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_南方赤火【完结+番外】(639)

  阮晓露嗤的一笑,又忙作严肃状:“什么?风大,俺没听见!老哥别忘了,你如何处置那‘礼物’,跟俺没关系哈——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

  一个月内,另外几个得到盐票的商人也先后返回,一个个满面红光,浑身上下写着发财。一进军寨,水也来不及喝,不约而同问:“盐票呢?这次还有吗?”

  商人们各显神通,有亲往蓬莱、偷带盐货的,有托在宋亲友代购,然后在榷场官价卖出、三七分账的,甚至还有人直接把盐票卖给宋国的二道贩子,资金回笼飞快,马上又回来讨盐票。

  当然,也有拿了盐票、一去不返的。后来蓬莱盐场托人带话,说有辽商大批复制假盐票,妄图不当获利。当然被盐帮识破,人狠狠修理一番,没收了随身所有的财货。这辽商自知理亏,也不敢闹大,灰溜溜地回乡种地去了。

  阮晓露赶紧又加了个新举措:给每个交易盐票的辽商开具“介绍信”,信上用暗语写明他所持有的盐票数量,供盐帮朋友们比对,以杜绝造假糊弄之事。

  很快,义军所需的物资全部补满,甚至还多出不少。阮晓露紧急控制盐票发放数量,将几个听话的商人抬为“特许经销商”,其余人一律不准染指盐票,以免失控。

  ………………………………… …

  在异乡的新营寨里,大家手头终于又宽裕起来,不至于每天钱袋空空。阮晓露也抽空宣布了这个新举措,但大伙多是粗人,搞不懂这些门道,也懒得弄明白,只知道小六姑娘有本事,让自己的生活水准大大提升。每日屯田干活巡逻戍守,也就更有精神头,甚至开始摆阔,拿自己的口粮赠给饥民,博得满乡好名声。

  物资换盐票的买卖规模有限,阮晓露算算,应该不至于引起辽国官方的注意。就算有持盐票的商人被盘查,只要他不说,谁也不知那“盐票”是干什么的。再说,辽国境内本来就不缺私盐贩子,商人们也不缺相关的经验。

  很快,在这篇属地争议、辽金两不管的“缓冲区”,巡逻的是南国民兵,通行的是梁山乡约,大路两边支起一个小小的贸易集散站。当地各族百姓也都习了简单汉话,闲时能来帮忙干点活,挣些柴米回家吃用。

  辽金两国的“观察使”也时时带来关于政局的新闻。虽然两人各执立场,叙述有所侧重,但大体上,还是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由于缓冲区的建立,两国的关系逐渐解冻,不似刚停战时那般剑拔弩张。前阵子辽国小皇帝庆生,金国还派使臣送了点礼,辽国也回了礼,至少表面上成了友好邻国。

  当然,和平并不代表生活富足。从缓冲区望向辽金腹地,大部分地区依旧是一片焦土。春夏之际,日光和暖,土里生出青草繁花。偶尔有面黄肌瘦的牧民,带着同样面黄肌瘦的牛羊前来扎帐,吃光了一片草地,立刻又打包离开。

  在义军众人刚刚开始觉得生活有点单调之时,又来了一桩陌生的挑战。

  一日夜半,星光璀璨,忽有锣声急响,红灯挑高,表明有人越境。梁红玉带领的值夜小队迅速出动,星光下摧枯拉朽,顷刻间俘虏了十几个。拉到火光下一看,才发现这些人不像是敌军,更像是平民,垂头丧气地跪成一片,地上丢着削尖的木棍,马背上驮着破旧行囊。

  梁红玉又是惊奇,又是迷惑。唤来通译询问一番,原来这些都是金国百姓,土生土长的辽东生女真,以前极少离开自己的部落领地。

  女真社会实行猛安谋克制度,部落军户平时游猎,战时征掠,全民皆兵,男性成员皆受军事训练。这些人会骑马会拼杀,但军事素养不高,当兵不够格,又无首领统帅,碰到训练有素的梁山义军,毫无还手之力。

  梁红玉见他们形貌干瘦,实在可怜,先不忙审讯,命人端来头天剩下的冷饭,先给百姓热热吃了。没等锅热,几十人纵身扑上,左右手流水价乱抓,一大锅高粱米水饭被刮得一干二净,连个糠壳都没剩下。

  此时林冲、阮晓露等首脑人物闻讯赶到。互相看看,都觉得有点棘手。

  “协议里明确规定,咱们维和义军有责任打击偷渡,确保没有可疑人员越境。”阮晓露为难道,“怕是得把这群人请回,让他们从哪来回哪去。否则就是违约……”

  梁红玉眉头紧锁:“那也太不近人情了。不是在家乡活不下去,谁肯背井离乡,冒性命危险跑去别国?”

  “如果是偷渡寻活路,”岳飞忽然道,“为何越境的都是壮年男子,他们的老人妇女小孩呢?”

  一句话指出盲点。

  “再审。”

  阮晓露忽然想起一事,拽过一个喽啰,小声吩咐:“那个金国观察使,灰……乌烈将军,你去他帐里看一下,如果醒了,想办法编个因由,别让他出……”

  话音未落,灰菜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嘴里咒骂,拔出腰刀,朝着离他最近的偷渡百姓就砍。

  一群壮汉连忙架住:“哥们息怒,都缴了械,手无寸铁,又是你家的子民,砍他作甚?”

  “良民?”灰菜怒极反笑,“彼辈背弃故土,投效他邦,无耻之尤,当诛!”

  跟梁山人众朝夕相处几个月,灰菜的汉语水平终于有所进步,至少这句话大家都听懂了,登时有点语塞。

  人口是国力之本。不管在何时何地,哪个国家,“叛逃他国”都是重罪。如果像段景住以前那样,只是流窜各国,谋点小利,也许还情有可原;但如果这些百姓打算一去不回,在辽国耕种、放牧、繁衍,甚至服役、纳税——那就是板上钉钉的死罪,灰菜要砍他们脑袋,完全有理有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南方赤火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