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马上请长缨_六月【完结】(635)

  “我是没有多少,但爹您有啊,沈家有啊,女儿不能这么自私,只想着自己,害您丢了面子。”

  沈家主望着她,心里既欣慰,也伤感,幽幽地道:“这么懂事的闺女,今日便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媳妇了。”

  沈万紫上前挽着他的胳膊,笑着道:“爹,您糊涂了啊,我虽出嫁,却是嫁回我自己的宅子,等同是给您招了个女婿上门呢。”

  沈家主没好气地道:“你们两人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赘婿就不必了,他肯这样迁就着你,证明也是愿意真心实意待你好的。”

  沈万紫嘻嘻笑着,“他若待我不好,我怎能嫁他?”

  对王乐章,沈家主自然也是查过一番的,往日是有些花名,但调查后发现也没什么过分之举。

  这人是实在的,加上出自万宗门,在万宗门排得上号,那是极为不容易的事。

  所以,他是满意姑爷的。

  “好了,吉时快到,叫姑爷进来磕个头,你便上花轿吧。”沈家主道。

  王乐章被请了进来,虽说他做好准备之后要去江南拜见丈人,却没想今日便见着了,心里不免紧张。

  紧张归紧张,他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并承诺一定会竭尽所能对万紫好。

  碍于吉时快到,沈家主也不多叮嘱了,只说了句,“若有日你厌了她,给她一封放妻书便是。”

  王乐章摇头,眸光诚恳,“岳丈大人,小婿永远不会厌弃她,但她若有一日不想同小婿过了,小婿也不纠缠,会放她自由。”

  沈家主满意极了这个答案,但给了沈万紫警告的眼神,“我沈家不会轻易做出休夫的事情来,既成亲了,便好好经营日子。”

  自己女儿如何任性,当父亲的哪能不知道?

  沈万紫也从善如流地接口,“我爹的意思,是糟糠之夫不可弃。”

  沈家主顿时感觉到一阵熟悉的心梗,忙扬手,“快走快走。”

  锣鼓声响,十里红妆先出了门。

  沈万紫锦扇遮面,在送嫁之人的簇拥之下,慢慢地走出了王府。

  宋惜惜亲自送她上了花轿,帘子放下的那一刻,沈万紫抓住了她的手,飞快说道:“我在王府的房间要给我留住,不许给任何人住。”

  “好,一丝一毫都不会改动。”宋惜惜笑着说。

  帘子落下的那一瞬间,沈万紫忽然便生出些惆怅来,不管她多大,但没嫁人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少女,如今这一登花轿,便是别人的娘子了。

  鼻子酸酸的,她现在知道为什么女子嫁人的时候,总是会掉眼泪的,因为改变和对前路的未知。

  低调的婚事,办得十分盛大,就连太后和帝后都派人出宫庆贺。

  满朝文武,起码是来了一半,世家显贵也无不到场的。

  毕竟,王乐章的身份大家都是清楚的,梅山那位宗主身份来头都不小,连太后都敬重几分,加上王乐章带来的六眼铳也来自梅山,他们于江山社稷有贡献呢。

  就更不要说沈万紫背靠的除了沈家,还有摄政王夫妇。

  第1569章 肃清帝要去神药山庄

  初雪下的那日,肃清帝突发奇想,久不上朝的他,坐在了龙椅上,宣布说要微服私访,看一看商国的秀丽江山,至于朝政本就交给了摄政王管理,如今便依旧由他管着。

  肃清帝瞧着十分憔悴,瘦削,大臣们都劝着说不要去,但他心意已决,让宋惜惜和戚贵率人陪同,带上了丹神医和金太医,在宣布的第二日便启程。

  肃清帝此次微服出行,自然不会是临时起意,早早就跟谢如墨和宋惜惜商量过的,丹神医是不建议,可他执意要去,丹神医只得陪着一同前往。

  这大好河山,肃清帝自然想再看一看,可他真正的目的地是神药山庄。

  他想见儿子最后一面。

  丹神医私下也跟谢如墨和宋惜惜说过,皇上此行,便能到神药山庄,怕也不能全须全尾地回到京城来,而最坏的结果,是他没办法活着到神药山庄。

  谢如墨夫妇也认为,不去是最好的。

  皇上虽说是微服出行,但出行定必也会引人注意,当日逆贼是否还有余孽不可知,此乃其一。

  其二,则是为着大皇子日后的安稳着想,大皇子还活着的消息,没外人知晓,但这一去神药山庄的事情露了出去,说不准就会引来猜想。

  毕竟,原先丹神医是去了神药山庄待了足足一年呢。

  若有心人细细想一番,未必就不会察觉些蛛丝马迹。

  不过,道理是道理,做父亲的想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哪能阻拦呢?

  不仅不能阻拦,甚至出发前的一天晚上,宋惜惜还跟谢如墨提了一嘴,说瑞儿总是想着大皇子,要不便带着他去一趟。

  但谢如墨认为不妥,至少现在不妥。

  现在瑞儿日日和太子在一起,而太子还没登基亲政,与瑞儿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大皇兄,如果瑞儿知晓了,保不准哪天一上头,把事情说了出来,可就是种下了隐患。

  太子现在还小,不知道大皇兄是他的威胁,但他会长大,会当皇帝,会进入一个皇帝都必须经历的内心修罗场,那个时候,他就未必会这么认为了。

  大皇子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才能活下来,往后只愿他平安顺遂,若是因此招来杀身之祸,那实在是白白苦了一场。

  宋惜惜也是一时头脑发热,没有深思,听了他的分析也觉得不可。

  就这样,宋惜惜挑选了些心腹,与戚贵一同陪伴皇上微服出行。

  肃清帝不在京城,谢如墨一如既往地监国理朝,京中玄甲军也暂由他来统管。

  既有实权,也有玄甲军的兵权,肃清帝这一次给他的权利实是很大。

  但是,肃清帝在临行的前两日,传召了穆丞相与方十一郎入宫觐见,君臣三人商议了半个时辰之久。

  谢如墨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也不想知道。

  政务繁重,他又兼管了玄甲军,更要抽空来教导太子,从早到晚,他就鲜有闲暇下来的时候。

  如今才觉着,当皇帝是真累啊。

  早朝日,天还黑着便要起来,朝会之后,午膳都是随便对付的几口,便开始与大臣议事,批阅奏章。

  如今他刚理朝不久,所有奏章不经过筛选便要送到他的案头上,他都得看一看,还要带着太子看。

  地方递呈上来的奏章,其实许多内容空泛,通篇都是对皇上的吹捧,最后再说一句自己治下昌盛繁荣。

  有些奏章,事,是有事的,但只是小事罢了。

  往日这些奏章都会过滤,现在他得全看,起码未来这一两年都得这样做,主要还是教一教太子,让他从这小山一般高的奏折里,分辨哪些藏了事,哪些是废话。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各地驻军递呈的折子,尤其是成凌关和南疆的,谢如墨必定重点看。

  第1570章 流言如虎

  肃清帝离京之前,谢如墨便已经是摄政王且行监国之职。

  他赫赫战功在身,满朝文武原先对他并无不服,甚至多有敬重之意。

  但如今皇上带病微服私行,朝中竟有警惕摄政王的流言传出。

  警惕他,无非是怕太子年幼,摄政王会欺幼主且日后有取而代之的念头。

  素来,这样的猜忌与流言,都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因而便有不少人对谢如墨没了原先那份敬重,对他的政令也是阳奉阴违,敷衍塞责。

  李德槐眼见某些大臣这般的做派,心里是着急的,先是去找了刑部尚书李立,毕竟李立是太子的外祖父,是已故淑妃的父亲,如今有针对摄政王的流言传出,李立应该站出来替摄政王分辨,且做个表率拥护他。

  可李立自己就是被影响最深的那个,女儿没了之后,他伤心了好长一段日子。

  而太子虽不是淑妃亲生,却是淑妃拿命护着的人,他也不是说信不过摄政王的人品,可他信不过权势带来的魔障啊。

  想之前的逆王,不顾身家性命,筹谋多年只为一朝登高,如今摄政王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未必就不会动心。

  想是这样想,对李德槐也只是摇头说:“流言无稽,想来摄政王也不会在意,你就更不用操心了。”

  李德槐语重心长,“流言如虎,影响摄政王威信,进而影响施政,摄政王是皇上钦点监国和扶持太子的,他若无威信,太子日后如何能站稳阵脚?你这当外祖父的,难道是半点心都不用操吗?”

  李立在沉默半晌之后,道:“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若威望太盛,怕是人心思变啊。”

  李德槐闻言,顿时冷笑了几声,“呵,这话倒是对啊,人心思变,摄政王变没变,本官不知,但李尚书眼瞧着是变了啊,本官找错人了,告辞。”

  李立看着他瞬间像炸毛的狸奴,想说什么,却最终也没说,看着他离开。

  李夫人听得此事,从后院来到了前厅,望着呆呆坐立椅子上的男人,叹气道:“你疑心谁,也不该疑心他们夫妇,莫要忘记了,淑妃能得清白,是王妃尽心尽力查明的,且太子又是摄政王手把手教着,你这样说话,岂不是叫摄政王跟太子生嫌隙吗?糊涂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