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辟珠记_饭卡【完结+番外】(247)

  她将自己被活埋时的种种细节,以及食冰致病、胡椒卿在御医人选上做手脚的猜想告知李元瑛。

  兄妹二人将各自掌握的情报拼凑在一起,抽丝剥茧推理疑案。

  李元瑛总结说:“皇帝听了串去中直传天下的谣言,质疑我的血统,遂趁着母亲生产虚弱,无力抵抗之际,狠心将救命的止血药倒进芍药盆景中,致使她失血而亡。事后为了掩盖罪行,又将当时在产房的证人逐一灭口。

  但是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母亲去世后,宫人之间渐渐流传起血涂鬼的秘闻:一个浑身染血、充满怨恨的红色冤魂,在大明宫中游荡。”

  李元瑛从一只锦缎包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件珍藏多年的石榴裙。日久月深,这条红色缭绫织就的轻薄罗裙,颜色已变得黯淡无光。

  宝珠看见这条熟悉的裙子,即刻落下泪来。她认得这是母亲的石榴裙。

  皇室日常所穿衣物,每日淘汰换新,从不清洗。唯有这条裙子,是薛贵妃逃难路上所穿,白狐引着皇帝去山洞中迎接时,她就穿着这件石榴裙。这是最宝贵的纪念品,她一向珍而重之地收藏着。

  李元瑛沉声道:“母亲头七那日,我潜入蓬莱殿将这条裙子偷走,想留作纪念。皇帝心怀鬼胎,察觉她的石榴裙在头七回魂夜离奇消失,又听到血涂鬼的传闻,定然惊慌不已。”

  泪珠打湿了血色罗裙。

  宝珠哽咽着说:“他心中惧怕阿娘的冤魂作祟,回来寻仇,从那时起,就再也见不得有人在他面前穿石榴裙,禁令从此成为宫规。这疑神疑鬼的心态发展到极致,甚至见你大婚时穿新郎红袍,都惊恐万状,无法忍受,再不愿看见你酷似母亲的脸,将你流放到幽州。”

  前朝后寝人所共知:自贵妃去世,皇帝性情大变,开始亲近左道方士,时常在宫观中闭门不出。朝臣以为他在炼丹求长生,但或许,这个天下至尊至贵之人,只是为了寻求法术驱鬼,来平息内心无法言说的恐惧。

  李元瑛继续道:“你出事那一日,他收到有人向公主投毒的消息,震怒之下,命金吾卫立刻逮捕所有有资格进入栖凤殿的宫人严刑拷打,想要找出谋害公主的真凶。你是清楚的,酷刑之下,无人能够承受。

  我在宫内的眼线回报,当时有好几个人吐口认罪,却又拿不出毒物证据,显而易见,都是屈打成招。你的心腹女官鲜于静为了摆脱棰楚,声称黄昏时分看到一个红色鬼魂飘入栖凤殿,之后公主就突发急病。”

  宝珠声音干涩,干巴巴地说:“她是受刑不过,无可奈何,打算把罪责推到鬼神身上。”

  李元瑛点了点头:“岂料鲜于静这句被逼无奈的供词,正好戳中了皇帝最为忌惮惊惧的秘密。他慌了,以为母亲的厉鬼再次现身作祟,带走了心爱的女儿。之后的事顺理成章,他无暇顾及你真正死活,一心想要镇压厉鬼。

  方士们皆是些阿谀逢迎、巧言令色之辈,只要能让皇帝安心,他们什么离谱的鬼话都能编得出来。他听从了方士的建议,为赶在母亲的忌日举行葬礼,来不及停灵,种种巧合凑在一起,竟无人发现你当时其实只是假死昏迷。”

  宝珠双唇颤抖,喃喃道:“我被下葬时,佩戴着阿娘的十二钿花树头钗。陪葬品、地宫与葬仪,全都远超公主规格,与皇后等同。脸上盖着厚重魌头,即便有微弱呼吸,旁人也难以察觉。

  地宫中用了活人殉葬、巫蛊压胜,与母亲同日同时同刻下葬,这些匪夷所思的手段都是为了镇压血涂鬼——那个爱穿石榴裙、流血而亡‘薛’姓妃子。他……他将我当成了母亲的替身。”

  李元瑛叹道:“据长安传来的消息,直至如今,你的陵园中仍在不断举行超度镇魂的法事。母亲已离世八年,他依然忌惮极了。

  ‘白狐引路’是皇帝的祥瑞,是他承接天命的符兆。二十年后,他背弃了当初逃难路上‘但有出头之日,绝不相负’的誓言,惧怕母亲穿着石榴裙的亡灵前来索命,更深恐被曾经眷顾他的天命所抛弃。”

  贵妃之死,以及公主被活埋的秘密终于揭开了。

  虽早就猜到了幕后真凶,但真相赤裸裸地剖开摆在面前,宝珠仍难以承受。她一言不发,满脸是泪。

  李元瑛目睹妹妹肝肠寸断的模样,长叹一声,伸手抚摸她短短的头发,说道:

  “我知道你难过,因为他是真的爱你。你长得像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宠爱你无需顾及前朝势力掣肘,不用担忧皇储争权夺位。他投入一切人财物力悉心栽培你,向所有人炫耀你书法精湛,文武双全,真心实意为掌上明珠骄傲。

  孩子回馈给父母的爱,是最纯粹、最真挚的。但是你要明白,皇帝最爱的终究还是他自己,是大明宫中至高无上的皇位。”

  宝珠靠在兄长怀中,无声饮泣。

  李元瑛神情肃穆,轻声道:“无论我的生父是谁,我们两人都由母亲孕育。她离去后,这世上,唯有你我是真正的血脉相连。”

  作者有话说:

  符命,是指上天预示帝于受命的符兆。

  第222章

  虽然无人明言,但幽州上下每个人都隐约感到大战将至。

  长安天子坐拥十五万神策军,那是拱卫京畿的中央禁军。被他流放至边境的儿子韶王李元瑛拥兵十万,再加上公主带来的一万玉梳军,二者已经具备战场正面对决的实力。

  当然,中间还有一些难以逾越的礼教障碍:孝道乃是立国之本,是通行四海的礼义廉耻之纲。儿子公然与父亲兵戎相见,属于大逆不道,即便儿子侥幸得胜,天下没有哪个要脸的臣民会支持逆子。

  另一种可能是,皇帝年事已高,无力处置这个远在边疆的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无论皇位日后由谁继承,都绝不会容忍这个兄弟拥兵自重,倘若朝廷兴兵,韶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二者必有一战。

  幽州监军使阮自明决定押宝韶王。毕竟他身在幽州,也没有第二个皇子可选。亲眼见证李元瑛力挽狂澜,击败原节度使刘昆,征服幽州,而万寿公主李宝珠奇迹般死而复生,率领大批骑兵投奔兄长,阮自明不得不相信天命是偏爱这对美人兄妹的。

  身为高位监军宦官,阮自明自有一套跟中央宦官系统联络的渠道。加上幽州驻长安的进奏院,如今快马奔波在长安与幽州之间的密使,比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频繁。

  立春,北方边境依然寒风刺骨,可按照节气算,新一年的春天已然降临。身为本地最高执政官,韶王带领妹妹和一众官员前往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结束后,李元瑛提及本地一处特殊的名胜,想让宝珠瞧一瞧。

  他们乘坐马车,前往北郊。宝珠心中疑惑,兄长遭难后体力不济,除了他必须出席的祭祀活动,从未外出游玩过。况且春寒料峭,草木未萌,能有什么景致可看?

  仪仗簇拥着马车,很快抵达目的地。车门打开后,李元瑛怀抱手炉,端坐在车内,看起来并没下车的意思。

  宝珠顺着他的目光,向马车外望去。大约百步开外,矗立着一处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往来信众络绎不绝,看起来香火不错。

  她定睛细看,那庙宇上的金字牌匾上写着:二圣祠。

  “这祠堂祭祀的是谁?”宝珠问。

  “你猜。”

  “人间称圣之人,除了天子,那就是先圣孔子,亚圣孟子。是祭祀孔孟的庙宇?”

  李元瑛摇了摇头。

  “难道是诗圣杜子美,书圣王羲之?”

  李元瑛又摇了摇头。

  “那总不能是画圣、医圣……哎,你快告诉我吧,我心里乱得很,没心思观光游览,也不想玩猜谜游戏。”宝珠仍未从悲伤中走出来,语气带着几分烦躁。

  李元瑛缓声道:“那是祭祀安禄山与史思明的祠堂。”

  “什……什么?!”

  天宝之乱,安史二将叛唐,这场席卷全国的浩劫,导致盛唐从此由盛转衰。幽州正是他们起家之地,叛军便是从这里挥师南下。

  宝珠勃然变色,怒容满面,“竟有人为这两个杀千刀的逆胡建祠,还胆敢公然祭祀?这些香客都是反贼不成?!”

  “只是附近的普通村民,还有祈愿平安的士卒而已。”李元瑛道。

  宝珠沉思片刻,道:“我明白了,是跟祭祀五瘟鬼一样的民间淫祀。立刻派人拆了,移风易俗,以儆效尤。”

  李元瑛干脆地说:“我已经拆过一次了,这是他们集资重建的。再砸,怕是要激起民怨兵变。”

  宝珠大惑不解,愤懑难平:“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大唐的国运就是被这两个祸国殃民的逆贼生生打散了!”

  “因为他们在此地执政时劝课农桑,又凭借强盛的军力打得周边异族服服帖帖,不敢来犯。对中原来说,安史之乱致使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但叛军劫掠的财物都由兵卒运回幽州大本营。两代人过去了,后人仍然忘不掉那段美好富足的日子,由衷地怀念那两个胡人,为他们立祠,尊为二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饭卡 古言 欢喜冤家  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