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头,盛家灿就站在水房门口。
她笑嘻嘻地说:“你也来打水?”
他说:“下午去新华书店么?”另一个老师午睡了,他留了字条。
妮德回答:“好啊!”她快步走回房间,要去先把热水瓶放了,要进门时,她侧过头,看到盛家灿在水房里。水房在走廊尽头,水箱在门前靠墙,他站在刚刚她站过的地方,正在撕墙上剩余的剪报边角。等她走过去,墙壁已经光洁如新,干净得找不到任何作恶的证据。
盛家灿回过头,安静地问:“走吧?”
“远吗?”在拐角前,妮德往后缩,打开腰包,掏出包钱的手帕,确认了一下,然后才往前走。
走的时候,他们一块儿看了地图。地图是招待所前台买的,老板坐在柜台里头,头也不抬来了句:“五块。”
盛家灿一声不吭,沉闷地掏钱,被妮德拦了下来。地图很容易变旧为新,难免不是二手,又没有什么印刷工艺的,凭什么卖那么贵?
妮德讲价,人家给打了折,但递东西时小声蹦了句:“土豹子。”
声音虽小,可人离得近,哪有听不到的。妮德抬起了头,笑容刺目又璀璨,刚要说什么,旁边人比她快一步。全程呈老实人姿态的盛家灿突兀且快速地提问:“你说什么?”老板识趣,怕被揪住头发往桌上捶,赶忙借口上厕所走了。
不得不说,妮德觉得好笑,认识这么久,已不感到新奇了。盛家灿是常常很安静、很斯文,甚至有点端着的,可有时候,又变得杀伤力很强。从中能品味出一些生气,不至于太死气沉沉。妮德还没摸透他发飙的引线是什么,但她偶尔想起那些“常言道”。越是老实人,越能忍。越能忍的家伙,越容易前一天好好的,隔天猛地发动革命。
一楼栅栏门合得有点拢,走在楼梯间里,妮德本来走在前,突然放慢脚步。盛家灿不明所以,也跟着停下来。她看看他,他看看她,不知道她在这里等什么。妮德见他没会意,懒得跟他耗,抓住他的肩,推着他往前。
她要他走前面。
盛家灿一路被推行,停到马路边,不明所以,回头看妮德。她就站在身后,扬了扬下巴,示意他该干嘛干嘛。
他招手拦出租车。这里是路口,有的没看到就过去了,还有的停下,刚好有个抱婴儿推老人的中年妇女也来打车。盛家灿就放下了手。妮德也没意见。他转头去帮别人收轮椅,关车门,站在路边看他们走了才继续。
出租车都是一样的,红身子灰脑门。没多久,他们拦到车。盛家灿打开车门,刚要回头,妮德又推了他一把。好像里头不是的士乘客席,而是埋了地雷的草地,她是老谋深算的老兵,要强迫俘虏先替她踏一遍。
盛家灿先上车,她后上车。他和司机说了新华书店。车一路开过去。
这里是市内热闹的地方。一下车,就听到《弓大力夏巴拉》响彻天际,服装店、鞋店、金店热闹非凡。巧的是,这里还有一家肯德基。两个人都还没吃饭,就去吃肯德基。
盛家灿点了餐,想问妮德的意思,一转身,人不见了。他茫然地环顾四周,结果妮德在他正背后。
她望着点餐单,脸上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表情,谨慎、戒备,甚至带着一点羞涩,反常得非常之明显,像个不谙世事小女孩。放在她身上,这个形容太古怪了。盛家灿一怔,冥冥之中产生预感,一生中能见到她这种表情的机会屈指可数。
取餐以后,坐到靠玻璃橱窗的位置,盛家灿和妮德面对面吃汉堡包。她咬一口,他咬一口,吃的是各自点的东西。窗外人走来走去,穿着颜色丰富的服饰,迈着行色匆匆的脚步。
盛家灿欲言又止,妮德打断他。
“这是我来的最远的地方,”妮德埋头吃汉堡,一点不羞耻的样子,“乡下人第一次进城,确实是土豹子。”
妮德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县最远的地级市。今天是她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吃肯德基,还将第一次去新华书店。
盛家灿不评价,吃着薯条,看橱窗外面的行人,他突然问:“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这话似曾相识,妮德看向他,渐渐想起来,在山里时,她问过他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感受,同等的位置。只是角色对换,其他什么都不是。一瞬间,妮德又变回了正常的样子,脸上浮现出平时那类不怀好意的笑,口头评价:“车很多。洋快餐还行。人跟山里的一样讨厌。”
第26章 第二部分5
吃完饭离开餐厅,再走几分钟就到新华书店。盛家灿走前面,拉开门帘,让妮德进来。书本琳琅满目,成年人们面朝书柜,低声交谈,翻阅书籍。到儿童读物区,青少年渐渐多起来。穿着校服的学生、度过周末的孩子,有人靠在墙上,有人索性坐在地上,有的人撅起屁股,把书搁在空架子上看。小孩是不那么在意形象的,也更容易看入迷。书中的世界五彩斑斓,在想象中,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盛家灿有本书想买,想跟妮德说一声。这里人人都很小声,他们也入乡随俗。他凑到她耳边,她也主动贴到他嘴唇旁。他说:“我去那边转转,等下来找你。”妮德点点头。
等他转完回来,妮德正在一个热门新书专区,旁边都是大中小女生,人手一本杨红樱的《女生日记》。她站在中间,也没拿书,就是到处看看,小心翼翼。其实这是很符合这个年纪的人的模样,但放在妮德身上,就充满了不协调。妮德和《女生日记》是不契合的,就像美国著名军事将领麦克阿瑟的爱书是《魔卡少女樱》一样不自然。
签售开始前可以看看书。他们站在书架前,两个人面面相觑,盛家灿抽出一本书,妮德也抽出一本。到处都是人,转了一圈都没地方坐。妮德突然用胳膊肘捅他,扒拉他的袖子,用手遮着靠到耳边说悄悄话:“那人要走了。”
盛家灿看过去,是一个站灯下的男孩,正扭来扭去,两腿拧在一起。他懂了,回头咬耳
朵:“他要上厕所。”
“要尿裤子上了。”妮德想到什么,笑得很厉害。
盛家灿也笑。眼看那小孩走了,他们走过去。妮德学别人的,盘腿坐地上,盛家灿就站在一旁。两个人占一个人的空间,绰绰有余。
仔细想想,妮德之前没在书店看过书。没这个条件。山上不用说,就是县里,也就两家旧书店。店面都不大,光进去出来就跟跳探戈似的,人挤人,灯泡也暗,留在里面看书是遭罪。省会的书店是灯管,亮堂堂的,也不卖旧书二手书。她其实没想真在这看书,在外地,人生地不熟,也不能待多久,不是什么能安心的地方,随便翻翻得了。
可书实在好看,书太好看了。书放在腿上,她低着头读书,总觉得整张脸、整个脑袋,从鼻尖开始融化,滴落,被摊开的书吸进去。
高中时,妮德第一次听到老师说“少看闲书”。她在山上上小学,在山脚下读初中,生源就是附近人,尤其偏僻的地方,妮德升高中的初中同学人数为零。大多人不是奔着未来去上学的,只是做该做的事。有的人嫌拘在教室闷,连该做的事都不做。书这东西,可以撕了叠纸飞机,书可以卷成筒打人,书可以垫桌角,但不用来读。好玩的书不是随处都能买到,很少人闲得没事看书。上到高中,各路孩子多了,才有爱看书,会读书的。
妮德看的第一本书是堂哥的,叫《小灵通漫游未来》,山上没有别的书,她看了好多次。每一个字都像糖块一样,放进嘴里,含一含,在牙齿间碰撞作响。书讲的是主人公去了未来,见识了高科技的故事。她偷了这本书,堂哥浑然不知,他本来也不读书的。因为过去和现在都不好,她好像天生就喜欢未来。妮德不做白日梦,她只沉住气做事。
妮德和盛家灿看了两个钟头书,整个过程中,两个人一句话都没说,就各自看书。周围偶尔有人走动,有人细声说话,但没人抬起头来。
时间过去好久,盛家灿先看完了,走出书店外透风。妮德也合上书,跟出去找他。两个人在门口,书店周围有摊贩在炸淀粉肠,闻起来很香,不少孩子围着摊子看。
书店突然吵闹起来,是一位作家来办签售。妮德和盛家灿在人群外围,她留神去看,见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思来想去,是读过的书的作者。她不是那么喜欢那本书,但很惊喜。这感觉很神奇,就像昨晚偶然梦到的食物,今天就食堂就有卖,上一秒想到的人,下一秒就出现在眼前。
妮德站在旁边围观。盛家灿问她,她简要概括:“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这个人写的。”
“那你要不要去签名?”
“啊?”妮德有所犹豫,这次来就带了一个包,“但我背不动书了。”
盛家灿很快回答:“可以放我那里。”
“我买回去又不看。都多大了,这是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