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马上请长缨_六月【完结】(477)

  姐妹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眼里都带着鼓励。

  谢如墨在宫里待了很久,直到宫门下钥之前才出宫回府。

  出宫的时候下雪了,策马一路回来,到家的时候,披风上满是白绒绒的雪。

  宋惜惜为他脱下披风,抖落了雪,“吃了没?今晚怎那么晚?”

  谢如墨在火盘旁边烤了烤双手,道:“在宫里同皇上吃了,皇上打算让我过几日悄悄去一趟庐州。”

  宋惜惜诧异,“叫你亲自去?为什么不让玄铁卫去?”

  “吴越派人去了,有发现,只是无法进一步查探,派出去的人武功一般般。”

  宋惜惜明白了,派出去的人武功一般,或者心思不够缜密,贸贸然打探很容易被打草惊蛇,一旦被发现,迅速转移那就功亏一篑了。

  “你带几个人去?”宋惜惜问道,如今已过十五,眼看还有小半个月就过年了,“什么时候去?”

  "明日找谢如龄谈谈,看他知道多少,估计三天后出发,带张大壮和棍儿,以及府中几位武功教好的护卫同去。"

  他双手朝她腰上抱过来,柔声道:“放心,我行事很谨慎,不会有什么事。”

  “叫上五师哥吧。”宋惜惜道。

  “他最近扎在兵部跟着研制火铳,别叫他了。”

  王乐章其实并非像他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跟着师父任阳云做这玩意许久,他是陪伴在侧的,一开始装作什么都不懂的,也是师父吩咐的,说到了京城就少干预,让他们自己做。

  但是那日他去兵部走了一圈,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出手了,所以这段日子他几乎都很少在府中。

  第1190章 见一见谢如龄

  北冥王府除了护卫之外,是没有培植什么暗卫之类的,顶多是几个总是跑外办差的,武功不错,但他们都有差事在身,有时候半月一月的回来禀报一次。

  其次便是探子,这些多用来刺探敌情,不轻易私用。

  没有过多培植人手,一则是因为谢如墨上南疆之前,就已经立过战功,在京的时候带着玄甲军,先帝也不许他设太多府兵,尤其培植暗卫实是大忌。

  二则,是上南疆战场之后,也顾不得这些,等到凯旋归朝,在皇上的猜忌之下,就更不会动方面的念头。

  自然也是有过衡量的,府中的护卫队伍,还有亲王规格内的府兵,可以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护送大家全身而退。

  现在,如果皇上明着叫他去办差,玄甲军那边是可以抽调人手出来,但现在是悄悄去,就不能调动玄甲军了,只能用自己的人。

  “要不我陪你去?”宋惜惜问道。

  “不用。”谢如墨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不危险,只是探听一下,又不会行动的,真要行动也不可能只我们几个人去,而且年底了,京卫丝毫不能松懈,你在这里看着点比较好。”

  宋惜惜想起过年的时候确实京卫和巡防营会比较忙,也容易出乱子,公职在身不好随便离京。

  但是,就他们几个人去,她也不放心。

  翌日沈青禾听得,便说过十天八天的书院也要放假,三天之后的话也就剩下这几日了,不若便他陪同去一趟。

  沈师兄去,宋惜惜自然是放心的,但这件事情还得跟国太夫人她们商量商量。

  沈师兄回去同她们一说,她们也都同意,反正还有三日,可以考完试再走,剩下的便是与她们讲卷子的内容,至于丹青课就不用上了,让他安心回梅山过年。

  沈师兄自然不会透露真正的行踪,只跟她们说是回梅山过年。

  行程便这么安排下来了,今日便考试。

  考试以文章和算术为主,丹青为次,至于文章可以随意发挥,不用写骈文,而且给的自由度相当大,用教过的知识不限制题材,可以针砭时弊,也可以小意闲情,家长里短都成。

  主要是考大家的文笔,见识,记忆。

  大理寺内,谢如龄被陈以带到了谢如墨的面前。

  谢如龄是第一次踏足寺正的厅堂,只觉得这里井然有序,威严逼人,竖起的几排书架,摆放着无数案宗,有些上锁,有些就这么叠了起来。

  唯一熟悉的,是摆放在右边木架上的大商律,因为这是他如今正在读的,陈少卿说,让他熟读大商律,于以后晋升大有裨益。

  他便一头扎了进去,每天晚上都挑灯夜读,他读进去的每一个字,都觉得是为自己的前程添砖加瓦。

  他刻意忘记自己的身份,不断告诉自己,现在他是大理寺的司狱,有官职在身,他要做的便是好好办差,争取晋升,他似乎看到了一丝未来。

  直到陈少卿来找他,说谢如墨要见他的时候,他从自己编织的梦里瞬间回到了现实。

  他是燕王的庶长子,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参见王爷。”他拱手行礼,自从被宋惜惜骂过一顿之后,他就不敢再攀亲情了。

  谢如墨倒是温和得很,微笑道:“兄弟间,不必这么拘礼的,坐。”

  不是上位者的压迫态度,使得他心头放松了些,但他整个状态依旧是不安的,惶惶然地坐下,道:“是!”

  他本以为谢如墨会和他闲聊几句再问的,殊不知方坐下就听得他问了,“庐州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第1191章 好几个地方都有

  谢如龄有好一会儿没说话,双手蜷在袖子里头,紧紧攥住,这样冷的天,手心都出汗了。

  他知道他是要做出选择的。

  在他当了大理寺司狱的时候,他心里千百回地想过,想来想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是陈少卿见他心绪不宁,让他什么都不要想,只做好眼前事。

  没想,就没有答案,现在面对谢如墨的提问,他发了一会儿呆,再看着他摄人的目光,脑袋空白,几乎是下意识地道:“庐州有兵,但有多少我是不知道。”

  “你是从何处得知?”谢如墨问道。

  谢如龄在说出庐州有兵之后,心慌了一下,之后反而镇定了许多,原来做选择也不是很难的。

  他便坦然地说了,“在燕州的王府里,书房有两层,我总是窝在二楼里看书,有时候一看便是一整天,听过他们在底下谈论过几次,但虽说是只隔着一层,可书房实在太大,我很多是听不清楚,庐州倒是说过好几次,除了庐州,还有雍县,赣县,浮县,罗县等地,还有几个地方我不记得名字了,还听到有一次,他们说送粮草去庐州。”

  谢如墨皱起了眉头。

  这不对劲啊。

  燕王能在几个地方养着兵?那他的势力有多大啊?养兵可不像是在某个地方开个店铺那么简单,一旦养兵,官场上下都要打通,粮草武器全部供给都要给到。

  据他面前所调查到的,燕王不具备这样的势力与财力。

  雍县赣县就罢了,浮县与罗县靠近南越,与江南差着千里呢,一旦起事,这些兵马能给他多大的支援?沿途支援的话,又会受到多少阻击?

  “只听到说送粮草去庐州,没说送去别的地方?”谢如墨问道。

  “听得不清楚,但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无关紧要的地方。”

  确实也是。

  “他们还提过什么地方?”谢如墨问道。

  谢如龄认真想了想,摇头,“忘记了,可能有,可能没有。”

  “你想想,还有什么别的可以提供吗?例如他们和谁来往得比较频繁?”

  “那些来往都是书信,要么便是约在外头,燕王府里只能议事不会客,他怕燕王府里有京城的探子潜伏。”

  谢如龄说完顿了一顿,又道:“其实,在燕州,父王名声很好,母妃凄惨地死在青木庵,但在燕州,人人都知道父王是送母妃去了很多位神医的山庄治病,耗费万金,他最后娶沈氏,也对外说是母妃的意思。”

  这点谢如墨知道,燕王二十年如一日地打造自己的名声,必定是耗费不少银子和心思,他极为看重名声,对骂声特别的敏感,容不得有人说他半句不好。

  是极不要脸也极为虚荣的一个人。

  这些自是不必说的,但让谢如墨感到奇怪的是,便是京城这边,他的人脉全部靠着谢蕴去走的,顾驸马的庶女一个个进了高门大户,想让这些庶女把世家府邸里搅烂,自顾不暇。

  用的招,都不是什么好招,他是如何扩展到这么多地方去发展兵力的?

  其中有谁,在帮他奔走?这个人,或许就是幕后之人。

  谢如墨拿出一张名单递给他,“可曾见过这些人到燕王府?或者看到你父皇与他们往来?”

  谢如龄接过,认真地看了看,才指着镇国将军谢听澜,“我们回京之前,他来过一次,问我父王借银子的。”

  “其余的,都没见过?”谢如墨再问道。

  谢如龄道:“有些是见过的,是逢年过节的往来,但都没什么特别,基本是应酬,父王有时候还会说谁谁谁送来的礼少了,回礼多了,其实父王的谋算,我一直都不知道的,是近这一两年才猜到些,到姑……谢蕴谋逆案出来之后,才肯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