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描述清楚之后,赵星星忽然想起一个人:“我本科大四那年实习是在京市一家老牌国企设计院,当时带我的那位女建筑师,因为身体不好岁数也过五十了,就办了内退,去了审图公司,不过还是喜欢做设计。我以往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问候她一直保持着联系。她技术能力很强,我问问她有没有兴趣来咱们公司。”
温尔雅一听身体不好,岁数也大就不太敢要,但也不能薄了赵总监面子,就委婉说道:“按照林总和赵总监这边的需求,我会尽量找更多合适的候选人以供挑选。”
赵星星也反应过来,迎合道:“对,这个技术总把控很重要,应该多比较,候选人要精挑细选。我刚才只是推荐,最终还是林总定。”
林若妍心想五十多岁的老阿姨好啊,身体不好内退返聘,肯定是追求安逸的,不可能加班加点,说不定能给公司带来一些国企的松弛氛围,让其他年轻人也别那么卷了。
候选人技术上的能力看赵星星判断,人力资源把控的是相应的聘用流程,以及做背景调查。有这两位在,林若妍自认为并非专业人士,甚至连面试都推辞掉了。
结果,一时疏忽,当最终选定的赵星星推荐的老王专家入职之后,林若妍才发现,这位王总工与工程部总监老焦居然是同学。
而且老王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做了手术之后,恢复的很不错,审图公司那种安逸让她呆不惯,原来的设计院进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研究生,也已经没位置了。所以,那边拿着退休工资,这边就想出来私企闯荡一下。合同签顾问就行,社保都退休单位那边负责,不用上,林若妍只能是给开高工资弥补一下了。
当年老王和老焦学的都是工民建,一男一女号称当时的专业双璧。但并不是情侣,就那种不来电的跨越性别的“宿敌”。他们两人常年承包了各科的第一第二,就是位置时有互换。
老王进了国企大设计院,老焦去了国企知名的建设工程公司。就因为学的是工民建,规划、建筑、结构、水暖电都是懂的,干工程可以,干设计那也是妥妥的全面型专家。
据说这位王总最喜欢的就是考证。不止有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还拿下了一级结构工程师和注册规划师、注册设备工程师、造价、咨询等等证书。以上随便哪个证书,都很难考,后来专业分的细了,要求考证之前必须有相关专业学历,以及多少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一般情况只学建筑设计的人是没可能考下别的种类的证书的。
同理,一张证书对应的是一个专业,别的专业的人或许其他证书努力背书也许有机会考下来,不过建筑设计有多门绘图考试,其中大设计这一科,六个小时纯手绘做一套方案,这根本不是其他专业的人能凭借机械训练达标的。
多种类证书集于一身的强人,大多数都是早年间学工民建,后来在设计院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各专业图纸都接触过。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内驱动力十足。
尤其这位老王与老焦读书的时候就互相较劲,一个去了设计院要年年当先进争一流,一个去了建设工程公司,最苦最累的一线永远少不了他的影子。两个技术过硬的人,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兜兜转转在林氏地产公司再度相遇。
现在都是一头白发,青春不再,但是彼此对了一个眼神就已经明白,新的一轮较量立刻开始了。
第85章 各显神通了
以前讨论方案的时候,赵星星就觉得老焦非常强硬,工程逼设计让步,现在有了老王,这才知道技术大拿的靠山相当坚硬,老焦为了工程方便提出来的一些“优化”做法,很可能降低了建筑外在的质量感受,一旦老王发现了这种苗头和端倪,就会用设计技术上的知识驳斥老焦,逼着老焦绞尽脑汁去优化施工做法。
关键这位老王各专业都明白,老焦想用别的专业偷换概念糊弄,结果哪个专业都找不到弱点,争辩都没有机会。
至此,赵星星算是放心了,自己在施工图和技术方面的短板,有了老王在,就不怕工程部打折扣了,建成效果的质量掌控力终于又回到了设计部手中。
林若妍也傻了,话说书里五十多岁的老阿姨这么拼的么?
自从老王入职以后,身为一个退休返聘的技术顾问,她早上比正式员工来的早多了,八点不到就来上班,自称老人觉少睡不着,晚上老焦不下班她也不走。她给的理由是因为老伴去世,儿子外地工作,家里也没养宠物,闲着还不如在公司。
公司免费的吃喝零食、先进的健身设备和办公计算机她都爱不释手。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在眼前,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她讲的问题那么多人认真聆听,退休综合征全被这样的生机勃勃治好了。寂寞无聊的时光一去不返,她觉得身心都跟着变年轻重返青春了,这样的“退休”生活才是她想要的,比广场上跳舞、或者是与一帮比自己岁数还大的老头老太聊那些没营养的家长里短高级多了。
接下来不用设计部的人申请,总裁办已经给他们全员配了行军床和睡袋。
老焦一看,设计部声势浩荡已经有八个人在了,他到现在还是光杆司令,有点力不从心。平时还要盯着售楼处那边,将来豪宅项目开工他要长期驻扎在工地了,大x区的事情怎么搞?所以他也不再矜持,赶紧让人力招了几个学结构和土木的小伙子,要能吃苦,愿意住工地的。
到时候工程部三个项目的现场至少分别有三个负责人常在,和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其他小专业就通用,三个项目上轮流来回跑。
成本部李嘉除了正经三个项目的成本要控制,还有那个工程造价软件的研发工作,不得已又招了两个有一两年经验的,他手把手教。将来施工队进场之后,成本的把控是绝对要重视的。设计可以充满幻想,施工可以要求技术不能偷工减料,但是成本要时刻记得给公司省钱,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才行。
按照设计管控的进度,6月中下旬,方案设计院提交了完整方案设计图纸。这时施工图设计院也已经确定下来,签订正式的合同了。合同额高达一千万,而且签订后当天,林若妍已经打款百分之三十,即三百万给到了设计院的账户。
在书中时代,国内十万平米的住宅施工图总合同额也就是三四百万了。这还是行业黄金十年时最高的价码,往后二十年京市房价翻了十多倍,设计费竟然没有变化甚至还打折了。当然三四百万的那种施工图设计费只包括土建施工图,如果想要园林景观室内精装修设计图,外加一些特殊的要求,一定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加钱,签订补充协议的。
国内设计院最近几年哪还见过合同额这么高,付款又如此积极的甲方?建筑结构水暖电的专业负责人全上的精兵强将,便是每个专业下面画图的小同志也都选派了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确保绘图的质量。
那个时候上网不方便,电子邮件发不了超过几兆的图纸,计算机画图也刚开始流行,大多数情况下,甲方会派自己人跑去设计院盯着那些设计师画图,随时解决问题,省得来回送图纸耽误时间。
所以自从施工图阶段开始,设计部的人将自己的行军床和睡袋逐渐就从公司搬去了施工图设计院。
没办法,那边跑报批报建手续的辛勤三天两头就要问设计部要阶段成果图纸,他好拿去与相关部门沟通。他父辈是规划局里的领导,建委、园林局等等门路都熟悉,商品房前期那些手续他了然于胸,什么时候提交什么程度的图纸,他列的清清楚楚,给设计部写了明确而急迫地要图时间。
没有手续,施工就进行不了,工程部也着急,天天催着。
不过方案图已经有了,老焦用这套图先去忽悠着以前合作过的那些施工单位,已经在招标筹备中了。施工单位一看,老外的方案图,国企大院的施工图,老焦坐镇,都觉得是正经活。虽然项目地上才十万平米的建筑面积,不过地下也要挖两万平,最关键的是,这项目居然不用施工单位自己垫资,签合同就给百分之三十工程款。
这么好的项目,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还是京市未来奥运片区的,如果这个项目做的好,将来那附近其他类似的项目,岂不是都有机会接下来?毕竟这个项目是豪宅,立在那里的形象昭示作用,肯定比干回迁房的效果好得多。
所以豪宅那个项目老焦一点不担心找不到好的施工队,甚至他稍微制造了一下紧迫感,略施小计,就让两三家单位主动彼此之间降价竞争,甚至有的单位直接明说可以垫资,还能有技巧地提前进场先整理土方,不怕三边工程,边画施工图边改工程现场都没问题。
老焦心说,人家这么热情积极,他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当然也要优选施工质量最好的单位,拿着别人家的降价和垫资说事,忽悠着最终他看好的单位为了争抢到项目也主动降低身价。他能确保的就是合同签订后,各阶段付款顺畅,绝对不会拖欠工程款,给现金不用什么商票承兑,这已经算是行业内良心甲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