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李疏梅对郑奕这边一直跟着,又有新的想法,曲青川让她准备对郑奕进行问讯。
李疏梅晚上又赶了赶模拟现场的画稿,自知想象力并不突出,她更想通过现场画像找到一些细节。现场细节太多了,并非完全记得住,画下来就能成为固定的记忆,也能帮她理解其中的奥秘。
头一天,李疏梅特意把准备的几个问题和曲队和老费沟通了下,曲青川看完表示:“疏梅,可以按照这个思路问,不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更直接一些,这样能够给对方造成压力。”
李疏梅认真点了点头,她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二队审讯,就是曲青川主审的,被审讯人是顾笙,当时曲青川采用步步逼近的方式,差点让顾笙缴械投降,要不是顾笙心理素质极好,想必那回就提前破案了。
曲青川又看了看费江河,费江河会意,慢声道:“我没什么意见。疏梅,你自由发挥吧。如果郑奕真的是凶手,你这些问题,他大概率都做好了准备,要知道,布置这样的杀人现场,还能完美把自己摘出去,这心思肯定就不简单。”
李疏梅心里一顿,费江河的话让她莫名产生了几分紧张,她之前从来没有想过郑奕的内心世界,经人提醒,她竟觉得郑奕有些可怕了。
“老费,你别给人家压力。”曲青川浅笑道。
都是刑侦老手,李疏梅心里的紧张想必都一五一十落在他们的眼里。
费江河也安慰起来:“对,别有压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只要是做过的事,一定会露出马脚。”
李疏梅忙调整了下情绪,让他们放心:“没事,我都记住了。”
第二天上午,郑奕被传唤到了市局,曲队他们提前就过去了。
李疏梅拿起笔记本的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面却忐忑起来,明明昨天晚上她给自己做了思想工作,她也把准备的问题梳理得仔仔细细,此刻笔记本就像增加了重量,让她一时站在那儿有些迟钝。
也许是太在意案子的真相,或是背负着二队的期望,虽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李疏梅仍旧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像小时候她也总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总是惹事,让李新凤和夏忍冬给她“摆平”。
她还记得小学时,因为一个男孩子在上课时欺负了她,下课趁着人多一起出教室门时,她猛地推了人家一把,把人家推倒了,还误撞了别的同学。
哪知道老师看得清清楚楚,正好那节是品德课,老师把她单独留了下来,还对她灌输思想品德。
后来李新凤亲自来学校,当着老师的面保证以后不会了,李疏梅觉得自己挺委屈的,等李新凤把她领回去的路上,笑着对她说:“今天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以后可别当着老师的面。”
那时候,李疏梅并不理解李新凤真正的意思,后来回想起来,才知道她想说的是,还手该还,但要学会方法。
当她回想起这些,心里的忐忑也减轻了几分。
“疏梅,出发了。”祁紫山走了过来,提醒她。
李疏梅点了点头,和祁紫山一起走在去审讯室的走廊里,祁紫山偶尔转头瞥了瞥她,她就问:“怎么了?”
祁紫山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偶尔想起小时候一件事儿。”
李疏梅挺好奇,祁紫山怎么也会和她提起他小时候的事,她忙问:“什么事啊?”
“我记得小时候一次元旦晚会,老师觉得我长得可爱,就让我上台表演,为了那场演出我准备了很久,但上台那刹那,因为紧张还是把歌词忘了,当时我觉得无地自容,心想这辈子都不会上台表演了。”
李疏梅抿了抿唇,想安慰他:“后来呢?没人嘲笑你吧。”
“没。巧就巧在,我当时脑瓜子灵机一动,我忘记了歌词,但是记得旋律啊,于是我就全程啦啦啦地唱完了那首歌。”
李疏梅嘿嘿一笑,她认为祁紫山是想借助这个孩童的故事让她放松心情。
祁紫山说:“疏梅,这件事还没完呢,元旦晚会以后,我在学校出名了,老师们都说我特聪明,同学们都夸我好棒。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那张表演照片现在还挂在学校的橱窗里。”
李疏梅始终含笑,这个故事不自觉让她忘记了内心的紧张。
“谢谢你紫山。”她笑着说,“将来有机会看看你那张照片。”
“好啊,以后有机会我托学校复印一张。”
很快,两人走到了审讯室门口,曲青川、费江河和马光平正在门口的栏杆旁讨论什么,人都齐了,曲青川就说:“那就开始吧。”
进门时,李疏梅的目光自然就落在问讯室里的郑奕身上,此时的郑奕和病房见过的人大为不同,他整理了头发,脸也干干净净,皮肤开始有了光泽,穿着一身白色卫衣,整个人都很清爽,散发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不过他的眼角仍旧带着一丝病态,还有挥之不去的忧郁。也许是仅仅认识她,他忧郁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李疏梅微微移动,一直等她坐下,目光才慢慢定住。
李疏梅进屋后也在确认他的状态,他没有明显的紧张,两只手交织着平放在桌上,手指有型,骨节有些泛白,像是紧紧用力造成的,他可能在控制紧张的状态。
郑奕今年大三,年龄不大,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的大男孩,即便只是问讯阶段,他在这种环境下也是会紧张的。
一道微弱的金色流光快速在郑奕面庞上勾勒,勾勒他的典型特征。
颞线较宽,眉骨挺拔,上庭开阔,颧骨微凸,脸颊肌肉丰实。下颌棱线分明,如两道直插颌隆突的霜刀,颌结节和颌隆突之间呈现标准的正三角形,骨感美而刚毅。
论五官长相,郑奕在大学校园一定受女生欢迎,他英俊帅气,很有气质。
李疏梅想起祁紫山的话,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不能做有罪推定,要对郑奕保持公平。
郑奕并非第一嫌疑人,他今天更多是作为人证来接受问讯,所以李疏梅更像是见到熟人般给对方打了一个招呼:“你好郑奕,很高兴又见面了。”
“你好李警官。”郑奕说罢轻轻舔了下唇,像是很久没说话而做出的习惯动作。
“那我们的交流正式开始吧。”李疏梅没说是“审讯”,也没说是“问讯”,她更想让郑奕意识到,他们今天传唤他的目的并非是调查他。
“好。”郑奕点了下头。
李疏梅说:“在医院,我也和你沟通了一回,但当时考虑你的病情,我们没有做更多沟通,今天希望你能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首先能说说当初你为什么加入竹林社吗?还有其他六个人的加入过程?”
这是李疏梅设置的一个切入点,所有的一切都和竹林社息息相关,她期望郑奕能够放松紧张,同样放松警惕,配合她完成一次坦诚的交流。
“其实最初竹林社并不叫竹林社,原来叫国学社,我大一上学期就加入了国学社,当时应该加上我有十个人吧,我加入的时候,陶秋心比我早一个月加入。”
李疏梅记得,陶秋心是英语系大三的一名学习委员,成绩很优秀,当时和郑奕一样就读大一,她的个人爱好是象棋,围棋,加入国学社并不意外。
郑奕说:“我上大二的时候,国学社的大三大四学长学姐因为实习,都陆续退出了。当时的国学社社长也离开了学校。我顺利当上了国学社社长。国学社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十个人变成了那时的七个人,为了提高社团影响力,我特意改名竹林社,也是寓意竹林七贤的意思。”
李疏梅问:“你很喜欢竹林七贤?我记得你的外号叫书夜,竹林七贤当中嵇康字叔夜,这之间有联系吗?”
在此之前,李疏梅对竹林七贤的故事仅仅停留在曾经的教科书上,不过这次查案,她大量阅读了竹林七贤有关的资料,她认为要真正了解这件案子,一定不能脱开竹林社本身,而竹林社和历史上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某种渊源,或许能为案件带来侦破方向。
郑奕的目光产生微微的波动,目视着李疏梅,“李警官说得没错,我喜欢嵇康。竹林七贤象征着人文自由,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一定也会喜欢。”
她认同郑奕的观点,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在竹林之下饮酒欢歌,率性洒脱,不与主流社会为伍,向往自由。
这种洒脱不羁的风格确实迎合现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
以嵇康为例,他因拒官而得罪大将军司马昭,后又被人陷害,被司马昭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