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女_清淮晓色【完结】(62)

  景昭说:“我记得,据朝廷那边的统计,庐江比临澄要富裕,耕地、人口都更多。”

  左边那家酥饼铺子里传来阵阵浓香,夹饼冒着蒸腾热气,许多路人被香气引动,纷纷围过去。

  裴令之一带景昭袖摆,二人同时向后退出数步,避开人流,这才缓声道:“那要看怎么算了。”

  “嗯?”

  “若说富裕,庶民的富裕与世家豪强的富裕往往是相反的。庐江是一幅画,一幅立在安济渠尽头,用来给北方看的画。”

  景昭道:“这么难看的画?”

  “画中当然也有瑕疵,但这已经是世家愿意做出的最大让步。表面的花团锦簇也是花团锦簇,揭开这层看似敷衍的假面,下面露出的只会更加不堪。”

  景昭沉默片刻,说:“欲望无穷无尽。”

  “也不尽然。”裴令之道,“只是有些人的欲望太大,连他人最后一丝喘息的余地都要夺走。”

  他们并肩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巷,身后喧嚣渐渐远去,走到了冷寂与繁华交织的夜色边缘。

  远处街巷变得狭窄,房屋低矮下去,像夜色里矮矮的树桩。

  景昭立刻掉头:“走吧,宵禁快到了。”

  裴令之同样没有冒险的打算,二人转身,然而就在那一刹那间,裴令之忽然觉得有些古怪。

  他短暂地停住脚步,朝身后那片冷寂夜色里看去。

  仿佛有一道浓稠黏腻的目光,像毒蛇的信子,凝滞在他的身后,一路上若隐若现,时有时无,直到此刻四下人流渐少,才变得格外清晰。

  裴令之自幼容貌惊人,备受瞩目,对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分外敏感,他下意识去看身侧景昭,只见她秀眉微拧,不知在想什么,丝毫没有察觉。

  裴令之蹙眉,再度回望,但那令人作呕的感觉仿佛是他的错觉,一闪而逝,再也寻觅不到任何踪迹。

  他问景昭:“你有没有发现奇怪的地方。”

  景昭说:“有啊。”

  裴令之精神一振。

  景昭面无表情道:“我们荷包丢了。”

  裴令之一怔,骤然低头。

  腰间空空如也,荷包不翼而飞。

  一街之隔的民房缝隙中,一男一女脚步轻捷无声,没入更深处的夜色里。

  男子手里拎着一个巨大的麻袋,那麻袋看上去足能装一个人,分量很重,女子轻轻甩着一把柳叶薄刃,在月光下偶尔反射出一丝淡红的寒光。

  身后的路面上,渐有殷红蔓延开来。

  .

  “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日,我也曾经遇上一个贼,但那贼的手艺不怎么样,被我当场抓住。”

  景昭若有所思地道:“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临澄郡的贼手艺远比庐江好。”

  “……人太多了。”裴令之说。

  二人空手闲逛,居然能把荷包一起丢了,现下身无分文,也不必再乱走了,只能掉头回去。

  天气炎热,景昭和裴令之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向客栈走,热的额间生汗,景昭在袖中摸了又摸,终于摸出一点银子,在路边买来两竹筒酸梅汤。

  喝了一口,是热的。

  景昭气得发笑,连竹筒一起扔了。

  裴令之捧着竹筒说道:“冰也很贵的。”

  “你怎么不提醒我。”

  裴令之说:“我也忘了。”

  “……”

  二人带着一竹筒温热的酸梅汤,灰头土脸回到了客栈里。

  好在客栈还算靠谱,热水已经备好。景昭沐浴更衣,披着潮湿的头发坐到窗下小榻上,推开一线窗子,任凭温暖的夜风吹干长发。

  “外边好玩吗?”穆嫔捧着丝帕过来,跪坐在景昭身后,替她绞干发梢的水珠。

  景昭回过头,看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这个模样,像是好玩吗?”

  穆嫔扑闪着长睫,娇声道:“可是和姐姐在一起,不管去哪里都好玩,您下次带我一起出去吧。”

  景昭有些想笑,道:“正常一点。”

  穆嫔立刻规规矩矩坐好:“哦。”

  想了想,景昭表扬道:“昨晚和今日,你做得很好,不怕吗?”

  穆嫔咬着下唇,轻声道:“其实并不很怕,在您身旁,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至于……并不用我亲手染血,和往日在家里责罚下人,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她又补充了一句:“只是昨晚我做了好几个噩梦,可能是因为睡在死过人的黑店里。”

  景昭哑然失笑,心想天底下死过最多人的地方哪里是黑店,分明是皇宫。

  红墙之下,全是血染的冤魂。

  她抬手揉了揉穆嫔的头发,想说什么,又止住了。

  “算了。”景昭道,“回去再和你说。”

  她拢起半干的乌发,朝床榻前的帐幔走去。

  “哎?说什么,回哪里,这也太久了。”

  穆嫔疑惑轻快的叫声中,一丝温暖的夜风打着旋吹进窗缝,楼外街道上的灯火渐渐暗淡,人声随着夜色渐渐消失。

  一夜无事。

  天气晴朗。

  数百里外,沐浴着第一缕晨光,江宁城门内外排起了极长的队。

  还凝结着露水的青石道路上,蹄声渐起,由远及近。

  一队部曲策马而来,径直越过城门前排成长队的人群,城门卫点头哈腰闻声迎上去,忙不迭地开门放行。

  那些部曲理也不理,径直打马急奔而出,人群纷纷闪躲,有些老弱躲避不及,拥挤中站立不稳跌倒在地,所幸没有被马蹄踩在脚下。

  “都让开!”上一秒还点头哈腰的城门卫从腰间抽出鞭子,鞭梢抖动,阵阵颤响,指向拥挤的人群,“赶着投胎么,挤什么挤。”

  转过头来,他踢了一脚身后唯唯诺诺的小兵:“没点眼力见,见人来了还不知道先开路,那可是江宁裴氏的人。”

  “是,是,多谢您教诲,没想到裴氏一大早赶着出城,一时疏忽了。”

  城门卫瞟了他一眼,作势欲打:“裴氏的人要出城,还得事先跟你报备不成?”

  说着,他摸了摸鼻子,心想倒也确实奇怪,裴氏部曲这两天出去确实太过频繁……

  ——难道那个裴氏某位小姐私奔的传言是真的?

  第46章 “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

  车马辚辚,衣冠杂沓。

  日头渐渐升高,整座江宁城被夏日蒸腾的热气笼罩,江宁官署前的大路上,由于拥挤着太多车辆和侍从,每一个活物的头脸上都挂着汗珠,冒着热气,仿佛蒸笼里刚拿出来的包子。

  尽管车马无比拥挤,但这里很静,只有拉车的健牛和骏马偶尔不耐烦地跺着蹄子,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气声。

  除此之外,别无人声。

  如果定睛细看,每一辆车上都打着精致繁复的徽记,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出身与不凡的来历。

  从那些徽记里,可以辨认出裴、江、刘、顾等南方有名的世家。

  吴郡沈氏的车马静静停在道路另一旁,与裴氏相对。

  竟陵杨家的侍从微弯着腰,站在一辆朱盖车前。

  沈氏出身吴郡,主宅并不在江宁。

  杨家所在的竟陵更是相隔数百里之遥,虽然当年为了迎娶裴氏女郎,在江宁置办了宅子,但杨家嫡系的主子们极少在此。

  今日,他们大张旗鼓汇集在此,是因为要迎接一队特殊的客人。

  一队来自北方京城的客人。

  .

  从建元五年开始,朝廷相继派遣大量工匠前往江宁,不断修缮改建景氏历代祖宗的坟墓,将其改成皇陵应有的规模。

  由于国库并不那么充实,修缮速度有限,好在文宣皇后葬在京城,皇帝春秋正盛,朝廷对北用兵,极少有人分心关注昙陵的修缮进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年初,皇太后薨逝,遗愿葬回南边江宁。

  为此,今年朝廷已经前后三次调集工匠送往南方,又在江宁及周边郡县征召人力运送木料石料,加急修缮昙陵,务必要在九月前彻底落成,至少让太后顺利风光大葬入地宫。

  与第三波工匠一同到来的,是朝廷的山陵使团。

  山陵使一职起源于齐朝,最初专指掌管皇帝丧葬的大臣,后来皇后、太后薨逝丧葬,掌管主持的大臣也沿用了这一称呼。

  山陵使大多由朝中重臣临时兼任,譬如此次太后薨逝,礼部尚书充任山陵使,由于事务繁多,不能面面俱到,故而依循旧例,又指派两名副使协助。

  此次来到江宁的山陵使团中,领头那位官职最高的工部侍郎周大车,便是其中一位山陵副使,亲自带队下江南监督昙陵收尾。

  周侍郎四十多岁,脸颊圆润,面容黝黑,身量不高,是个黑胖子。不惑之年已经坐到侍郎之位,无疑是位前途无量的人物。

  江宁官署朱门大敞,郡守热情地迎出数里,直迎到码头上,与周侍郎把臂携手,亲亲热热进了官署大门。

  江宁郡守姓朱,出身南方世家,又被朝廷派到江宁任上。朱郡守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郡守之位上一蹲便是五年,似乎也没有力争上游回京的意思,但行事言谈极为妥帖玲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清淮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