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招了淮王妃
宋家那边在太公的指挥下,没有阵脚大乱。
他派人再去一趟京卫营,巡防营,以及等京兆府开值,宋家人到京兆府去报案,他们宋家一切循正道流程,他相信王爷和惜惜知道这事,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他们有他们的法子,而宋家如今多是生意人,老百姓,那就用老百姓的办法。
京兆府迅速展开调查,母子三人大晚上的没有经过正门侧门就失踪了,显然是被人潜入掳走。
京兆府例行公事也要查问一下,他们回京之后可有得罪过些什么人。
一边找人,一边问口供,此事连皇帝都惊动了,今日没早朝,京卫毕铭例事禀报,说了宋子安的妻儿晚上无缘无故失踪的事情。
宋家的人,总会让肃清帝格外关注些。
而这个时候,内府来报,说北冥王府送回来一名宫女,是昔日在太妃身边伺候的,但因偷盗了一对东珠耳环,且从她屋中搜出很多价值不菲的首饰财物,但那些首饰财物不属于北冥王府,怀疑她在宫里的时候就偷盗了各宫娘娘的首饰,于是送回内府处置。
肃清帝一开始听禀,说是宫女偷盗的事,便皱起眉头说了句,“这些事情内府处置便是,处置了禀报皇后。”
但话说出口,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下令道:“严审,看她的首饰和财物到底从何来。”
太妃身边伺候的人,怎么可能在宫里偷盗到各宫娘娘的首饰财物?根本进不去,便进去了,也不可能单独进去。
偷盗只能进殿伺候的宫女才有机会,或者是看守库房,但太妃身边的人与他的嫔妃并无什么来往。
所以,是北冥王府发现了这些首饰财物有问题,不便调查,这才送回宫中的。
他同时下令京卫和巡防营,全城查找务必要把宋子安的妻儿找回来,天子脚下,出了这样的事,肃清帝绝不能容许。
这样不惊动任何人而掳走了三个人,而且是在晚上,多半是高手所为,不管是生意对家,还是有些府邸里养着的高手,敢动宋家那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肃清帝本身多疑,这两宗事都是冲着宋家而来的,说是冲着宋家,但实则是奔着北冥王府去的。
肃清帝虽然忌惮谢如墨的军功,但他在位一日,便谁也不能动谢如墨。
忌惮,是因为他是帝王,可他和谢如墨也是兄弟,只要他没有谋反的野心,便没有什么容不下他的,再如何,他也是收复南疆的功臣,更是他的亲弟弟。
严审之下,净心奄奄一息,事情也吐得干干净净了。
吴大伴过来禀报,“皇上,净心招了,说是淮王妃收买了她,开始是让她时常向太妃进言说她的好处,让太妃关照关照她,到太妃出宫去了王府,没想到王妃把她要了去,于是淮王妃便让她向北冥王妃进言,说她许多事情都十分为难,并非不想帮她之类的。”
“淮王妃?”肃清帝皱起眉头,这位皇婶在他的印象里一直是胆小怕事,澜儿在承恩伯府遭的那些事,她作为母亲的竟能忍下来。
“不会是淮王妃。”肃清帝冷道:“继续审,审到她吐出真正的幕后黑手为止。”
吴大伴道:“皇上,怕是再审不出来了,那净心只剩一口气了。”
“那就查那些财物首饰。”
吴大伴道:“回皇上,都查过了,首饰除了一对东珠耳环之外,别的都是金楼做的首饰,至于金子和银锭,也不是官号的,属于私铸的,有银号,但私铸的金锭银锭这么多,没有去向,所以根本无法调查。”
第702章 如果流言为真
肃清帝面上喜怒不明,但熟知他的吴大伴,知晓他因内府办事不利而恼怒。
任是谁都不相信是淮王妃所为,就算是淮王妃,那也不可能以这么多金银首饰收买她,只为给自己说好话。
这里头还藏着事,如果皇弟认为没有猫腻,不会送回宫中,定必是发现了什么,但他选择不审而是送回内府,他这种态度其实就表明了他不想沾惹太多是非。
但人都送回来却什么都审问不出来,肃清帝怎不恼火?
肃清帝脸色不虞地道:“你找太医过去吊着她的命,只剩一口气也要审。”
这件事情如果没查清楚,他就觉得有一只大手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操控着,更像是有人在布下一张网,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是!”吴大伴领命退了下去。
审了半个时辰,吴大伴再来报,“皇上,她招了一人,说是大长公主指使她这样做的,而至于为何指认淮王妃,是怕大长公主报复她的家人,所以不敢说出。”
“死了没?”肃清帝问道。
“太医说不中用了,老奴走的时候她快歇气了,如今怕是没了。”
肃清帝嗯了一声,“此事暂时别对外说,叫内府审问的一干人等全部把嘴巴闭紧了,明日朕再传皇弟进宫来,说起来朕已经许久没有跟他好好坐下来聊聊了,宋子安的事你叫人去打听打听,看如今有下落没?”
吴大伴出去吩咐了之后,回殿内伺候。
吴大伴添了茶水之后,见他兀自沉思,也不敢说什么,正要退到一边去,却听得皇上问道:“吴大伴,净心这一次招的大长公主,你信么?”
吴大伴小心翼翼地道:“老奴不敢胡乱揣测,只是……那净心确实遭了刑,瞧着最后也不像撒谎,皇上您信否?”
“朕信。”肃清帝手指轻轻地叩在案桌上,若有所思,“还记得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贞节牌坊一事吗?朕这位姑母,真真缺德,为着昔日宋国公拒婚一事,记恨到如今,朕怀疑,是太妃出宫入府之后,她才收买净心的,那净心可说过她都给大长公主送过什么消息啊?”
吴大伴道:“回皇上,送过,送一次得一次赏赐,例如王府来了什么客人,王妃去跟谁见了面,与什么世家夫人来往,说了过些什么要紧事,还有她得赏赐最多是承恩伯府那事,大长公主让净心盯着王妃可有去承恩伯府闹事,还有承恩伯府那两个从梅山来的女护卫来王府说什么,都一一告知。”
“承恩伯府!”肃清帝眸色冷下来,“朕听说梁绍中意的那花魁,是顾驸马的庶女。”
吴大伴道:“这未经证实。”
“是吗?但大长公主也没出来澄清。”肃清帝唇角浮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姑母素来最重视自己的名声,被人如此抹黑竟也不澄清,着实有些反常了。”
吴大伴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道:“是,确实有些……但可能大长公主觉得流言无稽,无需澄清?”
肃清帝道:“流言无稽,确实挺无稽的,至少朕未曾见过嘉仪之外的表妹或者表弟,但如果流言为真,那么你猜姑母为何要这样做呢?梁绍自然是不成器的,但是承恩伯府如今一切皆因那花魁娘子起的,朕的这位姑母,想做什么啊?她和承恩伯府有什么仇?”
肃清帝笑了笑,但眼神森冷了许多,“当然,朕说的是,如果流言为真。”
吴大伴不敢说什么,“老奴愚钝。”
肃清帝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朕最近听闻百姓闹着要给皇弟修建战神庙,连各地贤士纷纷也写了文章歌颂他收复南疆之千秋大功,这事你可听过?”
第703章 以太后的名义
吴大伴垂着头,神色已是微微变,却恭谨回答:“老奴听过,但并未放在心上,北冥王奉皇上圣令前往南疆战场,终不负皇上所望收复南疆,确有功劳,皇上已经嘉许且昭告天下,老奴认为,北冥王以臣子身份立功是事实,但千秋功业记载,君为先,为主。”
肃清帝笑了,“你啊,跟朕说话也打玩起了心眼,吴大伴,朕心胸没有这么狭窄,忌惮那所谓功高震主的说法,朕只是疑惑一点,如果百姓要为他建战神庙为何不是在他刚收复南疆回京的时候提出?那时候百姓的心情才是最激动的。”
肃清帝端起了杯子,眼神颇有深意,“还有,朕记得那会儿已经有各地贤士先生,发文歌颂他了,怎么如今又来一波?是不是还是那些人呢?”
吴大伴松了一口气,讪笑着道:“老奴没有跟皇上玩心眼,老奴只是看不清楚,不敢乱说,确实如皇上所言,如果要建造战神庙,该是在刚刚收复南疆的时候发起,如今百姓兴奋已过,只顾自己三餐一宿,哪里还会起哄得这样凶呢?”
肃清帝提起朱笔,开始批阅起奏章来。
吴大伴见他没说了,自然也没敢再说,其实皇上听了外边闹哄哄的事之后,心里是有芥蒂的,派人去调查过是谁先起哄的,是否与北冥王府有关。
最后调查回来,发现王府完全没把这当回事,甚至有人把歌颂的文章给王爷看,王爷也只是笑笑说了句,“收复南疆,先有先帝立志,后有皇上筹谋布局,才有今日南疆的回归,怎是本王的功劳?再说,若论武将在南疆的功劳,舍宋国公其谁?”
这话是丞相传给皇上听的,皇上听完之后,当天的笑容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