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移舟漕台_烛影斧生【完结+番外】(61)

  程隆微微挑眉,不由瞥了她一眼。

  她立在那里,垂下眸子不与他们对视,恭敬中显出不卑不亢。

  程隆沉吟片刻,看向一边的长随,“赐座。”

  赵世卿一怔,有些诧异地看向他,程隆递过来一个安抚的眼神。

  黄葭坐在了右边最后一把官帽椅上。

  “姑娘不好奇,本官因何把你传唤来?”程隆朝千户使了一个眼色,话却是对着黄葭说的。

  黄葭笑了笑,“想必是浮桥的事。”

  程知府淡淡一笑,却对她这个说法不置一词。

  黄葭自说自话:“入冬雨雪,西湖涨潮,浮桥中段泡在水中冻裂了,前些日子,衙门不曾修缮,今日宴中有不知事的几位汛兵上桥落湖,险些冻死,部院急忙将草民传唤来修缮浮桥。”

  程知府“嗯”了一声,靠着椅背,静静地打量着她。

  黄葭话锋一转,“只是浮桥数多,尚未修缮完全,草民想着,杭州城内浮桥亦不在少数,或许眼下已有损毁,贻误民生,程府台还是早些提请有司看过为妙。”

  她说着,又看了他一眼,“府台体恤民情,想必也忧心此事。”

  程隆点了点头,笑道:“这只是一则事,还有旁的事。”

  黄葭微微皱眉,仿佛有些不解,“还请知府明示。”

  程隆沉默不语,看向赵世卿。

  赵御史坐在那里,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定她的罪,今日只有人证,可细纠下去,此事的前情也必会为人知晓。

  程隆见赵世卿沉默不语,心中犯起嘀咕,险些被害的人是他,他却这样不放在心上。

  程知府轻咳一声,便做了主,“把人带上来。”

  他喊过这一声,门外的千户即刻提着人进来,门一开,雪片飘入几许,瑟瑟冷意灌入众人衣袖中。

  衙役跪倒在几人面前,额头、背上湿了一大片,全是冷汗。

  黄葭扫了他一眼,又看向赵世卿,赵御史沉着脸,端正地坐在那里,她忽然发觉,自她上船伊始,姓赵的都不曾说过一句话。

  他想后发制人,她也便沉默着。

  程隆让那几人招了供,供词皆在黄葭意料之中,无非是说她买凶绑架赵世卿,以求勒索钱财。

  这谎话编得,真是错漏百出。

  赵世卿虽为钦差,可他在地方上的任期不过几月,能带给手底下人的好处也有限,且他一旦离开,过去许诺的东西又可能即刻烟消云散,远不如地方上的吏员、知县知府势力稳固。

  但凡是聪明一些的衙差都能够看明白这点,也不会冒着风险去帮他掳人。

  是以,他今日能找来的,也不过臬司衙门中的几个糊涂虫。

  黄葭仰面道:“仅凭一面之词,就想诬陷我?”

  程隆微微挑眉,方才几番谈话,他能看得出这船工不简单,赵世卿这个被害人见了她,却一直闭口不言,像是怕着什么。

  此事背后必定大有文章!

  他眸色微深,若是能拿住赵世卿这个钦差的把柄,那往后官场上,他也算是有了一根帮他说话的舌头。

  黄葭已经开始辩白:“草民一介船工,身上能有多少银两,何以请动这几人甘冒风险,绑架朝廷大员?方才我一直在亭中,往来巡哨均可为证,只怕这几人是合伙谋财失利,为了脱罪,随意攀扯。”

  她语气激昂,说完便站了起来,拱手作揖,“还请两位大人明察。”

  赵世卿握着扶手的手掌微微攥紧。

  程隆静静地凝视着她,“有些说不通,你一个船工,平日也不会与衙差有交集,这几人平白无故供出你,你再好好想想……同他们是不是有什么过节?”

  黄葭微微垂眸,她不想圆,无论怎么圆,程隆一定能查出谎言中的错漏。

  她慌忙跪下,语气有些呜咽,“草民实在想不起来,不知是怎么得罪了这几位官爷。”

  赵世卿吐出一口浊气,靠着椅背。

  “你先起来。”程隆冲她淡淡一笑,又把目光投向了地上跪着的衙差,“还不从实招来!”

  衙差颤抖着肩膀,千户将刀抽出,夹在了他的脖子上。

  他微微抬起头,喉咙像是被堵住了,“我……我……”

  “铮——”一道银芒闪过。

  黄葭只觉肩膀上一热,转头望过去,鲜血沾了半身,很黏很稠,她跪着,尚未起身,后面又传来沉闷的响声。

  “咚!”几个人头应声倒地。

  赵世卿沉着头,眸子里燃着烈火,抓着从千户手中夺来的刀,面目狰狞中带着一丝慌乱。

  滚烫的血染红了地毯,千户愣在那里,只盯着眼前的尸体,迟迟没有反应过来。

  程隆直起身子,眼睛一眯,目光重重地落在赵世卿身上。

  黄葭呼吸一滞,没有回头,单手撑地,镇定地跪在原地。

  “依照《大明律》,他们绑架上官,当斩杀。”赵世卿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对在场的人解释,又像是对自己解释。

  他是个文官,这是他第一次拿刀,第一次杀人,在方才抽刀的那瞬间里,他恍然有悟。

  ——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主座上,程隆抿了一口茶,朝那两名千户吩咐,“快处理了。”

  “是。”千户应声。

  黄葭缓缓站起来,腿有些麻了,顾不上肩上的血迹,强装冷静地落座。

  船舱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让人几欲作呕。

  长随换走了地毯,将四面的窗都开了,冷冷的风敲打窗户,振动的声音仿佛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程隆听着窗外传来的昆曲乐声,不由陶醉了一会儿。

  赵世卿捧着热茶,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半晌,外头传来声音。

  “府台,陈参将来了。”

  程隆有些吃惊,转头看向黄葭,目光变得深邃,一个平平无奇的船工,先是让钦差坐立不安,如今又能扰动漕运参将来寻,他真是活得久了,什么怪人怪事都能碰见。

  黄葭听到这个消息,却只是沉默地坐着。

  “快请他进来。”程隆倒了一盏茶。

  舱外,雪已经小了许多,风刮起来,岸上的雪片像密密麻麻的箭矢,顺着风吹去的方向,横着飞进来。

  西湖之上,万籁俱寂。

  陈九韶走进船舱,只见舱内的窗都开着,冷风凄凄吹来,地上却摆着几个大暖炉,里头上好的银碳烧得正旺。

  他不由皱起眉头,这程府台未免太过奢靡了。

  陈九韶心中这般想,面上仍是恭恭敬敬施了一礼。

  程隆温和地笑,摆了摆手,“快坐下吧。”

  陈九韶坐在左边第一位,朝斜对面看去,只见黄葭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他不由怒上心头。

  近日本就事务繁忙,这个黄隽白还到处整幺蛾子,一会儿是薛孟归,一会儿是程府台,她真是一刻不闲。

  赵世卿的目光在陈九韶与黄葭两人身上打转,逐渐变得复杂。

  他先前以为,黄葭不过是部院从旁的地方随便找来的,可如今看来,她早是江北那边的人。

  说不准,她根本就是部院埋在浙江的探子,当初找上他的船,说的那一番话,也在部院的算计之中。

  想到这里,赵世卿深吸一口气,压着怒火,喝了一口茶。

  “听说今日有贼人上船,已经被臬司衙门的兄弟拿下了。”陈九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

  程隆笑了笑,“方才正是抓了贼人,又想问问这湖上浮桥之事。”

  第55章 桥头横刀 黄葭合上眼睛,只听着窗外大……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叹,“只可惜黄姑娘尚未将浮桥修缮完全,本官思及杭州城里的百姓,民生煎熬,本官心里也甚是不安呐。”

  陈九韶面上带笑:“修缮浮桥本就是公务,哪里劳动您亲自来问话,只肖说一声便是。”

  说着,他瞥了黄葭一眼。

  黄葭没有看他,只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片,不知道在想什么。

  陈九韶深吸一口气压下怒气,又看向程隆,语气轻柔,“这人原是清江厂修船的,也不曾修筑过浮桥,想来也不大融会贯通,脑子慢,手脚自然也慢,还请府台莫要放在心上。”

  程隆自然不会说什么,这本就是官场交际的寒暄罢了。

  倒是坐在一边的赵世卿被这句话惊住。

  他抿了一口茶,强压下心头掀起的惊涛骇浪,陈九韶方才这番话,正验证了他的猜想。

  一个清江厂的船工,为什么忽然来了浙江,必是有所图谋。

  部院指使这个无名小卒接近他,说那么一番话,大抵就是想鼓动他弹劾江中丞。

  等弹劾一起,江中丞倒了,部院再将他借助商帮造势的作为公之于众,那他在清流中的名声必将毁于一旦。

  兵不血刃,一石二鸟,用心如此,何其歹毒!

  赵世卿越想越心惊,握着茶盏的手越攥越紧,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初次巡漕,竟要遭他们如此陷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