着种不成稻麦,所以种了柿子,不用耗费人力看护,只偶然浇几次水就好。”
“既然能种柿子,那去买卖柿子也能赚钱啊。”金哥儿不解,“汴京城柿子也能卖钱。”
“那得柿子好吃啊。”看田人苦笑,“我们柿子涩又硬,做柿饼都不好吃。”
汴京人是有钱,但不是傻啊。
叶盏却想起旁的事:“既然这样,拿来酿醋怎么样?”
酿醋?
下次食饭行集会的日子里,叶盏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段义留下的三百两缺口,大伙儿是怎么想的?”
下面掌柜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愿吭声。
他们可不想再捐一次款,说实话,因为段义的事,他们现在看叶盏都透着几分怀疑:万一她也想捞一笔呢?
叶盏面对下面的冷场也不着急,慢吞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建议以后咱们食饭行集会都不用再收会费,这三百两我也给想法子补上,不知道大家意向如何?”
什么?
大伙儿原本低着头装死,这下全都抬起头,当自己听错了。
“我说,段义出了这事,我们索性以后免了会员收费的事,以免再有行老中饱私囊。”
这下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纷纷瞪大眼睛,还有甚者惊讶出声。
“可是,行老,那我们的钱从哪里来?”有人问。
“是啊,难道以后不扶危济困了?那食饭行可要被其他行会嘲笑的!”下面的厨子们慌了,若是这样倒还不如筹钱出钱。
叶盏摆摆手:“大家莫慌,这些都还要做的,只不过钱由我们自己经营来。”
经营?那是什么意思?
此时人群已经全然没了一开始的抵触,只剩下好奇。
叶盏也顺势抛出自己的两大举措:“一是将咱们集会的这院子腾出一间屋做脚店,对外营业,大家伙每人来经营一天。”
“二是将段义购置的那块田地里的柿子全部用来酿柿子醋,酿好后大家一起帮忙出售。”
“这两样获利都可以拿来弥补三百两的空缺。”
?
还能这么干?
大伙儿一惊跟着一惊。
“改一间房子做脚店,轮流经营是个什么意思?”
叶盏看他们果然上钩,耐心解释:“就是将这间院子里靠外面的那间改动一下,把门改向对外,里头垒上灶台,摆上几张桌椅,也对外开张。只不过做饭的厨子和跑堂伙计掌故有我们行会里的成员每家轮流来操持。刨除成本的收益归食饭行经营,每家都记账,账册就放在店里由所有人查阅,确保无法做假账。”
这……能行吗?
大伙儿想了又想,却不由得不同意这是个好主意:轮流经营,既不算负担,也能给自家店扬名呢!
一旦城里百姓知道这间脚店能吃到全城特色,没准就会时不时来这里吃饭,轮到自己的那一天岂不是能大大扬名?
不是人人都像宓家酒楼这么有名,但能趁机蹭蹭那些大酒楼的名号来打广告,不是很好?
大酒楼的老板们也无所谓:这不就是个擂台吗?他们轮流来打擂台,城里百姓好奇都聚过来看,万一觉得自家比竞争对手好呢?
能经营大酒楼,各个都有些傲气在,这会儿已经摩拳擦掌,思忖着如何脱颖而出傲视群雄了。
既对自家有好处,又能筹措资金,大伙儿都觉得这法子好。
至于第二个主意,“酿醋?柿子醋?”
第174章 脆皮鸭
大宋的醋种已经很多了,桃花醋、米醋、麸醋、葡萄醋、梨醋,每类醋搭配不同食材能有不同的滋味。在场诸人都是厨子,自然知道柿子醋。
“自己酿柿子醋……叫我们做醋坊?”有人迟疑着问。
其他成员也是一脸茫然,都说隔行如隔山,他们做菜可以,做醋可都是头一遭。
“那又有何不可?”叶盏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不会的话我们现学就是了。"
她说得理直气壮,似乎这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
要是放在旁人头上,大伙儿多少也会觉得莽撞之徒太过不知天高地厚,可是放在叶盏头上,大伙儿又觉得很有道理:
她说做开磨坊就开磨坊,说开酒坊就开酒坊,干一行成一行,让人觉得她的确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
“就算输了又怎么样?酿醋的大缸等器皿洗洗涮涮还能用,我们不过损失一季的柿子,再说那柿子本来又涩又硬,不能吃不能卖的。”玉姐儿在旁边适时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