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了头,掩盖了那一点的心虚,“至于宋家被灭门,是西京探子做的,冤有头债有主,让宋惜惜去找西京算账便是,她不是有能耐吗?把灭门之祸算在我的头上,算什么本事?”
李立冷道:“事到如今竟毫无悔意,真亏了太后当初如此的抬举你。”
他下令把易昉押回去,供词立刻送去给谢如墨看。
谢如墨要的就是她口中吐出的事实,有这份口供在,又有战北望垫在中间,加上当时外祖父身中箭伤,冷玉长公主的怒气不会集中在外祖父的身上,如此至少可以保住外祖父的性命了。
谢如墨看过供词之后,让李立送入宫中给皇上过目,他功成身退,暂时就不再过问,静候西京使者的到来。
第935章 西京探子被送到刑部
口供递呈御前,肃清帝过目之后,又听李立说了易昉招供的那些细节,他皱起了眉头。
鹿奔儿城整个事件他是知道的,屠村杀降,四个字,字字血腥。
但是细节他不知道,口供上也没写杀降屠村的具体细节,但李立口述有,这样血淋淋的细节听在耳中,肃清帝纵然还记得自己是商国的皇帝,也忍不住一拍桌子怒斥了易昉。
李立可以理解皇上的愤怒,便是他,也觉得后背发寒,这样的人幸好是以战功求了赐婚,不然像北冥王妃那般,不管是入朝为官还是在军中为武将,都是绝大的隐患。
“北冥王看过这些供词了吗?”肃清帝骂完之后,问了李立一句。
李立是知晓北冥王先派人去传战北望,皇上才下的旨意,因此在这里他回答得谨慎,“易昉一招供,微臣就立刻送进宫来给皇上过目了。”
肃清帝很满意,道:“送去给他看看吧,虽说大理寺没有参与此案,但萧大将军是北冥王妃的外祖父,他也不能偷闲置身事外,什么都不管的。”
李立心头微怔,皇上这是默许北冥王参与此案了?他还以为皇上和北冥王之间会有些不愉快呢。
但他面上不显,恭谨地道:“是,微臣这便亲自去一趟。”
告退之后,他还不忘回去跟谢如墨对口供,免得在皇上面前露馅了。
这差事自从他接了之后,就一直战战兢兢的,因为北冥王干涉得太多了,皇上如今开口说让他参与进来,那刑部就以王爷马首是瞻了。
毕竟,他心里很清楚这并非是一个案子那么简单,必须是慎之又慎,办好了不会有功劳,办得不好,降职罚俸都是轻的。
所以李立心里还是特别高兴的,屁颠屁颠就去找北冥王了。
最好北冥王直接去萧府跟萧大将军问一份口供,那就不用刑部操心了。
不过这如意算盘没打响,王爷只是同意在皇上跟前不露馅,至于去萧府问口供,还是得刑部来。
行吧行吧,现在事态有转变,对萧大将军恭谨些是没错的。
晚膳的时候,谢如墨便说了易昉已经不再攀咬萧大将军,大家也是松了口气。
萍无踪也到京城了,带回来的两名西京探子,由谢如墨转交给刑部关押,再由刑部的人问询。
刑部那边听得有西京当初灭杀宋府的探子送抵,大为激动。一则是当初就知道有漏网之鱼,现在终于齐整了;二则是有他们便可坐实了宋家灭门乃是西京所为,对谈判有大用。
萍无踪暂时也留在王府,她知道这一段日子对惜惜而言是艰难的,便留在京城陪伴着。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西京使者来了。
风雨欲来,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只有慧太妃没什么感觉。
她知道西京使者要来,而且来者不善,但她觉得这是她操心不来的,满朝文武这么多的能人,总能解决,不会影响到她分毫,那么她的日子是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王府的人多了起来,她也高兴,趁着惜惜的三舅妈和萍师姐得空的时候,便叫她们来说话。
她说外边的世界她没什么机会能看到,听听也有趣。
而且她都会把宋惜惜一并叫过来,一玩就是一整天,有时候宋惜惜想出去办点事,她都拦了下来,“这府里头那么多的人,不必你事事亲力亲为,难得你三舅妈回来,你师姐也来了,你就踏实地和我们聊聊天,吃吃点心,看看戏,打打叶子牌,岂不快活?”
她都这样说了,宋惜惜只得奉陪,但不得不说,在等待西京使者抵京的这几天,确实过得很快。
终于,红绡来报,按照脚程如无意外,西京使者明日便会到京。
当晚,慧太妃揉揉腮帮子,对高嬷嬷说:“明日哀家睡到午时才起,不许吵醒哀家。”
高嬷嬷笑着道:“行,老奴叫厨房给您做几道您爱吃的菜,等着您醒了吃,您这几日实是辛苦了。”
“唉,等待的滋味难受啊,哀家什么忙都帮不上,唯有叫多些人来陪伴她,嘻嘻哈哈地就过一天了。”
说完,倒下就睡了。
第936章 使者入京
翌日午时左右,西京使者入京,礼部和鸿胪寺接待,将下榻会同馆。
西京官制与商国相似,只是西京不设丞相之位,设内阁和六部九卿。
此番来商国,以冷玉长公主和兵部尚书苏兰石为首,带着内阁大学士高功和梁安,鸿胪寺寺正苏秦,译官两名,亲军领郑永寿,冷玉长公主府卫长林和玉以及三位女官,因女官没有报来姓名,所以不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剩下的便是侍卫和伺候的人。
谢如墨和宋惜惜等人在城门处的酒楼看着使者经过,冷玉长公主身穿紫色官服,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随着大队伍徐徐入城。
冷玉长公主真实年龄是三十二岁,但或许是一路车马劳顿,显得她疲态十足,要比实际的年龄要更大些。
"长公主身后骑着黑色骏马的那人就是苏兰石,他是苏兰基的亲弟,但与苏兰基不和,当初上成凌关主战的人就是他,如今也是他极力怂恿靖远帝开战。"
“靖远帝很敬重这位长姐,但他更敬重先太子,所以靖远帝也想开战,他这个人……”于先生想了想,怎么形容他比较适合,“算是有本事的人,文武双全,也跟随先太子很久,在西京是颇有贤德之名的,可他本性比较疯癫,以前有长公主和先太子盯着,还有苏兰基耳提面命,他才没显露本性,这也是冷玉长公主把他扶持上位的原因,可冷玉长公主不知的是,在他心里,家国天下没有兄长重要。”
宋惜惜接了于先生的话,“长公主心里想着的是家国天下,自然以为靖远帝也是这样想的。”
“如今冷玉长公主大概是知道了,这一次她能力排众议亲自来,对我们是有利的,但苏兰石不得不防,他一直想取代他的兄长苏兰基。”
从南疆战场回来之后,北冥王府便开始调查西京的几位皇子与权臣,把他们的性子都摸了个底朝天。
二皇子封了王,但确实是个庸碌之人,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三皇子便是如今的靖远帝。
四皇子与三皇子能力相当,但此人心术不正,残暴不仁,母族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冷玉长公主要扶持三皇子登基,没有长公主的保驾护航,帝位基本是落在四皇子的身上。
现在,三皇子虽然登基为帝,但还没完全瓦解四皇子的势力,四皇子的母族依旧强大,对帝位虎视眈眈,这也是苏兰基和冷玉长公主不想开战的原因。
两派割裂,内患严重。
五皇子和六皇子是双胞胎,可惜自出生起便有心疾,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已经很好。
七皇子今年才十二岁,七皇子的母妃和四皇子的母妃是表姐妹,从而也使得四皇子的势力越发强大。
宋惜惜的眸光落在那三位女官身上,虽然此番报来的名单里没有女官的名字,但是女官随行出使,显然比大商对女子入朝更包容些。
她心里羡慕的,商国也有不少出色的女子,可惜她们只能困于内宅,执掌中馈,打理家务,相夫教子。
“西京有女子科考吗?”宋惜惜问道。
谢如墨回答说:“没有,女子入朝多靠举荐,西京有女学,三年选一次,但也仅仅选三人,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很激烈,因而女子出仕入仕在西京也是比较困难的。”
宋惜惜眸光追随着,道:“虽说困难,却总归是给了女子机会,每三年选三个,慢慢地女官越来越多,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谢如墨犹豫了一下,见她一副憧憬的样子,便按下不说了。
其实没有像她说的这样容易,三年选拔一次女官,只是准许有女子入朝为官,但女子晋升的机会很少,四品的女官以上的女官只在宫中,朝中是没有的。
谢如墨的眸光巡梭着那些侍卫,看到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此人……
随着西京使者的队伍渐渐消失,他们的心情也变得郑重起来。
明晚有宫宴招待他们,皇室亲贵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列席,谈判不会在今晚进行,但从宫宴中也能看到西京使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