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天不亮,一群客人浩浩荡荡从客店开拔,好像一个旅游团。
郁保四个子最高,理所当然成了旅行团里的导游旗。他干脆从道旁摘了朵小红花,往自己脑袋上一插,让大家容易看见。
日头爬到芦苇尖上,晃得水面金光闪闪,水泊那头,隐约可见高山一座,姿态秀丽,松柏森然。
众人朝圣一般,尽皆肃然。
第206章
有人忍不住哼起了李夫人改过的那首小词, 看着那云雾里的山尖。但觉济州山水,尽在于此。
李家道口的朱贵酒店门口,已经排了数十人的大长队。日头从水泊里升起, 空气暖了起来。店小二挑出几桶茶水,让排队人员解 渴。
江湖人都知道, 这酒店是水泊梁山的门户。明眼人都能看出, 这些店小二也非常人。他们眼光锐利,步履矫健, 粗布衣服下头是鼓鼓囊囊的肌肉,人人手上都绑着个黄色布条, 当是梁山泊的得力喽啰。
郁保四不敢怠慢这些小二, 接过碗, 大声道:“谢了啊!”
发了茶水, 店小二又抱着一堆扇子, 殷勤地发放给排队人员。
众豪客眉花眼笑:“梁山招待得真是周到, 连扇子也送。正好天热。”
接过来一看, 那扇面上却写着一行行的字。
“梁山乡约?……”
不知何时, 一个面目阴郁的大汉坐在房顶上,眼窝深深,射出一束森森的目光。他的手腕上也绑着黄色布条, 看来是梁山人物。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家远道而来,我们十分领情。”那大汉声音冷峻, 朗声道,“但是,来我梁山地界, 就要守我梁山规矩。如若有违,就是轻视梁山好汉, 休怪我们不给面子。”
排队的几十人向上一看,尽皆凛然。刚才周围呜泱一片,何止数百人来来往往,可没有谁看到,这大汉是如何跃上房顶的,可见其武功深厚,绝非常人。
郁保四看着这大汉形貌,想起江湖传说,猛然意识道:“这是梁山泊的拼命三郎石秀!”
石秀作为全运大会的总监察员,此前一直在监督梁山自家的筹备工作。眼下大赛开始,他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监督游客”的重任。
石秀攒足了众游人的敬畏,才道:“这本《乡约》,是我们军师以及掌管定功赏罚军政司好汉共同制定的。大多数都是我们平日里的行为守则。完整版本贴在墙上,趁大家排队时,我会派人宣讲。扇子上写的是简略版本,方便随时参考。大伙上山下山,这扇子别丢了,否则若是违了‘乡约’,不管是故意还是不小心,山寨都不欢迎你,我们会立即送客。”
这是阮晓露和太守争取来的自治条款:国有国法,寨有寨规。凡是来梁山参观参赛的江湖客,都得遵守梁山的规章制度,以示对东道主的尊重。
不过,既然是外部人员的临时行为守则,叫“寨规”就不太合适。于是吴用脑筋一转,把这个扩大化的寨规起名为“乡约”——意思是不论在梁山内外,乡下村里,只要是梁山势力范围之内,都得遵守的约定。
一排宣讲志愿者立正站好,满脸横肉里挤出微笑,礼貌地给众游客一条条解释这“乡约”。
首先,四海之内皆兄弟。游客们需和平友爱,不得携带兵器,不得互相斗殴,如有陈年旧怨,要先放在一边,不许在梁山范围内寻仇,否则视同与梁山结仇。
其次,要尊重梁山人员——不仅是寨主和头领,也包括一切女眷、喽啰、杂工、猫狗……都不得轻慢,否则要你好看。
另外,梁山附近的村镇乡里,同样受到梁山保护。左近的村民、渔民、老乡……一律不得惊扰。若有毁坏老乡庄稼、偷吃老乡报晓鸡、调戏老乡闺女等恶劣行径,一旦有老乡投诉,梁山会代替官府惩治你。
最后,就是一些细枝末节之事,譬如要注意水上安全,上船时必须穿救生衣;不得铺张浪费,喝酒时禁止顺着脖子流下来,喝光了禁止砸碗;要遵守每晚宵禁,若是擅自夜游,失足掉崖落水,或是被虎豹熊罴吃了,丧葬费自理……
一边讲,队伍一边往前移。不知不觉,就到了酒店门口。朱贵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核销入场券。
“……各路好汉,要想进山,需得先立誓遵守《乡约》,将自己携带的朴刀、腰刀等兵器就地存放,我们会派专人看管。”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笑道:“不用那么生分吧!俺们是客,肯定会尊重主人呀,不会打打杀杀的呀!”
朱贵也憨憨的笑:“既然如此,那就遵守一下,又不掉块肉。若是实在不愿意的,俺们也不强求,欢迎请回。”
阮姑娘先前已经跟大家通过了气。宣传《乡约》,重要的不是考核游客的道德水平,而是一个免责举措——江湖人重誓,立誓遵守的东西,万一有人因故违约,那他就绝不占理。如何处置,解释权都归梁山所有。
否则,几万的人流量,就算百分之一的人带刀闹事,也是个大麻烦。若是每起一次冲突都得花时间评理,那张叔夜趁早把衙门搬到山上来。
郁保四不识字,但听完了喽啰们的宣讲,心里也有八分数,知道这《乡约》形式大于内容,并非梁山故意刁难。
于是爽快宣誓:“俺险道神郁保四,观赛期间保证遵守《梁山乡约》,否则……否则以后屡战屡败,连官兵都打不过。俺就带了一把破刀,你们给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