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倒是不在意这一项投资的收益。这片子能热映,林氏集团那边的一些广告产品的销量一下子也上来了。她开始考虑更长远的在影视方面与靠谱的人合作了。
以前她没想那么多,是觉得自己就八个月的命,能看到影片上映都是侥幸。现在她光是豪宅预期收入都能够支撑她多活几个月,自然会想将自己的地产公司好好经营。
做xx新城项目是一个持续投入,这个时代还有一类很容易拿地的项目就是城市综合体。
这个城市综合体并不是指单独一栋楼,而是商业、办公和居住各种类型的物业紧凑排在一个地块中。类似于现实世界里某达广场那样的,大商场上面加几栋写字楼和酒店站在街边,其后不临街做一些高档住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的人能方便上班购物,同时办公楼之下的商业也很容易就被办公和居住人群养活了。
这种综合型的商业内除了餐饮和日用百货,娱乐也是一类必须要放进来的内容,某达广场就有自己的影视院线,在自己的大商场里开影院,重点播放自己投资拍的影片,也不会被别人家的院线分走了钱。
现在南方以及海外,搞综合体开发的成功案例挺多的,国内北方地区商业本来就没有南方活跃,各种新鲜事物就还比较少见。大多数只是大型商超集团自己建商场,或者是专门做写字楼的就盖写字楼,要么是一块地里面就只盖住宅,弄点沿街小区商业而已。
现实世界也要等2003年全国第一家某达广场才会在北方某个省会城市建成。京市会更晚一些,所以真正的城市综合体暂时还是空白,没人提这个概念。就像产业新城和大盘那样,目前这些都还是新鲜词汇,普通大众的观念总是落后一些,要被市场科普了才能逐渐了解。
但是城市的管理者接触到的信息会更新更宏观。他们会去海外发达大城市考察,了解先进的概念,考虑哪些内容能引入国内,促进经济发展。
林若妍想着,若是戴老板这边一直不打算与人合伙做大做强影视公司,那么她可能要另外找人了。比如请职业经理人,帮她开辟这块业务。
当然这件事情的优先级是远低于房地产相关的,毕竟她更熟悉自己现实中从事的行业。如果手头的钱有限,生命有限,那她肯定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更有把握的事情。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落地位置还有时间找一找,那个投资成本很高,不是京市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做成的。如果在京市做,那她会优先看cy区有没有地。
上一次林若妍受邀参加cy区和各大地产企业的联谊会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产公司规模和实力与那些大企业不可同日而语。cy区那边最初能拉她来,也无非是感激此前她解决了疑难地块。豪宅那块地,以及国际学校那块地都是同样的逻辑。让她做贡献可以,现在她想挑选自己要的地,还够不到资格。
这月,她的大额支出除了豪宅的工程款就是xx新城了。那边买地一百亩协定一签,会支付一千五百万,相应税款能缓交。与产业咨询机构和规划、建筑设计公司签订合同,也要支付几百万首款,让他们启动工作。
cy区最近没什么动作,林若妍只能安静等着,倒是大x区那边发了邀请,招待在本区有项目的知名企业家聚会。这不拘泥于地产行业,还有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各种领域的企业家。说白了就是区里纳税大户,被请去答谢会,再宣传一下新的政策。
有了上次参加cy区类似会议的经验,林若妍也知道大概的流程了,除了会议环节,就只有冷餐会的模式,氛围更宽松一些。
受邀参会的企业三十几家,每家都来了三五位代表,不算台上的,会场中坐了两百多人,至少规模看着挺红火的。
林若妍除了带秦爽来,也喊来了生物医药基地项目一直以来参与比较多的员工,设计部、工程部和营销部各一个人。
营销部的人是负责配合园区招租的,目前工作不多。
工程部老焦没来,他最讨厌这类“务虚”的场合,让工程部驻场生物医药基地的人去了。
设计部总监赵星星也没来,她今天有豪宅项目的设计会议要主持。豪宅项目下月正式开盘,如今结构已经封顶了,公区装修的方案早就确定,不过实际进场之后很多细节问题都要多方协调处理。于是就安排了其他人参会。
到了冷餐会的环节,林若妍让下属们随便溜达,结交别的企业的人。她自己原本想躲在角落里吃吃喝喝偷懒,没想到再次见到了红光满面的方玥。
记得上次方玥说要拿大x区的地,看来是已经成功了。
第149章 真正地羡慕
方玥似乎也是偶然才看到了躲在角落的林若妍。
此时的方玥春风得意,看着林若妍也没有上一次那种纠结,状态轻松地问道:“林总,你生物医药基地那边的项目进展如何?”
“还好吧,刚租出去两栋楼。”林若妍如实回答,装修后再租给别人,赚个差价,不过轻资产运营这种模式未来十几年会很流行,她用目前的项目提前锻炼出能够做工程管理代建和招商运营的队伍,放在其他项目上都是有用处的。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价值。
方玥说:“上次我和你说起的那块地我拍到了,能盖二十万平米的高层住宅,地块边上未来会开通地铁线,规划刚批准,围挡才立起来,售楼处就有人打电话咨询了。”
方玥的项目外观都是现代简约时尚风格,用高档涂料,围挡上大概印刷了精美的效果图,才会很吸引人,关键是拿地的价格低,房价比城里便宜多了。她要走快销路线。
这从侧面证明了,京市有大量外溢购房需求。有人是刚需刚改,有人则是对第二居所有执念。大x区以及再往南的地方,公路修的很好,交通便利。十几年后,更大的国际机场落成、冀省的某新区也会火爆,位于这条交通动在线项目也会有更高的关注度。她那个xx新城是很有前途的。
林若妍心情很好,就顺便也说了几句恭喜的话哄方玥开心。女强人其实也需要哄,利益不冲突的时候,互相交换一些信息,也省得她再去打听。
方玥又问:“你在cy的豪宅是下个月开盘吧?能让我去参观一下么?我让秘书约,居然还要验资三百万才能看样板间。和你说句实话,我自己私人的流动资金很少,真比不了你们豪门,随便就能拿那么多现金出来。”
林若妍猜测方玥未必会真的没有三百万验资,就是想用这种言辞试验一下她的态度。倘若她推辞了藏着掖着,那就是怕方玥“学习借鉴”,就说明豪宅可能是吹的有猫腻,怕行家去看。
只不过,她的产品和方玥追求的那种量大快消刚需刚改产品完全不同,不怕方玥去挑剔,也正好让方玥看看,或许能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她坦荡道:“那好,我们每周一上午是内部学习会议,不对外预约接待的,若是方总愿意赏光,可以周一上午来售楼处,提前通知我,我亲自接待。”
方玥没想到林若妍这样大方让她看,她也的确从其他朋友甚至亲戚那里听说了林氏那个豪宅项目的惊艳,真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或许那种大户型并不适合她要做的产品借鉴,但她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林氏地产敢把房子卖那么贵,她要仔细瞅瞅值不值那个价钱。
前段时间为了拿地,方玥一直很忙,现在地拿到了,方案规划都报批通过了,她也踏实了不少。只要在京市有一个开门红,未来其他的机会也还是能找到的。学习进步,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好,档次不断升级,也是她追求的目标。
约好了下周一去售楼处拜访,方玥又说:“我那边目前只是临时售楼处,接听电话。等真正的会所兼售楼处盖好,就请林总也去看看。”
礼尚往来,这是想与她发展友谊了。林若妍能感受到方玥对自己态度的变化,最初在酒会上刚认识的那会儿,方玥肯定是瞧不起她,被她高价拍走了cy区的地块,也一定存了怒气。到后来两人在大x区达成“共识”,让方玥成功拿地,以前的梁子也就解开了。
虽然都做地产,方玥一定敏锐察觉了林若妍的产品路线与她的不同。虽然可能还会质疑林若妍的项目是不是只为了赚吆喝,价格过于昂贵,货不对板很难回款,不过肯定与方玥的产品目标客群完全不同的,不冲突就是可以当朋友的。
方玥忽然提道:“国际学校的事情,我听托马斯说了,你在cy区和他们合股建了一座?”
林若妍点头:“我之前也是偶然认识了托马斯,他还提到了你,对你很是称赞,说你们南方有项目要合作。我一听说你都和他们合作,自然觉得与他们靠谱,这才建了那所国际学校。其实也是为了解决cy区那边委员会头痛的一块教育用地而已,挣不了几个钱。”
方玥侧面打听过前因后果,也暗中盘算了参股盖学校,这种靠收学费逐渐回本,比她以前卖刚需住宅回款肯定慢多了。她猜测或许真的是cy区那边棘手的事又丢给林若妍这种傻大款了。她没敢直说林若妍冤大头,就委婉道:“其实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也不一定要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