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就连灰菜也不得不承认了国内的缺盐现状。他悄悄找到阮晓露,问她有没有渠道,可以弄到像以前一样的食盐。
“你们那个张大人几次提醒我国,不可走私宋盐,我们敬重贵国君臣,一直如约遵守。”灰菜令通译告诉她,“你可有其他渠道,弄到上好食盐?价钱好商量。”
第272章
阮晓露觉得这事有点棘手, 干笑道:“乌烈王子啊……”
对面的女真大汉脸色一沉,不满地瞪着她。
“哦对,该叫你的汉名——叫什么来着?”
灰菜如今有了汉名, 叫做完颜宗朝。维和协议约定,辽金停战以后, 宋朝派遣文人数名, 去帮助女真人创造文字、教授礼法制度。这些人到了北国,第一桩文化冲击就是名字:堂堂皇帝皇后、皇子皇孙, 起名居然是什么灰菜、野猪、锅碗瓢盆、豺狼虎豹……成何体统!
于是大笔一挥,给完颜家族每个人都起了汉名, 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深思熟虑,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金国官方也很欢迎这一举措。文人酸腐, 不合胃口。让他们每天趴在字书里起名, 总比让他们对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指指点点的好。
灰菜收到来自家乡的口信, 得知自己的响亮汉名, 当即命令书吏修改所有文件, 并且日日习练书写, 恨不得拿个大喇叭通告四方:老子如今是文化人了!
当然,若有人不巧忘记此事,必定也会招来一顿来自文化人的拳头鞭子。
阮晓露身份特殊, 今日偶然健忘,只是被瞪一眼, 已经算是王子开恩。
她望着这位突然文雅起来的宗朝王子,心里琢磨:他嘴上说得好听,说是“遵守协议, 不再走私”,其实是因为宋金不接壤, 盐马走私全靠海路。而据探子报称,近来渤海之上宋辽贸易活跃,不少辽国商人持合法文牒,前往宋朝登州港贸易买卖。如此一来,女真人若要海上走私,船只无所遁形,马上就会被辽人发现,报告给朝廷。
而如果金国单方面违反“维和协定”,那么梁山维和军马有权撤出。如果缓冲区没有这些硬汉顶着,就算战火不起,也会有大量百姓逃亡境外,给金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权衡之下,这宋盐还是暂时别吃了。
宗朝和阮晓露相处日久,也知道她整合资源本事多多。但却不知道,求她办事可是要花军功券的。
对于外族友人,阮晓露发扬风格,这次没管他要军功券。不过她想了想,还是为难:“夏国的池盐不错,产量也多。可你要是跟他们交易,运送成本就是天价。而且我也不认识那边的人。”
她注意到,宗朝携带的上等精盐,最近也已经告罄。以前他总是随身带瓷瓶,吃饭时煞有介事放到桌上,自己给自己带盐。近来这瓷瓶也不知哪去,他开始跟别人一样,吃统一供应的辽盐——虽然质量也不错,但由奢入俭难,吃得他浑身不得劲,脾气也愈发暴躁。
宗朝见她答得天马行空,捋一捋自己的小辫子,焦躁道:“汝当深思熟虑之!”
阮晓露微微抬眼。第一,给大金国操心民生,这不是她的职责;第二,虽然宋金现在挺友好,但毕竟有个膈应人的平行历史。基于女真人出尔反尔的性格、以及野蛮落后的社会制度,她还不敢半路开香槟,现在就跟女真兄弟携手齐心。
当然她不敢直说“就算有办法也不告诉你”,只循循善诱:“这是你们国内的难题,最好你们自己应对挑战。若是你能帮朝廷排忧解难,大皇帝必定喜欢,日后看重你。否则,只知倚靠外人,每人念你的好,国家面上也无光啊。”
乌老汉顿了顿,把她这话翻译了一下,大概换了个温和谦卑的口吻,听得宗朝微微点头。
然后他拍拍手,几个奴仆鱼贯而入,手里捧着大盘,盘子上叮当玲珑,堆着黄金珠宝。
阮晓露吓一跳:“这还没到发饷的时候呢吧?”
“汝若能助吾一臂之力,当有重谢以报。”
灰菜——哦不,宗朝老兄这汉话水平与日俱增,说得既得体又诚恳,言毕朝她一揖。
阮晓露却平白觉得有点冒汗。这个文质彬彬、满口诚意的宗朝,比当初那个朝她亮肌肉、爆粗口的硬汉灰菜更难缠。
“贿赂我?”她笑道。
这“观察使”不安分,本意是监督维和军马,到头来还想亲自上阵搞走私!
辽国有意打击金国经济,不断炒高榷场盐价,而宋国官盐价格不用炒,一直居高不下。想从辽国走私呢,“缓冲区”和一队彪悍兵马挡住了去路;从宋国走私的海路也断了。
对于女真来说,眼下唯一的选项,就是贿赂维和义军高层,给他们开个方便之门,直接通过这些南国江湖人士来走私。
宗朝一努嘴:“此金可购牛羊万头,奴婢千人。吾可遣人佐汝治产,使汝为辽东巨富。”
言下之意,若她嫌这些金银惹眼,他可以给她换成“境外资产”,还能让人帮她打理收租。
阮晓露默默看着那些金银。以女真人的冶金技术,做不出这么好的成色。约莫都是过去几年从辽国抢的。
她叹口气。别的江湖大哥给她赠点赃物就算了,你一个堂堂大金皇子,也拿赃物糊弄俺,真把俺当洗钱中心。
“只消付出牛羊万头,奴婢千人,”她笑道,“就能让全国人民吃上好盐,您果然会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