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盏知恩图报,便给裴昭也提了几句弩机的改良,她只知古代有一种弩机力大无穷,只不过如今还未面世。裴昭闻言讶然,自己画了图纸镇日去钻研此事。
弩机很快就钻研了出来,据说试验过能胜过原先弩机强度五倍,战场上能多一利器。
叶盏备受安慰,只愿自己这蝴蝶翅膀小小的扇动,能改变历史变化。
有了弩机的胜利,叶盏备受鼓舞,又回忆起了前世的水车磨坊、水力织布机等物,画了图纸请工匠一一试验。
她如今有钱,再加上工匠们实在是智慧,叶盏简单描述个大概,工匠们试验几次就成功研究出了水车磨坊和水力织布机。
叶盏仍旧不藏私,还将这法子公布出去,顺带写在了自己菜谱后面,后面还加了一句“听说水力还能用水沸之时的水汽代替,水力不及其百分之一。”
她是没那个才学造蒸汽机,只看有没有天才看到这句话受到启发发明蒸汽机。
至于其他物件,叶盏只能想出陶土马桶管道和水管,其余知识她是实在不懂。
裴家请她去布置婚房,叶盏便顺顺当当想出了这法子,裴昭也由着她折腾,先是请陶土坊的工匠烧了特定的管道,再将裴家的地砖掀了铺了管道。
冲水由自家倒,管道排往府中角落特意设置的一处脏污池,每日里有掏粪的商贩自己运走。干净整洁。
裴夫人和裴老夫人看着好,给自家也装了。
街面上其余富贵人家本来嘲笑叶盏爱折腾,可是到柳氏跟前转一圈参观完她的马桶后,各个觉得好:看着清爽干净许多。谁不想要一个干净清爽的房室呢?
因此城中居然掀起了建陶土管道的热潮。
赵小七到了江浙路立刻就给玉姐儿寄了信,絮絮叨叨说起许多当地风俗:喝得茶、吃得吃食、县衙的布局,甚至连此地蜡烛巨贵都写明在信件。
玉姐儿边念信边笑:“真是个笨人,难道要我从汴京千里迢迢给他寄一箱子蜡烛不成?”
“何必那么麻烦?”叶盏在旁奇怪,“莫非本地不产蜡烛?”
她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浙江居然真不产蜡烛,当即抓住商机,预备叫送信人运送些蜡烛过去。
跟裴昭闲聊起来,裴昭出主意:“一劳永逸,不若运送些白蜡虫过去。”
白蜡虫?
叶盏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此时的蜡烛全部都是白蜡虫分泌的蜡粉制作成的!
怪不得蜡烛的蜡是虫字边呢。后世石油蜡兴起,所以这种虫蜡才被取代。
“江浙之地不产白蜡虫,因此此地蜡烛太贵,不如你送些白蜡虫往江浙,叫赵小七经营,也算改良当地民生。①”裴昭给他出主意。
叶盏饶有兴趣,找人买了白蜡虫,又询问了运输方法,才知道白蜡虫要用在盆里养树,喂茱萸叶,旁边放一盆清水,等树木三年养成后白蜡虫也可养成。
买了白蜡虫,放置在小箱子里,透气孔用纱布蒙着,确保飞不出去,再请随行人每日喂养。
将养殖方法抄写在纸上,随玉姐儿信件请人运过去寄给了赵小七。
赵小七收到了信件,再回信时极为感谢这种方法,虽然运送过去的虫子路上折腾掉了大半,但残存势力很快就重振旗,大肆繁育。
赵小七自己培育好之后付工钱请了几户孤老孤寡人家饲养,等养好后所获利益都用于县衙开支。
有了这白蜡虫,他所辖县域经济又得增长,百姓安居。
赵小七没有将这功劳据为己有,而是上奏朝廷,将推广白蜡虫的功劳推到了宓家姐妹头上。
一边裴昭也将叶盏改良弓弩、水力织布机、磨坊、酿柿子醋的功绩报了上去。
这几样功劳都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原先贫瘠的土地能拿来种柿子酿醋,原先磨坊效率能增加好几倍,再有弩机等事,样样都是壮举。
也是机缘巧合,长公主进宫时正巧碰见官家与太后闲聊此事,一时逗趣:“这人说起来我还认识呢,心灵手巧,我就吃过她做过的菜式。别说,她一手菜肴当真不错。”她识趣将猫儿宴的事咽了下去。
“当真?"冬日树木枯萎,宫里无趣,太后娘娘来了兴致,“宣来看看是怎么个心灵手巧法。”
就这样,玉姐儿和叶盏两姐妹被宣进了宫。
单听到宫里宣她,宓家人吓了一跳,还好柳氏在店里,她是见多识广的,赔笑塞了两个荷包给传话的小黄门,探听了几句口风。
小黄门因见柳氏是一位相熟的诰命夫人,便透露了几句:“长公主跟太后提起,娘娘要见见你们。”
既然是长公主提起,那倒不是什么坏事,宓家人才松了口气。
他们闲聊的功夫姐妹俩已经简单梳洗,时间仓促来不及妆扮,柳氏便陪着一路去皇宫,路上跟两姐妹简单科普了一下见太后的礼仪。
旁边小黄门笑:“夫人多虑,见之前我们都会指点她们的。”
“大人们自然会指点。”柳氏赔笑,又塞了银子,“只不过这位二姐是我未来媳妇,我少不得要操持些。”
“原来是小裴大人妻室?”那小黄门抬起眼看了眼叶盏,神色也多一丝郑重,“您放心,太后娘娘是个和气人。”
叶盏在心里感慨,不愧是大内人,嘴严实到这种地步,钱是一点都不少拿,但连一句“娘娘今日心情不错”之类的暗示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