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女_清淮晓色【完结】(209)

  两扇殿门合上了。

  景昭独自在殿里待了大半日,殿门再打开时,她眉间倦色难掩,神情却很平静,对裴令之道:“明日就将常用的箱笼收拾起来,准备搬到芳筵殿。”

  裴令之应下,细细观察景昭眉梢眼角,心里暗叹一声,却不表露,若无其事道:“那穆嫔呢?”

  景昭道:“总要留个人看家。”

  皇太女就这样携太女妃住进了皇宫里。

  新住所距离明昼殿极近,堪称低头不见抬头见。饶是裴令之心性平稳,还是没办法时时刻刻以坦然自若的心态生活在皇帝眼皮底下。

  但他不可能丢下怀着身孕的妻子,自己回东宫去住,于是每日都抱着上坟的心态起床。

  景昭的情绪倒是稍有好转。

  自从把自己关了大半日之后,她又恢复了八风不动的状态,无论多大的事都不能让她抬一抬眼。每日除了散步到明昼殿去看政务,就是晚间和裴令之一起思考明天吃什么,仿佛心里真的只剩下公务和养胎两件事。

  就连四月上旬,南乡县令柳知具本上奏,说在南乡县任职期间,通过走访当地老农、整理编纂农书等方式,总结出一本农经,又亲自改良水利、下地劳作,一一验证这些前贤经验,颇有心得,一亩水田可以产出一石半的稻谷,已经接近南方膏腴之地的产量。

  随同奏本一同送入京中的,还有柳知的农经,并几大箱稻谷,分别是柳知任职南乡县这几年官田里出产的粮食。

  对比分外鲜明。

  皇帝当即下旨,令户部并殿中省一道择选合适的皇庄,先验证书中内容,又召柳知回京面圣。

  农耕乃国朝之本,再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裴令之在时雍阁修书的时候听闻此事,先是颇感欣然,旋即又有些奇怪。

  他不是躺在家里的纨绔子弟,相反真真切切走过南方大部分山野。认识的朋友从风流名士到乡野之人,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裴令之不会把改善水利、总结农书一事想的这么简单。

  这件事说容易不容易,说难倒是非常难,想做出一点听起来花团锦簇实际上没办法推行的成绩很容易,但想真真切切做出实绩,五年十年太少,二三十年也是寻常。

  柳知是景昭的伴读。

  裴令之不清楚她离京的确切时间,但是只看她的年纪,就能算出最多三五年。

  这点时间要在地方上做出成绩,对于实干之人已经够了,但对于写成切实可行的农经来说,着实显得太紧张。

  积素倒是很擅长探听消息,得了默许就出去溜达,皇太女妃近身侍从的身份摆在这里,多的是人乐意和他攀谈。

  等他转了半天回来,就悄悄告诉裴令之:“有人私底下议论,说当年柳县令的母亲柳丞相对农事就有些兴趣,这本农书内容多半实在,作者倒有待商榷——去年京里狠杀了一批官员,现在多的是职位空缺,有几个特别好的,听说几位丞相都在替手底下的人争取……”

  裴令之明白过来,倒很理解:“柳县令不是说过吗,那不是她自己写的,她只是验证前人经验。就算农经是柳丞相派人总结的,柳县令也确实验证过了,她没说谎呀。”

  及至晚间回到宫里,裴令之还特意和景昭提了一句。

  他没见过柳知,但他听说过,这是景昭身边出来的得力干将。

  外面的议论要是传的广了,终究有损柳县令的名声。

  然而景昭听了,却没像裴令之想的那样立刻着手护短,反而笑了笑。

  那笑容不是高兴,但也不是恼怒难过,反而很平静。

  这一次裴令之是真的不太明白了。

  景昭难得见他转不过弯来,反而笑出声。

  她道:“传言都是真的,没必要压,她们本来就希望如此,我何必硬要揭穿。”

  她的一只手轻轻搭上小腹,神情淡漠。

  这么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这么一个轻飘飘的动作,已经足够了。

  裴令之骤然反应过来。

  见他明白了,景昭偏偏头,道:“谁说坐上船,一定能坐到对岸?要是船翻了呢。”

  柳希声母女确实在储位争夺中坚定地选择了她,并且从来没有更易的想法。

  但有些时候,命运走向并不取决于人,而取决于运气。

  皇太女登基,这确实是最好的结局。

  万一呢?

  就算皇太女雄才大略,皇帝千般维护——史书上骤死的皇帝和储君难道少了?

  就譬如现在。

  皇太女即将生产,这固然是喜迎皇孙、普天同庆的好事,但女子生产这种事谁都没办法拍着胸脯保证万无一失。

  坚决支持皇太女,是柳希声母女对于前途的孤注一掷。

  醉心农事、研究农务,是柳希声母女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朝以农耕为本。

  权臣、重臣、宠臣、近臣,千般权势万般尊荣,一旦天子清算,少有能保全性命者。

  但一个谙熟农务、精通水利的官员,实用性往往很难替代。

  男人做皇帝也好,女人做皇帝也罢。

  景氏坐江山也好,外姓坐江山也罢。

  天下人总要吃饭。

  皇帝可以眼也不眨地诛杀当朝丞相,但对于农事上颇有建树的官员,却要多出很多耐心与包容。

  作为聪明人,景昭其实非常理解柳希声母女的举动。

  毕竟她们没有多头下注,也没有背叛之举,仅仅只是为自己留了一道防守的底线。

  总不能指望别人做圣人。

  但作为高居云端又不讲道理的储君,冷眼看着臣子连她死后的退路都想好了,心情当然不会很好。

  “是是是,不要生气。”殿里没有旁人,裴令之话音也变得轻快起来,“那你想怎么办呢?”

  “怎么办?”

  景昭冷笑:“当然是假装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裴令之:“……”

  真是完全合乎他预料的答案。

  皇帝父女有个非常一致的特点,在裴令之看来,这是为君者非常值得赞赏的优点。

  ——他们足够理智,提拔重臣不依凭私爱,只看中才干与忠心。

  柳希声母女才干足够出众,相继两代佼佼者,所以皇帝父女对她们的包容也足够。

  不要说留条后路这样的小事,只要她们的才干依然在,哪怕她们一天到晚荒淫贪腐私德不修,除非她们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宣告朝廷重臣干了这么多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事,否则皇帝问都不会问一句。

  裴令之失笑,坐到景昭身边,从果盘里挑了个青绿可爱的橘子。

  这是今春贡上来的第一批春橘,果房仔细挑过,一个个水润玲珑,小巧精致。堆叠起来,整整齐齐摞在盘子里,就算不吃,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好看。

  裴令之十指纷飞,橘皮花瓣般绽开,小巧一朵橘子花被他托在掌心送到景昭眼前。

  青绿橘皮、橙黄橘肉、雪白掌心,三色叠加,说不出的好看。

  “酸。”景昭蹙蹙眉尖。

  裴令之向她保证:“绝对不会太酸。”

  景昭伸手拿了一瓣,轻轻一抿,微酸甜意随着汁水浸润舌尖。

  “我就说吧。”裴令之眼睛弯起来,“我可是很擅长挑橘子的。”

  那朵橘子花仍然被他放在手心里,橘子香气飘散开来,就像是春日的味道,清新干净,萦绕在景昭鼻尖。

  她的心情忽然好了些,弯起唇角,配合地鼓掌:“太厉害了,这就封你为橘子学士!”

  第154章 ——“殿下将要临盆了……

  四月中旬,花鸟房往芳筵殿送来许多盆初绽的芍药花。

  芳筵殿不大,庭院也不算宽敞,却种了很多花木,窗下一左一右两树西府海棠开了,花瓣层叠如云,枝头又挂了许多串小灯笼状的铃铛。

  那铃铛指甲大小,不是金银质地,而是黄铜制成的,风一吹叮铃铃响声清脆,夹在霞粉色的海棠花里煞是好看。

  皇帝难得出一次门,从绍圣殿回来,就顺便到芳筵殿来探望女儿。

  只见后殿檐外挂起清透纱帘,帘尾缀了一截色泽相近的厚实缎子,确保风不会轻易吹动,帘内摆了一张软榻,榻边小几上陈设着茶盘点心。

  景昭躺在软榻上,正听两个歌姬抱着琵琶唱曲。

  见皇帝过来,她便挥退歌姬,欠身准备起来行礼,已经被皇帝止住。

  她也不客气一下,立刻又心安理得地躺回榻上:“父皇怎么来了?我本来准备晚间跑一趟,去送些小厨房新制的应季点心。”

  皇太女和太女妃素日里不会刻意挑剔吃穿,但他们本身是很懂的,也赞许厨房推陈出新,赏赐更是大方,所以比起毫无用武之地的御膳房厨子,东宫掌膳内官的想法倒是更多些。

  四月里,海棠、芍药、文冠果等花草相继开了,樱桃、梅子陆陆续续到了成熟的季节,外面又送进来一批桑葚——这虽然只是寻常可见的野果,但太女妃是很喜欢的,让杨氏收了些送进来,熬成桑葚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清淮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