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帝冷冷地道:“朕知晓他一时半会没有谋逆之心,但在高位上坐久了,难免就生了心思,朕防着他,实是不想兄弟阋墙,他最好是没有这样的心思,否则也休怪朕心狠。”
谢如墨同他对抗,肃清帝是很愤怒,可愤怒过后却是稍稍放了心,如果他真有更深远的筹谋,是断不会为了萧大将军的事露出尾巴的。
如今为着萧大将军便是一副不管不顾的姿态,倒是叫他肯定,至少现在谢如墨是没有谋逆的野心。
听到这里,吴大伴便知晓皇上只是愤怒王爷顶撞他,也依旧觉得王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但他没有认定王爷有谋逆之心。
战北望到了刑部,李立亲自审问的。
战北望把从上成凌关的所有事都供了,没有一点隐藏,包括他和易昉在成凌关便有私情这事都供认不讳。
他其实早知道自己脱不了身,即便皇上相护,可事实摆在世人眼前,他就是鹿奔儿城任务的将军,而且他又和易昉有私情,如何都推诿不过去的。
全部供述之后,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在确定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之后,他只求别牵连萧大将军太过便好,否则他对不住萧三爷为他断了的一臂,更对不住在成凌关时萧家对他的好。
只是这玄铁卫指挥领,到头了,甚至他想着要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京卫,也不可能,保得住这条命,算是上天怜他的。
成凌关一战,他以为是他人生的起点,以后建功立业指日可待,殊不知是埋到了今日来断他的前程,断了祖上的荣光。
李立暂且把他扣押在刑部,只是没关押在大牢里,之前刑部为萧大将军准备了一个地方,是特意布置过,萧大将军没住进去,战北望住进去了。
审完战北望,再审易昉,李立依旧亲自主审。
易昉已经被折腾得不成人样,乱糟糟的头发,蜡黄的脸,还有受过刑肿得起脓的手指,无一不在印证她被关押在刑部的这段日子有多悲惨。
但,其实真不算悲惨,要留着她的性命,刑部甚至都不敢用大刑。
李立坐在椅子上,冷冷地看着易昉道:“战北望已经招供,你们去鹿奔儿城之前,你没见过萧大将军,甚至是这个行动萌芽之前,萧大将军便已经中箭,所以不可能是他授命于你。”
易昉似乎有些不能置信,“战北望招供了?你们把他抓来了?不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他是鹿奔儿城行动的将军,你犯下了塌天祸事,他自然也要承担责任。”
易昉深吸一口气,猛地摇头,“不可能,皇上有心栽培他,为何要把他牵扯下来?萧承不是回京受审了吗?他既然受审,那有战北望和没有战北望,一点区别都没有。”
易昉还是认为,皇上彻查此事只为给西京一个交代,用萧承交代还不够分量吗?为什么还要把战北望牵扯下来?
第933章 想保住战北望的命
李立厉声道:“萧大将军回京受审,也是被你所连累的,你还想让他承担你们的所有罪责?你怎么说得出这句话来?”
“是有人为萧承开脱,是有人为萧承开脱。”易昉像一头愤怒的狮子,若不是被锁链捆住,便要冲上前来了,“不公平,他是成凌关的主将,他就该负最大的责任,你们一个个趋炎附势,攀附谢如墨和宋惜惜,想要弄死战北望,他根本完全不知道我屠村杀降一事,他是冤枉的。”
“战北望不知道,那萧大将军就更不可能知道了。”李立哼了一声,吩咐主簿,“记下,易昉供述战北望和萧大将军都是不知情的。”
“不,我没说过。”易昉大吼。
李立喝道:“这么多双耳朵听着,容得你反口?”
易昉张张嘴,明白到自己的处境,已经不由得她了,她颓然地垂下了眸子,遮掩住眼底的桀骜不甘。
李立看着点她,觉得还是王爷雷厉风行啊,有战北望在,她的攀咬就不能成立,因为战北望才是行动的指挥将军,连他都不知道,萧大将军会知道吗?
她易昉只是战北望麾下的副将,没有越过战北望直接领萧大将军命令的可能。
易昉如果是在之前,易昉不在乎连累战北望,因为在被刑部逮捕之前,她认为战北望对她已经没有感情,两人算是恩断义绝了。
但那日只是问他一句是否还记得在成凌关许下的诺言,他便义无反顾地赌上自己的前程也要助她逃离,便知道在他心里,并非是全无她的位置。
因此她进刑部之后,一口咬死萧大将军主使的,也算是揣摩了圣意,知道皇上有心护着战北望,她的口供递呈御前,就是真真把战北望给摘出去了。
可没想到皇上竟会放弃他,让他进刑部受审,而他更是傻乎乎地全部说了,如果他也一口咬定萧大将军,这局他们未必会输的。
说到底,在他心里是有她的位置没错,可宋惜惜的位置更重要。
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喜欢,易昉不得而知,她觉得战北望也未必知道那是什么感情。
那么多人的供词再加上战北望所供述的,易昉知道再攀咬萧大将军已经没用了。
她想给自己谋一条活路,但没有活路摆在眼前,她唯有极力保住战北望的命。
“萧大将军不知情,战北望也不知情,我在鹿奔儿城的村庄附近遇到那一队西京士兵,我们交锋了,对方落败逃入了村庄隐匿起来,屠村只是为了把他们找出来,至于羞辱那小将……我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以为是不敢上战场而退到村子里的怂包,至于用刑是因为两军交锋的时候,他们杀了好几名我麾下士兵……”
她没有省略虐待俘虏的过程,但主簿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只是用了虐俘两个字概括,因为这是要交给西京人看的口供。
“我拿下他们之后,想不到苏兰基竟然会带着兵马赶来,那一刻我心里慌得很,同时也不解为什么苏兰基为了一个小将会大动干戈,连前线都不顾,我那时候便怀疑小将的身份不简单,只是没想到他会是太子,我那时怀疑他是苏兰基的儿子。”
“他们兵马众多,如果打起来,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可苏兰基竟然为了那小将要同我谈条件,我十分震惊,试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便是重新制定边线之后停战,我没想过他会答应,我只是想用这个条件来证实那俘虏的身份到底有多高,他二话不说答应之后,我就更确定他是苏兰基的儿子了。”
第934章 她不是有能耐吗
主簿记录着易昉的话,再一次还原了易天明等人口中的真相。
易昉提出回成凌关制定细则,但苏兰基竟然说不用,因为细则之前两国就发过,只不过互相都不同意。
至于这个细则,易昉也看过的,这也是商国的诉求,停战,把边线退让到原先划分的地方,以鹿奔儿城外的山脚为界。
“我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觉得只要是我签下了和约,我就该是首功,所以我让苏兰基退兵二十里,只留下十二人,一方面是为战北望争取烧粮仓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一则我也要确保签订之后,我和麾下将士的安危。”
“本来留下十二人,我也是担心他留下的全是高手,那么我们依旧有危险,可想不到他留下的人当中,一人是幕僚,三人是军医,如此我便没什么顾忌了,和约签订得比我预料之中更加顺利,签订之后,我们挟持那小将退到山下,才把他放了。”
之后便是她等待战北望,告知了他签订和约的事,回到成凌关,苏兰基也派人对接过,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功臣。
当然,萧三爷反复地问她,如何与苏兰基签订和约的,她与麾下早就编造了一番说辞,说在山下遇到了苏兰基带着十二个人,他们打了起来,苏兰基被擒,就此签订的和约。
萧三爷他们不太相信,但苏兰基确实在前线交锋的时候就不见了踪影,加上和约有苏兰基的帅印,成凌关这边只需要补一个萧大将军的帅印,这份和约便正式成立。
主簿记录的时候,也是完全隐去了西京太子,只以小将代替。
因为西京的国书没有挑明太子的身份,他们肯定不能先提的,等使者来了之后,看看他们是什么态度,再做决定不迟。
虽然李立已经从易天明等人嘴里得知了虐俘屠村的事,但再一次听易昉说,还是浑身发冷,毛骨悚然,“天下怎有你这般狠毒的人?因着你杀降屠村,间接害了宋家满门老弱妇孺惨遭虐杀,太狠毒了。”
“狠毒?”易昉慢慢地抬起眸子,看着李立,嗤笑一声,甚是不屑,“在战场上何来狠毒二字?他们藏匿于百姓家中,我若不屠村,他们怎肯出来受缚?你们这些京中权贵,满嘴仁义道德,但凡你们上过战场,就会知道战场是何等的凶险,你不狠便会成为敌人刀下鱼肉,我既已经发现了他们,不把他们逼出来,那么我们一队人便有被突袭的危险,我们的命就不是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