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败光八个亿_幻如空【完结+番外】(94)

  另外我哥做实业的,他说国际形势变化对国内原材料影响也挺大的,比如钢铁等原材料一直在上涨。以前不起眼的建筑材料也随着国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价格增长的特别快,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

  所以,我听闻您这里一亩地这么便宜,肯定是动心的。而且容积率1.0,或许在未来看,已经是非常低,能做出别墅的宜居地块了。”

  老刘好奇道:“听林总的意思,是打算盖容积率1.0的那种……别墅?”

  凌老六是盖过住宅的,知道别墅和住宅容积率常规情况都是多少,摇头说:“老刘,那个容积率就算真能做出别墅,也比正经大别墅差远了,有钱人能看上么?”

  这位凌老六看来很关心房子盖出来能不能卖贵一点。而林若妍要提的产品创新点就是现实世界里见过的一种院墅产品,用1.0的容积率实现了类别墅的居住质量。

  不过首先,她要回答在场众人,这样的类别墅要卖给谁。

  第132章 房子卖给谁

  答案不用林若妍自己想,原书就写了。

  她之前卖了那么久关子,大家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她也该认真作答了:“这么偏的地方就算造出别墅,太贵的那种肯定卖的慢。但是不卖别墅,只是建一批1.0容积率那种洋房板楼,比县城又能好到哪里去?生活居住也不如县城,各种不方便。所以还是要卖别墅,才能少点建造成本,多赚钱。”

  众人也知道卖别墅的利润高,王民问:“如果是卖别墅,就像是老凌说的,总要搭着一些板楼吧?这附近肯定没人买,要来买的都是京市的。我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让京市那边的人来买,能有什么吸引力。林总,赶紧给我们解惑吧。”

  “既然王总发话,我就不再藏私。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想法,哪里说的不对,大家及时纠偏。”林若妍客气完,就结合原书,把类似的郊区大盘xx新城的客户描摹搬了出来,

  “真有钱能买几百万传统大别墅的人,的确不会瞧上这地方。但是有那么一批城市新贵,挣的钱不够买三五百万的大别墅,也不想在城里住一辈子高楼大厦鸽子笼。他们现在要实现这个梦想,就是攒钱回乡自己宅基地上盖小楼,或者是去家乡的省城买大房子,一套不够就多买几套。

  可是这些人还年轻,事业也都在京市,家乡置办了房子,一年也未必能有机会回老家去住几天,父母双亲就算住在那样的大房子里,也还是远离子女。”

  在场几位都算是事业有成的男人了,他们当初背井离乡打拼,挣了钱回家翻修宅基地,然后去省城买房,把双亲安置在省城,心态和林若妍说的差不多。最终期待,是自己通过奋斗,能在更好的地方买更大的房子,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他们是混出来了,能够实现这个梦,但有更多所谓城市新贵,可能一直给别人打工,一辈子也买不起大别墅。

  莫非林若妍要造一些便宜的小别墅,让买不起大别墅的人,也有机会实现类似的梦想么?想法是挺好,不过这种小别墅会不会卖不了太贵,高不成低不就的,还不如盖成廉价板楼赚钱呢?

  “这些城市新贵,追求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审美,看不上普通楼房大户型。平时又因为工作和子女的教育不得不住在京市城区内。他们在节假日返乡,路途遥远的可能也就春节能回去一趟。周末则开车去周边玩耍,体验田园牧歌短暂度假。

  这些人肯定喜欢有天有地的别墅,也希望投资的房子能继续升值,不会像真正有钱人那样,只把房子看成居所,涨跌都不会卖。他们会卖,在房子价格涨到预期后,果断出手。

  我的目标客户,是没有购买或者住过真正大别墅的那些新贵。他们来京市打拼,渴望更上一层的生活模式。城里有房,郊区有别墅。自己不住,还能把家乡的父母接过来安置在有天有地的地方,他们周末开车来这个第二居所与亲人团聚岂不是很好?

  样子上看得过去像别墅的,有天有地的,哪怕面积稍微小一些,他们都能接受。关键是将来这房子能高于买入的价格卖掉,算是一种过度,让他们实现买真正大别墅的梦。

  现在京市郊区,或者范围更大一些高速沿线,哪个项目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要实现这个梦,上车的门坎是多少钱?”

  目前一般工薪阶层家庭年收入有二十万的已经是属于成功人士了。王民开酒店的,圈子也比较广,若有所思点点头:“林总说的这样一类人确实存在。平时来我这个酒店的京市人,在京市大多都买了商品房,一套二三十万的电梯高层小洋房什么的,也还算繁华地段。他们全家年收入十万二十万,努力工作攒钱三五年,就能全款买了。

  而且听说能贷款买房,首付很少的钱,往后慢慢还月供。一大家子凑个几万首付并不难,每月工资也可以轻松还贷款。但是他们买正经大别墅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如果是不到一百万的一套有天有地上下楼的小别墅呢?他们会不会买?”林若妍说,“我的产品就要做成这样的,一百万一套的一百平米小别墅。”

  “先不说质量如何,这个总价还是有点贵的,尤其这里已经是冀省了。”王民蹙眉,“京市人会来买么?生活不方便又那么贵。”

  林若妍说:“要让这些人相信,房子现在便宜,未来会涨价,现在能买,未来会很稀缺。哪怕现在住着不方便,他们也会克服困难,等几年房子涨价卖出,定然可以获得收益。”

  “他们为什么会信?”老姜很好奇,他过去的工作就是和各种人打交道,能从林若妍的神色上看出她对自己的说法非常有信心。

  这种荒凉地方,光有漂亮的规划,恐怕很难让人信服这里的房子未来能涨价。这可是平地造新城,没有三五年时间没有真金白银投入,怕是卖出房子了也不会有人来住。

  林若妍这样有信心,是因为原书就这样写的。她也不觉得明年盖出房子,马上再卖出就会升值,这个地方与津市成熟的梅江完全不同。新城需要循序渐进开发,掌握好开发的节奏才行。

  如果是王民和其他几位做工程的,都是希望快速回款急功近利,卖点便宜楼房,那未来这个区域只能是另外的一个县城,而非产业新城,更不可能吸引京市那些新贵光顾。

  林若妍加入这个项目,就是要持续不断投入,一来是自己每月能有个支出项目,二来是未来三五年之后区域是真的能成熟的,比其他书中没有描写过的新城靠谱。

  她想让客户相信这里能升值,首先要找到更充足的理由说服眼前这几位:

  “房子能涨价,是周围的地贵了,有人买地盖楼,新盖的楼盘比这个价格高,别墅这种稀缺产品才会涨价。这就需要区域真的可持续能发展起来。

  我看图纸上这片新城的规划面积很大,诸位前辈在研究的是选哪里当起步区,就像我在大x区生物医药基地做的那几栋楼打样。里面放什么内容才足够吸引人,让我说的那种客群关注,恐怕光靠一个高端的酒店还不够。

  省里、县里希望地价能涨起来,无论怎样的名目,能吸引更多开发商介入,引入产业,带动上下游,这地方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道理说的简单,可是大家还是要赚钱吃饭,难道林总这是打算自己长期不断投入新城建设中了。她为什么如此看好这里?

  第133章 画一张大饼

  老姜在机关工作那么久,林若妍这些说法一听就是懂得上面意思的。开发商只看自己能不能赚钱,而出让土地的地方上却希望能够带动经济,不只是卖地这一锤子买卖。所以这里才叫产业新城,是真的希望能引入一些产业,哪怕是承接京市看不上的产业。

  怪不得大x区的那位推荐了林若妍来,这姑娘看到的层面比在场这几个老兄弟更高一些,充满了前瞻性,不是只做房地产开发个酒店住宅区,是知道要真的导入产业,用房地产作为支柱或驱动力,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迎合了上面的这些期待,往后的事情才能真地推进下去,才会受到支持。

  如果只想着什么赚钱做什么,干一票就走,土地低买高卖,就辜负了领导们的期盼。上面选择王民,看重的恐怕不止是他目前经营的项目,也是因为他出身本地,是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的,不会乱来搞臭了名声。

  “能说的再简单一点么?拿了地之后还干不干酒店?”王民诚心求教,其实并不是真听不懂,而是更关注这事该怎么走出第一步。

  无论未来多么美妙,眼下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荒地。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没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前期成本投入,根本看不到效果。再说开发商又不是做慈善的,肯定是有利可图才能下本。就算这里是他的家乡,他少赚一些,却不可能赔钱赚吆喝的。

  “如果这里只是学东边那三个县,变成京市cbd边的睡城,卖地盖高楼,夜晚和周末才有消费,对当地经济带动很有限,未来的税收和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