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马上请长缨_六月【完结】(611)

  宫宴准备的菜肴有三十二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分量都很少,宫人鱼贯而入,一道道地上,一盘盘地撤。

  有人想举杯,结果也是和元新帝方才一样,扫了一眼之后,把杯里的酒喝完,放下,继续吃。

  终于,三十二道菜上完,北唐的人也都吃完了。

  他们停下,大家也终于可以停下来。

  安丰亲王擦拭了嘴角,笑着用西京话说了几句,宋惜惜听译官的翻译,安丰亲王是在夸赞菜肴美味可口,酒也是上品,很感激元新帝的热情招待。

  宋惜惜想起他们在春满楼的时候,说起商国话那叫一个流利,仿佛他们就是商国人一样。

  现在,他说着西京话,也流利得很。

  宋惜惜忽然想起师父说过,安丰亲王夫妇是常年在各国间行走的,留在北唐的日子反而是少。

  元新帝也说话了,但这一次用的是西京话,由译官来做翻译。

  译官告诉大家,“西京女帝邀请安丰亲王到来,是为两国谈判做见证的,希望能在这一次的谈判中,双方达成有利于两国的协定,不使两国百姓再陷入战乱之中。”

  见证。

  这两个字依旧没能体现出他们真正的来意,是前者还是后者,又或者是其他,不好说。

  李德槐回道:“我们商国很欢迎安丰亲王为两国谈判来做见证,我们将在不损害两国利益之上,极力促成和平会谈,签订有利于双方的公平公正的约定。”

  译官翻译了之后,安丰亲王笑着说:“既然两国意向是一样的,那想来也不难谈的,我是代表北唐来为你们做见证的,希望最后的结果能皆大欢喜。”

  安丰亲王这话却给了商国人很重的心理负担。

  他并非以个人身份来,而是代表了北唐,也就是说北唐有意介入两国之间的事。

  如果他们真站在西京这边,商国要不得罪北唐,就要做出更进一步的让步。

  因为来谈判的时候,皇上便说了,尽量寻求和平,最好是双方都能让步,但让步有个限度,不可能真按照西京怎么说,便怎么划分的。

  现在北唐掺和进来,估计只让这一步,未必能把事情办了。

  西京大费周章将北唐的安丰亲王夫妇请来,想必也料到商国浅让一步的打算,他们不会满意这个结果。

  第1511章 是时候停止干戈

  不过,宋惜惜发现西京的宗亲和官员似乎不知道北唐要介入谈判的事情,他们脸上都有错愕之色。

  错愕之后,他们露出了欢喜和自信,想来他们也觉得北唐参与,是为西京做背靠。

  看到这里,宋惜惜反而安心了些。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元新帝可以提前告诉他们,至少让谈判的官员也知晓。

  她为何没说呢?

  似乎只有一种可能了,她也希望互相做出让步,而满朝文武支持她的不多,所以她请来了可以让大家都信服的北唐安丰亲王。

  这样就解释得通,昨晚元新帝传她和沈万紫进宫,一开始说的那些并未得偿所愿的话了,女子科举只是举例,她是想说许多决策也很难推行。

  一番分析下来,宋惜惜变得乐观起来。

  宫宴之后,北唐人便告辞了,他们除了吃这一顿之外,没怎么发表过意见,只是浅浅交谈了下。

  他们走,商国使者团也起身告辞,大家都要做好准备,因为按照苏兰基给的议程,后日便开始谈判了。

  回到下榻的皇宫别院,李德槐聚集大家坐下来商讨。

  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只是如果这一次还要让步的话,大家也得在舆图上看着商讨。

  但是,他们出发之前皇上便已经有了退让的底线,如果再退让的话,回去也难以交差,还会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大家都没先开这个口,只是盯着舆图,各自心里衡量着。

  北唐人全部下榻在京城一间客栈里,这是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苏兰基为他们包在了整间客栈,他们什么时候想吃饭,想夜宵,只需要吩咐一句便行。

  如今,展在案桌上的舆图,与两国的舆图都不一样,这是他们自己绘制的,会比他们的精准许多。

  安丰亲王的手指往山脉上一指,然后轻轻地敲了敲,“这一处山脉,刚好隔开两国的边城,他们争执的也在此,西京说是他们的,商国也说是他们的,我看了以前商国的版图,确实有这一块,只不过西京后来夺了去,也由西京管治多年,商国想通过谈判轻易就拿回来,西京肯定不同意的,但要商国放弃,也不可能。”

  安丰王妃说:“那岂不是无解?”

  安丰亲王微微一笑,“也不是的,他们能坐下来谈,证明双方都愿意让步,估计他们也有分割山脉的意思,就看他们对于重新的划分的界一线在哪里,而且,两国往来,除了边线之争,还存在许多利益共同,边贸打开的话,对两国都是好事。”

  安丰王妃点头,“嗯,明白,像你之前说的那样,谈事,不能只谈一件事,要跳出事情本身,纵观全局看大利益。”

  安丰亲王轻轻敲着舆图,微微叹气,“沙国,西京,商国,打了几十年,再打下去只会民不聊生。局势不稳,我们北唐致力于发展的边贸也很难做,是时候停止干戈了。”

  他们是来斡旋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北唐是大国,占尽地势的便利,但北唐的商队要踏足每一个国家销售货物,最基本的便是要安全。

  谈判地点就设在西京皇宫的正龙殿。

  一张长长的桌子,两旁摆放着椅子,两国负责谈判的人入场坐下后,北唐的安丰亲王也到场了,他居中坐下。

  第1512章 协定

  他落座的位置,代表了北唐在这一次谈判的立场!

  中立!

  宋惜惜再一次感慨,国家强盛真好啊。

  一开始的谈判是枯燥的,车轱辘的话翻来覆去强调,两边的译官做翻译,都是在强调历史问题。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开始就让步,只会步步让。

  因此,第一场谈判,没有达成任何的共识,只是互相试探底线。

  翌日开展第二场,一开始也是强调了两遍,安丰亲王便发话了,“这样耗着没有意义,你们两国关于边线之争已经持续数十年,这本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先把边线问题放在一旁,本王想知道你们是否有缔结两国之好,互不侵犯。”

  大家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都说自己是抱着美好愿景来的,希望两国不再起争端。

  安丰亲王拿出一叠单子,上面列举的都是两国的货品,其中包括粮食,畜牧,丝绸布匹,手作品,茶叶,皮毛,瓷器,纸张,砚台,只在各自国家里生长的药材,香料,大到青盐,铁矿,玉石矿等等。

  两方拿起来看,眉目从一开始的凝重慢慢地舒展开来。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商量不来也可以暂时搁置。

  多年战事,早已经掏空了两国的国库,都需要休养生息,根据北唐的发展经验,重农抑商已经落后,重农重商,两者并重才是王道。

  商税高啊!

  因着安丰亲王这一份单子,两国都暂止边线谈判,各自回去商讨了。

  其实,这种转移视线的障眼法,大家都看得出来,心里头也明白。

  北唐也想要两国的货物,他们海上贸易做得是风生水起。

  这是安丰亲王的阳谋,但大家心甘情愿地走进去,因为都能从中获利,且也是两国迫切想要得到的。

  两国有持续的利益往来,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翌日再开始谈判的时候,谈判议题已经偏移了。

  安丰亲王说:“邻国之间,纷争扰攘是一定会有的,尤其边线之争,其他国家无不面临同样的困扰,但如果因为这个问题,而一直让两国陷入战火之中,实是得不偿失。”

  双方都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这一次谈判,大家便不再说车轱辘的话了,正式探讨对方可以让步的底线。

  依旧是有争论,争论也依旧是激烈的,但是没有像之前那样怀着敌意,或者是寸步不让的意气了。

  且有安丰亲王从中调停,斡旋,在谈判的第五天,达成了共识。

  边城的山脉,一分为二,以禄丰山为界,互建国门线。

  因接下来会有商贸互通,所以各自的地界各自修路,以通商队。

  此协定为二十年,二十年之后,再行商定边线问题。

  签订边线条约之后,两国热烈地进行商贸讨论,但这仅限于讨论,还不能直接落实,因为什么货物可以互通,什么货物不能给,不管是宋惜惜还是秦王抑或是李德槐,都不能做决定。

  西京这边倒是可以给出货物清单与价格,让他们带回国。

  而且,西京文武大臣们对商国几乎已经没有了敌意,对元新帝也心服口服了许多,因为这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最先享受的就是皇室贵族,公候大臣,他们有法子从中攫取好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