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余_伊北【完结】(7)

  都是他说的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句子都跟他有关。余蕊深深地认识到,白元凯是跟她周围的那些演员或者过去所认识的所有人都不同的人类。

  她觉得自己配不上他。

  因为她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一种阴沉,甚至龌龊的环境中。她怕自己遮盖了他的阳光。

  当然,余蕊还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白元凯,不是想要把他据为己有,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她认为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存在,会给人信心,会让人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不过眼下,余蕊暂时没有工夫陶醉在自己的少女梦中,现实纷乱。余爽精神大崩溃,她不可能开口找她打探白的八卦——打探了她可能也不会说,或者根本说不清。

  她必须安慰余爽。黄旗打电话给她,说租约到期,合租的那对情侣——余蕊和黄旗的同班同学,打算搬出去单租。房东有意涨价,他们可能得重找房子。

  目前住在爽家没问题。但为黄旗考虑,余蕊有继续跟他合租的打算。大学四年,他们做了三年的戏搭子,不是没擦出火花。余蕊的第一次给了黄旗。黄旗说自己也是第一次。余蕊不信。他那么老练、油滑、驾轻就熟。后来她发现,他的这些老练都是装出来的、演出来的,本质上,他比她还单纯。

  他们没有成为恋人,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对方身上看不到希望。他们是同一种人。来大城市淘金的人。他们可以彼此安慰,相濡以沫,但却给不了对方想要的身份、地位甚至说俗气一点,钱。

  久而久之,余蕊和黄旗蜕变成室友,相安无事。

  黄旗的野心更大。他的梦想是做一线演员,比黄晓明还出风头,比鹿晗、李易峰还受人追捧。他要拿影帝, 上春晚,拍杂志大片,接广告代言。他要一个出场费就够人赚一辈子。他要风风光光出人头地。

  可惜漂了几年,进展缓慢,他和余蕊都没有拿到过正儿八经的好角色。许多同学转行。像跟他们合租的那对情侣,女的在健身房代课,男的去做艺考培训,至于乱七八糟的生意比如卖莆田鞋、代理酸奶等微商,他们都做过。

  余蕊坚持不下去,开始想别的法子。黄旗却依旧每天去健身房,去见人,跑剧组,偶尔捞到个小角色,不远万里去拍。他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的人。偶尔,他和室友们会对着一根黄瓜或者胡萝卜兴叹:吃?还是不吃?身材要紧。他至今还保持着八块腹肌。

  租屋里乱哄哄的。情侣已经搬走,黄旗在往箱子里装东西。

  “到后天。”黄旗见余蕊进门,说。

  余蕊问:“不是提前一个月通知么?”

  黄旗道:“房东同意,管理不许,不让群组。”

  余蕊还想分辨,他们这不是群组,不算隔断。但她知道说也没用,好在东西不多,几个箱子,轻装上阵。

  她问黄旗,“房子找好没有。”

  “哥们帮弄了一个。”

  “哪?”余蕊跟他说话一向简短。

  “你是不是有地方住了。”余蕊好几天没回来,黄旗猜测。

  “不合租?”她问。

  黄旗报了个地址。远。郊区的郊区。那房子余蕊知道,民建房,都是小单间,相当于城郊的农村。有些小演员住在那。余蕊蓦地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居住环境多重要啊!即便是租房,也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做演员,吃的本来少,口舌欲无法满足,住得再差,来混大城市图什么。

  黄旗看了她一眼,也有点抱歉,他解释,“你去不去?单间还有,能洗澡能做饭。”

  余蕊不说话。

  他知道她心高。但他目前的情况,必须省。

  “马上接个戏,仨月。如果运气好,一年住不了几天,就当有个落脚的地方。”黄旗说。

  租得贵不划算。他这么一坦白,余蕊宽宥了他。奋斗数年,她原本以为慢慢都好起来,两个人又会走到一块。谁知道却渐行渐远。

  她救不了他,他也救不了她。茫茫人海,只好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分头求生。

  收拾得差不多。黄旗坐在大行李箱子上,“你怎么办?”他抽烟。

  余蕊也要了一支。吸了几口,才说:“找个工作。实在不行,回家。”

  黄旗无话。他无法阻止余蕊的选择。他只能要求他自己。反正,有命在,他就要在这条道上撑下去。

  “随时找我。”烟抽尽,黄旗搂了余蕊一下。

  第一章 (7)

  婆婆的检查报告出来,没大问题。医生劝她少抽烟。立人妈在儿子媳妇家逗留了几日,便启程回乡。

  警报解除,余嘉舒了口气。按照原定计划,婆婆没事,她便没跟立人透风。她理解婆婆的用心。老人家是怕儿子担忧。风平浪静。瞒着就瞒着。

  婆婆一走,余嘉终于开始安心过家庭生活。余爽那边大事已定。爽妈入土为安,余庆也已回家,至于余爽,有梦和蕊陪着。放心。余嘉判定爽不至于自杀,只是心中的悲伤,惟有靠时间慢慢磨平。

  眼下有两件事要着手处理。一是她的工作。立人说过找关系安排。来之前就开始想办法,到现在依旧没动静。

  余嘉有点着急。她认为自己还是应当有个工作,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赚钱多少两说,但起码与时俱进,跟丈夫有点共同语言。立人跟她越来越没话说。他甚至都不怎么正眼瞧她,即便说话的时候,也往往视线漂移,或者干脆盯着某一点。

  余嘉最近也忙着“恶补”,在老家可以悠游,到了大城市,她还是感觉出压力。提高的压力。她现在是小领导夫人,万一以后成大领导夫人了呢。各方面素质都要提高。余嘉开始关注财经新闻,偶尔也看看新闻联播,关心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这样立人提起来的时候,她起码能接上话。她的知识面万不能仅限于自己的专业——中文领域——学了跟没学差不多。她倒是写了一手好文字,还会唱昆曲。可惜无用武之地。不过能经营好小家庭个,她已经感到满足。

  第二个问题是思思的教育。女儿来大城市后直接进附中,多少人羡煞。但思思未来朝哪里发展,她和立人有分歧。

  思思吃饭快。碗一推,回屋看书去。刚到大城市,思思也有压力。她怕跟不上课程,怕同学瞧不起,她要尽快摆脱自己的小城市姑娘的气质,因而,格外努力。

  余嘉装作不经意地,若无其事提一句,“我那工作怎么样了?”

  立人立刻皱眉头,“不是那么容易。”停几秒钟,又补充,“最好找个铁饭碗。”

  余嘉不言声,悉听尊便的样子。

  立人继续道:“托了赵大姐,看能不能在大学出版社塞个人。”

  哦,大学出版社,养教授太太的地方。

  余嘉不喜欢这个“塞”字,听着刺耳。好像她是个废物。

  “骑驴找马。”余嘉搭一句。

  “也不一定非要出去上班。”立人不看妻子,筷子还在动。余嘉体恤地,“你一个人工作,太累。”

  狄立人放下筷子,看着余嘉的眼睛。

  有大事。余嘉能感觉到。

  “思思最好还是出去。”立人郑重地,“国内参加高考,竞争激烈,目前的状态撑死二本。还不如直接出国。”

  “孩子太小。”余嘉说。

  “所以得有人陪着。”立人立刻接话,稍待两秒,继续做工作,这是他的专长,“先出去读预科,然后直接在外头申学校。扬长避短,你出去陪着,做后勤保障。”

  余嘉知道立人的心。他心高,周围同事不少孩子都在国外,在省里的时候就这样,现在到大城市,周围更是一片小“海龟”。他不能落后。

  何况,在他们看来这是捷径。避开国内残酷的高考,去国外捞个桃子。立人的意思是,最好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算退而求其次,实在不行就新西兰、澳大利亚。他禁止思思去日本。民族情绪重。

  余嘉不同意丈夫这种安排。一来,她觉得现在不是十几年前,国外的学历并不比国内值钱多少,至少在找工作上,有时候反而是劣势。海归太多。物多则贱。国内的形势,归根到底要么靠关系,要么是绝对实力。

  她认为思思处于两者之间。

  以目前的家庭财务状况,送女儿出去,等于下血本。他们刚到大城市,虽然房子无虞,但花钱地方很多,硬出去,打肿脸充胖子,得不偿失。

  如果她出去做陪读妈妈,那意味着又要跟立人两地分居,此前他在省里,夫妻已分居数载,如今刚刚完聚,再分离。余嘉有点无法接受。

  微笑着,余嘉又去给立人添了饭。递过来的时候说:“还是先在国内读,将来要能再往上走,出去不迟。”

  立人火气顿生,碗底子磕得桌面一声脆响,“你不能那么自私。关键时期,我们不顶谁顶?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再熬几年怎么了?受不住了?做父母的,有时候就得牺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