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_初点点【完结】(91)

  骆宁略微等了等。

  “……二婶,您派一个心腹,帮我办一件事。一定要信得过的人。”骆宁说。

  “我身边的宋妈妈,她可信得过。”

  “那就宋妈妈。叫她去趟光华寺。”骆宁说。

  她把自己要做的事,细细说给二夫人听,叫她转述给宋妈妈。

  二夫人惊疑不定,却无半分犹豫,当即吩咐宋妈妈去办。

  过了两日,宋妈妈从光华寺回来,身边还跟着两位妇人和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女孩。

  “窦家的两位太太,非要登门道谢。”宋妈妈说。

  这几日光华寺有个道场,宋妈妈去替二夫人点长明灯。山上凉快些,不少人与小贩都去赶热闹,顺便纳凉。

  就有人贩子混在其中。

  二夫人身边的宋妈妈,救下一个被人贩子藏在酒桶里的女孩儿。

  这女孩儿上午走失,三个时辰后才寻到。这个过程中,窦家四太太以为再无希望,差点撞墙自尽。

  宋妈妈救了她母女两条命。

  寻到了女孩儿,抓了人贩子,窦家太太拉着不让宋妈妈走,非要道谢。

  宋妈妈就说自己只是仆妇,若窦太太真心感激,就去跟她的主人家打个招呼。

  二夫人面上的惊讶不作伪:“……有惊无险,你家姐儿好福运的。”

  窦家四太太惊魂未歇,闻言,竟当着二夫人的面痛哭起来。

  每年集市都会走丢女孩儿。普通人家、不识字的,被卖去外地做丫鬟;识字的,一般会进青楼。

  在当前世道下,识字往往比容貌更值钱一些。只要不是太丑,识字的伎人会更受追捧。

  窦家姑娘当然读书识字。

  三个时辰漫长寻找,窦四太太的灵魂割裂般。

  这会儿很后怕。

  二夫人拿了巾帕给她:“别哭,别哭!”

  她们这厢哭哭啼啼的,骆宁来了。

  她端了一碗凉粉糕:“二婶,给您尝尝……您有客?”

  窦太太等人进府,二夫人悄悄遣人告诉了骆宁。

  骆宁这么快赶来,还带着吃食,可见也是一直等着。

  “这是窦家的两位太太。”二夫人笑道,“这位乃雍王准妃。”

  窦家两位太太愕然,急急忙忙起身行礼。其中一位哭得眼睛通红,拉了自己女儿再次行礼。

  骆宁:“哪个窦家?”

  “我们家做些买卖。”窦四太太在骆宁跟前,自惭形秽,几乎不敢抬头。

  “我听闻,盛产澄砚的澄州,有巨贾家眷住在盛京城里,好像是姓窦。你们是本家吗?”骆宁问。

  窦家四太太顾不上哭了,又惊又喜看着骆宁:“小姐知晓澄砚?”

  “澄砚闻名天下,自然知晓了。而澄砚生意做得最大的,便是窦氏。”骆宁道。

  “小姐见笑了,正是寒舍。”窦大太太接话。

  骆宁:“这么好的砚台,怎么不呈给陛下?”

  窦四太太讶异看着她。

  这位大小姐,是不食人间烟火吗?

  难道凭他什么人,都可以把自家的东西给皇帝?

  窦大太太却是心头一动。

  做买卖,风口是一时的、而且意外的。

  窦大太太当即跪下,虔诚给骆宁磕头:“我们一直想孝敬陛下,可惜无门路。王妃,您能否帮个忙?窦家上下感激不尽。”

  窦四太太:“……”

  她尴尬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人家都说她大嫂市侩、擅长钻营,果然不假。

  镇南侯府的千金、雍王准妃,何等尊贵人。人家随口客气一句,大嫂怎么好意思下跪恳求?

  这太不要脸了啊。

  窦四太太尴尬得浑身刺挠,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人家仆妇还刚刚救了她女儿,大嫂这会儿就求人办事,都不虚伪客气几句,可以说得上“恩将仇报”。

  屋子里安静了下。

  二夫人等仆妇看着窦大太太,表情也是变了又变。

  骆宁却笑着搀扶了她:“你真是个爽快人。先起来,咱们慢慢说。”

  众人:“……”

  第112章 釜底抽薪

  窦家两位太太携了小女儿回去。

  “……大嫂,你有些过分了,旁人要骂你的。”

  窦四太太一向敬重她大嫂,此刻坐在马车里,忍不住抱怨。

  四太太的女儿走失,大嫂帮她找人,一刻不息,又派人回城通知官衙,累得衣衫湿透。

  这个大嫂,尽职尽责,家里上下每件事她都做得周到,故而她在四太太心中很有威望。

  同时,这个大嫂做人又太过于势利眼,总想要巴结权贵,为此还闹出过笑话。

  今日仆妇带着她们登门,瞧见是镇南侯府时,窦四太太心里就打突,怕她大嫂又犯病。

  招待她们的,不是侯夫人,大嫂有礼有节,窦四太太只顾后怕、喜极而泣,都是大嫂说体面话。

  可万万没想到,雍王准妃一来,大嫂眼睛就亮了;准妃可能年纪轻,嘴上没有把门的,随意客气一句,她大嫂居然给人家跪下。

  跪准妃也没用,她是内宅姑娘,怎么照顾得了生意?

  还给人落下坏印象。

  窦四太太恨不能挖个地洞钻进去。她想要数落大嫂,又不太敢,压着脾气抱怨。

  窦大太太却笑了笑:“我又没做什么。她是准妃,又是侯府千金,我跪一跪她又不丢人。

  一句话的事,成不了有什么关系?咱们本就跟骆家无交情,攀附不上;要是真有希望,咱们就发达了。

  嘴上说几句好听的,脸皮厚一些,是无本买卖。这种好事你还怕丑,怎么赚钱?”

  窦四太太:“……”

  她忘记了,她大嫂出身小商户。家中虽然殷实,可她打小喜欢做买卖,几岁就在街头巷尾自己卖花。

  她这脸皮,平常男子都不及。

  窦家发迹后,娶的媳妇都是大商贾之女,窦四太太娘家比较有钱,当闺阁千金养大的。

  她实在受不了大嫂这浑身铜臭的做派,却又不得不佩服她本事。

  大嫂这样优秀的女人,要是懂几分体面,有些巨贾家眷的矜持,会更受人敬仰。

  “大嫂,你别总想着赚钱,咱们家如今有三十多间铺子。赚钱不是最要紧的,得赚些体面。”窦四太太说。

  窦大太太沉了脸:“没有远见。几十间铺子,人家夸咱们几句,咱们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你可知晓,窦氏毫无依仗,门阀攀附不上。一个浪头打过来,咱们就是待宰肥羊。

  好吃好喝的日子,养得你们一个个身娇肉贵,忘记当年祖宗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笔墨的往事?也不过二十年前。”

  窦四太太脸一红。

  她很想辩解,今时不同往昔,他们如今是大东家了。

  本朝开海禁、抬商户,商人也可以念书、穿绫罗绸缎,商人手头的钱更丰绰,窦四太太一直没觉得低人一等,也无忧患。

  被大嫂几句话挤兑,窦四太太不敢作声了。

  她还是觉得大嫂方才言行,很丢脸。

  不过,她今日太累太乏,大悲大喜,衣裳汗透了又干,此刻浑身难闻,她还是忍不住眼皮打架。

  她靠着车壁睡着了。

  窦大太太也累,却睡不着,因为她眼前不停细品雍王准妃方才说话的语气、表情,以及眼神。

  窦家众人离开,骆宁留在二夫人跟前用晚膳。

  丫鬟仆妇摆箸后退下,二夫人给骆宁夹菜。

  又问她,“你方才何意?窦家太太给你跪下时,我真被她吓一跳。”

  骆宁笑了笑:“窦家的澄砚很有名。二婶,你听过没有?”

  二夫人不怎么读书,不过笔墨纸砚她接触过:骆宛要念书,两个儿子也要启蒙。

  “澄砚的确很好。价格不低,却备受追捧。”二夫人道。

  “户部时常更换皇商。笔墨纸砚,皇帝也要用的,一般都在皇商薄上。每隔几年要换一次。”骆宁说。

  二夫人诧异看着她。

  她有些不解:“阿宁,你要掺和这件事?对你没什么好处。”

  “我是觉得澄砚好用,想引荐给陛下和皇室众人。”骆宁道,“我这些日子时常练书法,所有砚台与墨,都不如窦家的好。”

  二夫人:“……”

  她知晓骆宁有话没说。

  叫人提前去光华寺,似能未卜先知,找到窦家被掳走的小女儿,这件事不简单。

  不过,二夫人和二房都依仗骆宁,她深谙警惕、慎言,没有再多问。

  骆宁吃了饭,回文绮院梳洗。

  躺在床上,她还在想窦家的事。

  前世,窦氏后来做了皇商,生意越做越大。听闻他们家老太太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那是雍王登基后的事情了。

  骆宁做鬼,在茶楼听到说书先生讲,夸耀窦氏生意兴隆,提到了那位老太太。

  如今看来,就是窦家大太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宅斗文 初点点